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收敛了笑容,看向陶君兰:“你也是听说了外头的事情,这才过来的罢。”
陶君兰迟疑了一下,并没有否认。在太后跟前否认这些显然也没必要。她始终觉得太后纵然不出门,也越发的老迈,可是心里却是什么都知道的,就没有什么事儿能瞒得住太后。
而且,面对太后她也生不出欺瞒的心思来。只觉得那样反而对太后不尊重。
太后叹了一口气:“皇帝是老糊涂了。”
太后这样一句感慨,倒是颇有些惹人发笑。哪有当娘的这样说自己儿子的?不过谁也没有笑,因为太后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对了。
陶君兰很想附和一句,说皇帝的确是老糊涂了。不过看了李邺一眼,到底考虑他的感受以及考虑自己是小辈不适合指责长辈,所以也就没开口。不过心里是极赞同的。
李邺倒是神色没怎么变化,不过仔细看却也不难看出他眼里的温和已经变成了一片冰冷。只是饶是如此,他说出来的话也是十分可观:“中秋宴那日,顾惜替皇上挡了一回危险,伤了脸颊。皇上心中感动,倒是也在情理之中。”
这事儿陶君兰倒是知道,便是插嘴问了一句:“听说会留疤?果真那样严重?”
里也点了点头:“太医是这么说的。”
倒是太后毫不在意的冷哼了一声:“身为臣子,就是替皇帝去死,那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只是受了一点伤?要封皇贵妃我不反对,可是你听听他提出来的事儿!”
太后说起这桩让人生气的事情,不多时便是捂住了胸口哎哟了一声;“不说了不说了,气得我胸口疼!总之这事儿他是做梦!真当做了皇帝就能随心所欲的胡作非为了?也不知他到底是哪里被糊住了,脑子都是不好使了一般!一个女人罢了,哪里就值得他这样?”
太后这个时候似乎压根就想不起来顾惜其实根本就是顾家的姑娘了。更想不起来顾惜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还代表了顾家的脸面。
也是,儿子和孙侄女,自然还是儿子重要。顾家对于太后固然重要,可是到底也只是排第二了。排在第一的,还是江山和儿子还有孙子。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顾惜太不争气了。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或许事情最开始真的并不是顾惜的意思,可是直到现在顾惜都不肯出面来说半句话,那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
太后心里想来失望透顶。
“舅舅倒是个明事理的,他已经是上了折子,明确的替顾惜拒绝了封皇贵妃这个事情,只说顾惜无子无功,不能服众。”李邺似乎是为了安慰太后,便是说起这么一件事情来。
陶君兰微微有些意外,不过随后又释然:顾瑀直的确是个明事理的人,也是难得的明白人。顾瑀直应该是清楚这件事情的后果,所以才会如此。“可惜,他没能娶个好媳妇,更没能生个好女儿。”太后冷笑了一声:“事已至此,再这般也不过是让人觉得矫情罢了。”不是顾惜出来说这话,也根本没用。倒像是惺惺作态一般让人不喜。“舅舅肯定是真心的。”陶君兰低声替顾瑀直说了一句好话,“顾惜也不是舅舅亲自教出来的。毕竟女儿和父亲的接触到底有些少的。哪里能怪舅舅?出现这种事情,他也不想的。”
第675章 遗言
太后兀自恼怒了一阵子,到底最后还是平静了下来。她看住陶君兰和李邺:“现在你们打算如何?这事儿是绝对不能让它成的。否则的话,后患无穷。”
陶君兰当然明白,所以苦笑着点头:“的确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这事儿成了。”
李邺微微眯了眯眼睛,然后缓缓道:“用一个女子,换顾家的清名也是值得了。”
陶君兰微微有些心惊,忍不住看了李邺一眼。结果正好看见了李邺眼里锐利的光芒。显然,对于顾惜,李邺并没有丝毫的迟疑。
或者说顾惜早就让李邺满心厌恶。
那么这种情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陶君兰微微眯起眼睛想了一阵子,最后觉得可能是顾惜算计她,算计宜妃得到九皇子那一次。当然也有可能是更早,毕竟顾惜之前也做了不少的事情,虽说不是针对她,可是那些手段毕竟令人不喜欢。
对于李邺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提议,陶君兰心里是有些赞同的。甚至,其实她已经在犹豫,是不是该去找皇后合作,提前送皇帝仙去。
她是真的受够了皇帝了。都说老糊涂老糊涂,这个词放在皇帝身上那是半点不假的。和太后的睿智理性不同,皇帝这般真的是叫人生厌。
她不是李邺,自然也不会对皇帝有多深的感情,皇帝对于她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和陌生人也多大区别的人罢了。
之所以不对皇帝下手,说到底还是因为李邺。弄死皇帝或许不难,可是将来李邺若是知道了真相呢?那个时候李邺又该如何看她?更甚至,李邺会不会怪她?
出于这些,陶君兰只觉得顾虑重重,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只是,她现在却是真的动了杀心了。皇帝存在一日,李邺便是痛苦一日,皇帝只会一次次的为难李邺,将那个烂摊子越弄越大。
再这么下去,总有一日烂摊子是无法收拾了。就算能收拾,累的不也是李邺?
越是往深处想,越是想得多,她就越是觉得皇帝是真该去死了。
不过这个念头她是丝毫不敢表露出来,只是死死的压在心底。不管皇帝再如何该死也好,她这种想法毕竟都是大逆不道的。
当然,除开让皇帝去死的主意,让顾惜去死也是个折中的法子。除了顾惜,陶君兰想来想去,倒是还真没想出一个能这样左右皇帝,让皇帝迷恋到如此地步的妃子。
或许没了顾惜,皇帝也就会慢慢的恢复理智了。
太后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这个提议,最终便是点点头道:“若真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你也不必手软。虽说她姓顾,可她却根本不是我顾家的女儿!我顾家的女儿没有这样的!”
太后又动了怒。然后心窝子又疼了。
太后捂着胸口,等到缓过劲儿来才苦笑了一下:“也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多久。我一日不死,皇帝一日还顾虑些。可我若是一旦死了——”
太后这话让陶君兰只觉得心都是剧烈的跳了一下。太后这番话说得很平静,可是话里的无奈却是深入骨髓一般的叫人感同身受。
另外,太后也算是给他们二人提醒了一回:皇帝如今顾虑的也只是太后罢了,若太后真的没了,那皇帝会怎么做?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若死了,就让顾惜陪我老婆子先走一步罢。”太后笑了笑,然后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屋中沉默良久,最终李邺才应了一声:“好。”
“若你父皇真的昏庸无道,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人老了,颐养天年好好的种种花养养草,含饴弄孙也挺好的。”太后这句话有些轻,不过却还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