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宫阙(723)
太后想来是不会同意让她做这个新太子妃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要知道她纵然没有十足的肯定,可心里却是模模糊糊的有些感受的。
太后不会答应这件事情,否则的话,太后又何必一直压着不给李邺娶新的端亲王妃?无非是做给她看的罢。毕竟若是不提她,李邺不会同意,陶家这头肯定也有意见。而她对李邺的帮助,却又偏偏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太后才将此事儿压下来,算是变相的安抚。可是这件事情也说明了太后根本没有立她为新王妃的意思,否则的话,又何必拖着?
不过好在这件事情也不是最迫在眉睫的事儿。毕竟太子刚刚薨逝,立新太子这件事情必然也要等一段时间的。至少也得半年到一年左右,估摸着才会提起这件事情。
就算因为皇帝身子的缘故必须尽快立太子,那也肯定是会至少过了头三月。
眼下最当务之急,还是陶家这头的事儿。
陶君兰可没忘记上一次皇后与她说的那番话。当时皇后是怎么诱惑她的,她都记得一清二楚。皇后显然是对那事儿知情的。
她根本就怀疑那事儿幕后之人就有皇后。
她必须尽快将这事儿弄清楚,还陶家一个清白,也为她自己增加筹码。想要站在李邺身边,陪他看尽荣华,她不可能一直顶着这个罪臣之女的名声。
陶君兰叹了一口气,有些头疼:这事儿想要弄清楚可并不容易,显然是个大工程。毕竟之前陈家帮着查,都没查出个结果来。
而且,她不确定皇后会不会杀人灭口。上次说出那话,恐怕皇后也会清楚她迟早会怀疑罢?以皇后的精明和手腕,她却是不相信皇后会无动于衷。
太子送入东陵之后,皇后回了宫便是下了一个命令:除了太子妃和两位良娣之外,但凡不曾生育过的,又服侍过太子的女人,一律赏杯鸩酒,或是赏一条白祾。待到断气之后,再送入东陵陪葬。
陪葬一事儿,也算不得什么新奇的事儿。但是也一般都隐秘的进行,鲜少有像是皇后那样大张旗鼓的。
皇后此举,便是被弹劾了。理由是太过残忍,没有仁善之心,而且逾了制度。
太子的女人,说实话着实是有些多了。数量加起来,竟是比先皇陪葬的妃子都还要多。这的确是有些过了。
不过皇后却是并不理会,仍是将此事按照她的意愿做了。更叫人觉得奇怪的是,皇帝在太子丧仪一事上都是克扣了,可是在这事儿上却是一言不发。
陶君兰觉得纳闷,便是问了一问李邺。然后从李邺口中,她才算是知道了一个事实:皇帝听从谷道人的建议,这才不曾过问这事儿。
陶君兰听了这事儿之后,顿时就不由得皱了眉头:“皇上未免太过信任谷道人了。”这种事儿都听从一个道士的意见,说难听点这都可以说皇帝是老糊涂了。
李邺面上也有几分忧色:“那谷道人,应该是和王家有瓜葛,这点没有异议。”若非如此,谷道人也犯不着帮着皇后和太子说话。
“父皇更打算给大哥上谥号为‘慧德’。”李邺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带了一丝轻嘲的味道:“取意为慧敏德善之意。”
陶君兰讶然的张大了嘴巴。太子如何担当得起这两个字?于国,太子并不曾有过贡献,反倒是包庇贪官污吏。于民,那就更不用说了。但凡是让百姓来评论,太子都担当不起这两个字。
“要不,让人阻拦反对罢?”陶君兰犹豫了片刻后才轻声言道。
之所以犹豫,一则是因为太子已经没了,不值得为这些再争了。二则是因为真这么做了,只怕让人觉得李邺太过小气。
李邺也是微微有些犹豫,不过他最终还是摇摇头:“不必了。人死如灯灭,不管上什么谥号都是一样的。不过是名声好听些罢了。皇后这样做,到底不过是为了让太子在千百年之后不至于名声不佳,而被唾弃辱骂罢了。兄弟一场,我不至于连这点都不肯给他。再说了,皇后费了这么大的周章就为了办成此事儿,我们从中插一杠子也怪没意思的。”
于是这事儿便是这么定了下来。
又过两日,皇帝便是下了旨意,正式的将太子谥号定为“慧德”。从那之后,人们再提起这位着实运气不好的太子,便是成为慧德太子。
慧德太子的运气的确是不好。有生以来第一次出京,就遇到了起义,更是受了伤,从而更是连命都没了。
更关键的是,皇帝身子已然不好,眼看着慧德太子就是能继位了。可惜……
慧德太子一头也有陶君兰和李邺大度的缘故。否则的话,以太子做的那些事儿,不管是哪一件事情披露出来,太子的名声也就彻底的没了。
刚定下谥号没两日,皇帝却是又出了状况——他忽然患上了咳血之症。而且病来如山倒一般,几乎是连床也下不得了。
外人都道是皇帝突然之间失去了长子,所以承受不住悲痛。只有几个人知道实情:那就是皇帝虽说也因为慧德太子有悲痛,可是咳血之症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丹毒。
只可惜的是,旁人心里清楚,可皇帝却是不清楚。面对劝说,却是越发的坚信起了谷道人的丹药之说。甚至打算让谷道死,倒是他生前做的那些事儿再没人提起,名声也好了许多。
当然,这里人日夜随侍,再跟着谷道人诵念道经,以求得道。陶君兰觉得皇帝已经疯魔了。
第568章 吃醋
皇帝的确是已经疯魔了。为了追寻所谓的丹道,甚至大有连朝政都不顾的趋势。不过唯一让陶君兰觉得好的就是,皇帝暂时对权力的放手,却是给了李邺一次培养心腹力量的机会。
因为皇帝让李邺监国。
说起来李邺监国这事儿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好歹李邺头上还有个亲王头衔,比起庄王武王来显然要合适许多的。
陶君兰便是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李邺:“我怀疑,皇后很可能和当年我父亲被冤一事儿有关联。”
谁知李邺却是直接点了点头:“我知道。”
陶君兰一怔,疑惑的看着李邺重复:“你知道?”
“嗯,我知道。这事儿我也在查,本想着替你父亲平反的时候再告诉你,省得你太过期望,万一又遇到什么你到时候失望的。不过今日你既然提起,我也就告诉你罢。”李邺浅笑,带了几许腼腆:“你对这事儿那般在意,我自是看在眼里的。”
陶君兰从未要求过他做什么事儿,或是给她什么。所以,他便是想帮着陶君兰做些事情,好叫她高兴。想来想去,可不是只有这件事情?
而且,他也还有更深一层的思量。那就是,为将来陶君兰做皇后一事儿铺路。毕竟到时候要让人心服口服,陶君兰的家世上还是必须要过得去的。不说显赫,至少不能顶着罪臣的名声。
陶君兰倒是不知道李邺背后做了这些事儿,当下除了震惊之外,便是只剩下动容了。李邺一声不吭的,竟是做了这么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