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1025)

姜常喜都啼血了。这是坑。

等周大人回府的时候,姜常喜就说了,弟子以后绝对不能收了,这次说真的,为了挑姑爷都不能收了。

周大人知道前因后果之后,那也是很难才没说出来,当初先生没有这么大方的,怎么看先生都是在吃大户。

夫人这是被先生欺负了。周大人这时候的立场就有点微妙。

等看着弟子们欢天喜地的模样,周大人板着脸:「喜怒不形于色才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银子花就花了。

小弟子们乖巧的很:「先生,弟子们记住了。」

然后,然后姜姜小朋友就到周大人面前:「真的不能收徒了。」

好吧,女儿也是个会过日子的。这个周大人还是愿意听女儿的。

高兴的就是弟子们,李小郎那是个有心的,为了这个特意过来兄嫂这边道谢。

姜常喜看着羞涩腼腆的俊俏小郎君,心说这银子花的还是值的:「够用吗?若是都亏了,偷偷的过来嫂子这里,嫂子给你补上,保准不让师祖发现。」

周大人就觉得夫人没什么原则,竟然还给开后门。

严肃的对着李小郎:「听师祖的话。」言外之意不能听姜常喜的。

李小郎对着姜常喜笑的别提多甜了:「嫂嫂,不会亏的。嫂嫂喜欢什么,

小郎帮你淘回来。」

周大人拉着李小郎就出去了:「你嫂子喜欢什么有我呢。」然后无情的关上了内院大门。

扭头对着姜常喜:「孩子们都大了,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的。」

换来姜常喜一阵的笑声,周大人不太大方,在李小郎的身份上,也有些扭捏。

周大人恼羞成怒:「看脸是病。」而夫人这毛病,多少年了还没有治愈。

姜常喜再次笑了。李小郎那边也在笑,这个兄长,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情绪最真实了。

不然对他的时候,都是带着面具的。不过银子真香,嫂嫂真大方。

回府的时候,李夫人都惊讶,这银子有点多:「兄长给的。」这可真是不小一笔银子呢。

李大人很是淡定,满意儿子同兄长处的好。

李小郎:「不算是,也算是,兄长的弟子都有,我跟着兄长先生那边偶尔读书,我也有。」

李夫人:「这算是什么银子。」拜师还有这等好事,咱们拜师都是给先生送谢礼才对。

李小郎:「老先生要带着徒孙们出去鉴赏,考验徒孙们的眼力,见识,所以颇为费银子。」

李夫人:「这收弟子还有这样的开销?」

李大人那边就笑了:「是人家老先生的本事,弟子们愿意哄着老先生。」

李夫人:「我倒是觉得,做徒孙挺好的。」

李小郎都笑了:「儿子觉得也好。」关键是银子香。

李大人:「多学学总是没错的,出门可看好了圆圆姜姜,别亏太多。」

李小郎:「父亲,您可是看错了,姜姜就不会让银子亏了,圆圆那也是精明的,跟着兄长同嫂嫂从边郡回来的时候就能自己赚银子了。」

若是要说担心,还是他自己少了些见识,不亏就不错了。

李大人:「你们还是年轻,这可不是精明,不想亏就不亏的。」李大人都没有自信到,出门能完全避开坑的成都呢。

所以人家老先生教育的好,竟然连这样的本事都教。

估计更想要教这些小徒孙们被哄之后,不骄不躁的本事。

鉴赏这玩意,还是要看底蕴积累的吧。至少李大人的理解应该是的。

人家文斋先生纯粹就是败银子的,谁让女弟子能赚,当然了培养徒孙,那肯定是也培养的。

而且就同李大人想的一样,先生更注重,这些小徒孙的心性,处事淡然。

付大人那边就挑眉了:「你家先生可真是本事了,养弟子的银子怕是从内眷手里讨的。」

付小胖笑眯眯的:「先生大方的很。师祖更大方。」

第1162章 一鸣惊人

跟着付小胖就瞪着懵懂的大眼对付大人就说了:「爹,鉴赏是什么,费银子吗。」

付大人对儿子向来认真:「那要看你的水平了。」鉴赏这事,水平越高越费银子。

付小胖:「我随爹,肯定很高的。」

付大人欣然点头。付小胖:「所以鉴赏费银子吗?」

付大人觉得自己的鉴赏水准,那肯定是费银子的,所以人家付小胖手里就多了一份银子。

付大人还能让自己比儿子的先生小气吗,他可是自己有私产的人。

就这么人家付小胖回府先把亲爹给拿捏了一下。

所以姜常喜说,付小胖那是个天然黑。

余下的弟子们也是没想到,当弟子还有这样的福利。

不过人家先生愿意负担这些,小郎君们的家长都笑着说了一句,这先生拜的可真不错。

可惜周大人收弟子太严谨了。想要再送弟子过去,太难了。

也有人说,难怪周大人不不广收弟子呢,收不起的。

要说最惊讶的还是宫里出来的三郎呢,他手里还真没有过这么多的银子,毕竟他也没有需要花销银子的地方。

第一笔巨款竟然是这位名不正言不顺的先生给的,叔祖说了,李小郎都有,你自然也有。

所以同弟子名分什么的,没有什么关系。

然后先生就带着一群徒孙,满京城的乱逛,这就要看徒孙们的眼界了,有淘孤本的,有淘玉器的,还有淘名家字画的。还有淘武器的。可真是花样百出。

先生很是满意,至少都没有走眼。

只有姜姜,人家直接弄了一个宅子。

先生都看不懂了:「这个?姜姜呀,你这是置办产业吧。同鉴赏稍有差别。」

先生甚至第一时间认定,姜姜被女弟子带歪了。

姜姜:「先生您仔细看,这门上的铜环,是前朝工匠所铸,这院子是前朝书画大家的故宅,听闻里面的墙壁上还有些许墨宝,这宅子的的园林设计也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书画大家。……」

先生听的一愣一愣的,一样一样看过去,竟然当真有些门道:「这,这,你花了多少银子。」

这也不是手里那点银子能买下来的。关键这就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手笔。

姜姜说的相当淡然:「两万五千两银子。」

先生胡子差点揪断了:「你这就买了。」这估计自己得搭进去点老本。

姜姜点点头:「园林景色好,名家故居,建筑堪称一绝。值得入手。」

先生:「那确实是,可银子哪来的。」这花银子的速度,是不是,需要商量一下。

姜姜:「我娘多给了我一份,付小胖借了我一些,我自己私房也带了点,凑一凑也就够了。」

先生:「我竟然不知道,咱们家姜姜手头如此宽裕。」关键是这份魄力。

关键是两万五欠两呀,他老人家买个宅子都要回府商量一下的。这徒孙的魄力可真不一般。

先生带着人进了宅子,所看之处皆是景色,不愧是名家设计,名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