盛世凰谋:后宫升职记(351)
陆君桐走上前去,逼着自己硬下心肠:“可还能回话?还能回话就好好回话,兴许能免去你一些痛苦。”
一听见这话,那个宫女顿时就连连点头:“能能能。”
不过却是有些含混不清。
陆君桐听得还有些雾水。
卫昕这时上前来解释一句:“兴许是用过舌刑了。”
陆君桐一听这话。顿时就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样的刑罚又何必用在这样的人身上?
卫昕也是有些无奈,张了张口却到底也没有再辩解什么。
正文 第772章 感慨
陆君桐一下子觉察到了卫昕这样的反应,当下就轻轻拍了拍他的胳膊以作安抚。
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怪到他的头上。
毕竟底下人如何也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
再说了,他也并不算是能够说一不二的身份。
所以这件事情如何能怪他?
她从来也没有责问的意思。
倒是卫昕如此小心翼翼,反而让她心中一下子难受起来。
最后,陆君桐也就赶紧岔开了话题,只是问那宫女:“梅侧妃的事情你知道多少,若是知道的,我问你就点头。若是我说错了你就摇头。”
那宫女忙点头。
陆君桐这才放心,只要神志还是清醒的,那就足够了。
此时也没有外人在,所以陆君桐就直接问了一句:“梅侧妃是不是当时故意撞了慧嫔?”
那宫女听了这话顿时露出几分迟疑,最后只摇了摇头。
又怕陆君桐不明白她的意思,就又只能那么大的舌头含混不清的解释道:“我不知道。这些事情她不让我们知道的。”
想想也的确就是这样——毕竟她如果是梅静芳的话,她也不会让自己身边的太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毕竟人多口杂,谁又知道这些人一转头会不会将这件事情又告诉旁人呢?
所以,想了一想,之后陆君桐又换了一个说法:“既然是这样,那之前,梅侧妃的胎气是不是一直都是稳固的?”
这一次,那个宫女点头的很厉害。
显然的确就是这样。
最后,陆君桐就又挑眉问了一句:“那梅侧妃和慧嫔一起摔了那一次,梅侧妃有没有动胎气?”
那个宫女迟疑了一下,最后竟然摇了摇头。
“安胎药都倒掉了。”
这句话有些复杂,那个宫女大着舌头也说不清楚,直到听了两遍,陆君桐和卫昕这才听明白了那句话到底说的是什么。
陆君桐神色一下子就有些复杂起来。
随后就看了一眼卫昕,说一句:“好好看着这人,别叫她出了事。其实留着还有用。”
说完这句话之后,陆君桐也就没有久留,径直这么退了出来。
说句实话,看着那宫女那副惨样,她实在是有些于心不忍。
在忍不住烂好心之前,她选择抽身离去。
就是卫昕那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这个时候说的太多,一直是容易让卫昕多想,二则就是容易让他为难。
所以倒不如不说。
陆君桐借口还要回去给文皇帝回话,匆匆从慎行司出来。
出来之后也的确就是回了太极殿。然后将情况和文皇帝一说。
刚说了一半,还没等到文皇帝表态,李衍就过来了。
李衍送来的还有一些东西。是一封亲笔信。
却是河西那边送来的。
河西那边爆发了蝗灾。
近千亩的庄家已经被吃成了荒地。
几乎是颗粒不收。
关键是河西现在是张楠的地盘。
这样一封私信其实李衍根本就不该拿出来。
毕竟文皇帝之前已经忌惮他,更不许他沾染朝政。
现在这样一拿出来摆明了他就是还和这些朝臣有联系。
文皇帝心中如何作想不言而喻。
正文 第773章 恻隐
果不其然,李衍一将这封信拿出来,文皇帝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
好半晌,文皇帝才挑眉问了一句:“这是什么?”
李衍竟然半点也没有波动,显然是一早就猜到了结果。
“儿臣知道自己的过错在哪里,还请父皇先饶过儿臣,然后先处理河西的事情吧。”李衍如此劝说一句一本正经的样子竟是有些格外的——迷人。
至少在陆君桐看来的确是如此的。
当然在文皇帝看来那就不是这样了。
最后文皇帝到底还是将火气压了下去,认真的将密信看了一遍。
密信上大概也的确没有写其他的东西,所以文皇帝看完之后脸色还算尚可。
看完密信之后,文皇帝思量半晌又看一眼李衍:“这件事情你觉得是个机会?”
李衍直接点头:“的确是个机会。河西本是富饶之地,难得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既然发生肯定势必会造成内乱。现在那里是张楠的地盘,我们倒是可以趁机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他说的头头是道,文皇帝却只说了一句:“可是,既然发生蝗灾,那就要赈灾。拖下去,张楠同样也是无可奈何,最终只能溃不成军——”
从这里就能看出二人的区别来。
一个是主张等,一个则是主张现在立刻就行动。
文皇帝的主张虽然说保守了一些,却也并没有不妥的地方。
只是如此一来黎民百姓却是受苦。
毕竟倘若赈灾不力的话,只怕也不知多少人会饿死。
“父皇明知张楠无力对抗天灾,更不可能完成赈灾,又何必非要拖到那个时候呢?现在去攻打,一样,也是事倍功半——”李衍有些无奈的劝说一句:“咱们一直屯兵在那儿,同样也是有许多的不妥之处。”
毕竟现在朝中兵力不算太甚,若是一直将兵力耗在那儿,其他地方若有什么事情,那就不好办了。
李衍如此说法,文皇帝却是冷笑一声,而后反问一句:“这事问你现在收复回来,战乱加上蝗灾,我们朝中又要准备多少赈灾银子才够?国库情况又是如何,你知是不知?”
这么一句话之后,顿时就叫李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李衍叹了一口气:“父皇这是在拿河西百姓的性命,换国库的银子。”
这样的事情,虽说似乎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到底太过狠心。
河西千万百姓,又做错了什么呢?
难道因为一个张楠河西的百姓就都成了外族了?
只是这样的话,李衍并不敢说出口。毕竟文皇帝肯定是受不住。
“国库空虚,经不起折腾,怪只怪张楠——狼子野心。”文皇帝一声长叹,似乎无奈至极。
可是只有李衍清楚,并不是真的,无奈至极。国库虽然不够丰裕,但是救灾的银子肯定是能匀得出来的。
只是文皇帝不愿意,觉得不值得。
所以就这么硬生生的直接放弃了河西的百姓。
“早日收复河西,对朝中安稳也有巨大作用,父皇再考虑考虑吧。”李衍如此说一句——面上,近乎是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