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阿哥爷,现在再不用是“成亲王的庶出之子”,他是十二贝勒的承嗣子,那从宗法上来说,阿哥爷现在就是十二贝勒的嫡子了!
“那咱们现在至少该递牌子进宫,求见皇上,向皇上谢恩啊……”雅馨欢喜得真是有点儿晕了,推着绵偲的手臂一个劲儿地停不下来嘴来,“啊,至少阿哥爷现在也应该立马去写一个谢恩的折子,写得长长的、情真意切才好!”
绵偲轻叹一声,点头道,“好,这些事都是我自然该做的。你且松快下来些,别再这么忙忙乱乱的了,啊。”
他说着,不由得抬手轻轻帮她掖了掖鬓边的碎发。
这些年两人的相依为命,这些年雅馨凭勋臣家嫡女的身份陪着他过了这么久低声下气的日子,他对她早已生出了许多许多的疼惜、敬重和怜爱去了。
便是曾经,刚成婚的时候并无情爱之意,可是这些年下来,这些情感积淀着,也已经成了醇美的酒去。
雅馨不由得又是落泪。
她这些年,她这一生,在这一刻,便全都值得了。
.
还是回房冷静下来之后,雅馨才咂摸出味道来。
“……皇上他,怎会突然给了咱们阿哥爷这样一个恩典去?”
慕青听着都是一愣,忙问,“格格……您这是说?”
雅馨轻轻摇头,“皇上原本必定是没想封十二贝勒的,不然他也不会先将咱们阿哥爷以‘成亲王庶出之子’的身份,封了辅国将军。”
“倘若皇上彼时早就想要了要封十二贝勒的话,那他完全可以暂时先不封咱们阿哥爷……总归这前后也没几天的间隔,又何必要费这样一番周折,还要叫前朝后宫的觉着他竟然忘了先帝爷已经将咱们阿哥爷过继给十二阿哥的事儿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皇上原本并没想封十二贝勒。可是他却忽然改了主意,还是封了。而这样一改主意,直接的受益之人就是咱们家。”
雅馨眯起眼来,望向窗外的天空。
春天的天空,碧透青蓝,明媚清新,叫人看了,满眼满心地跟着都涌起了明艳艳的希望来。
“……必定是有人劝说了皇上,这才促使皇上改了主意。而那个人,不会想不到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咱们家。”
而此时能在宗室之事上,敢劝说皇上改变成命,又有这个胆量劝皇上的,怕也唯有那一个人了……
雅馨怔了好一会子,这才缓缓道,“她没听我说的,可是她却回头就办了这事儿……那这笔买卖,她是亏本的,只叫我赚了。”
这几年,她自己也知道,她与廿廿的关系在一点点的破冰、和缓之中。只是她曾经以为,这必定都得是她自己拉下脸来,上赶着去求皇贵妃……
终究,从前是她高,廿廿低,都是她看不起廿廿的份儿。如今一朝地位颠倒过来,便得是她先认小伏低,甚至低声下气地去求人家皇贵妃才行。
而人家皇贵妃,从小儿受了她那么些磋磨,是该端些架儿,甚至该报复回来些,这都是应该的——她也都做好了准备擎受着。
却没想到,人家皇贵妃还没接受她主动送上去的好儿,反倒一声不响地将她最大的心病给除了,给了他们家一生一世的保障去。这个恩,都不知道该怎么报才成。
她扭开头去,还是死盯着窗外的蓝天。
她劝阿哥爷赶紧去向皇上谢恩,至少也得写一份长长的谢恩折子去;那她自己呢?
她是不是也该进宫,当面叩谢皇贵妃的恩典;又或者至少是写一份谢恩的笺表去?
可是她心下却明白,人家皇贵妃图的不是这个。
要不,人家也不会压根儿就没听她说什么,反倒回手就给了她这么大一个恩典。
她也不知道皇贵妃图的是什么,又或者说,以人家皇贵妃高位来说,人家已经不从她一个小小的贝子夫人身上图什么了。
这样一下儿,她回首从前,便只觉自己真是可笑了。
曾经在廿廿面前摆起的骄矜、傲慢,是那么的让她自己如今回想着,都觉可耻、可笑。
若说她与人家皇贵妃之间,这些年的恩怨总该分个输赢胜败的话,那她当真是一败涂地……不是说输给了人家如今的地位,倒是输给了人家的胸怀去。
那破落户儿家的女孩儿,当真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而她这嫡系大宗的格格,却其实是个小家子气的。
.
四月初一日,钦天监报,这一日将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奇异天象。
依着数千年来的惯例,不管是钦天监的官员们,还是满朝文武,难免又要为此大费周章,为皇上敬祝一番了。
连廿廿宫里的四喜等人也都忍不住喜上眉梢的,都说“四月可真是个好月份,初一开头儿就这么个好天兆,这个月里必定每一日都是吉利日子。”
廿廿看着宫殿监报上来的各家王府、大臣退回太监的档册,神情倒是淡淡的。
“去年十月,夜空流星如织,钦天监官员不敢报,皇上已然下旨叱责。如今遇到好天象,这便就巴巴儿地急着上报了么?这世间哪儿是只能报喜不报忧的?”
四喜冲小眼儿吐了吐舌,做了个鬼脸,将尴尬给化去了。
星桂和小眼儿也都冲四喜无奈地笑笑,以示安慰。她们都明白,四喜这是想做什么呢。
原本是因为孝淑皇后的薨逝,廿廿要满二十七个月才能正式册立为皇后的,今年四月刚好就要到头儿了。这个月也赶巧儿,初一就有这样的日月合璧、五星连珠,这不正可是皇后新立的喜兆么?
故此四喜才想着,要借这个给主子道个喜去。
——尽管后头上皇老爷子崩逝了,这孝期自然又得延长,主子还得再等两年去才能立后。可是好歹借着这天象,叫主子心下高兴一下儿也好啊。
可惜主子竟不将这天象往自己身上揽,反倒如此淡然。
廿廿细翻手中的档册,心下却是忍不住叹息。
皇上在三月里下旨,要整顿宫外各家王府、大臣家里所用太监的人数。
——没错,不是只有宫里有太监,也不是只有皇家才使唤太监,而是宗室王公们家里都有太监,甚至有些官至一品的文武大臣家里也有太监伺候。
因此倒有人直接投奔王府或者大臣家,当私宅太监的,倒使得宫里的太监在不够用的时候,还得从宫外抽调。
而这些太监,因为是太监的身份,故此方便行走宫廷,倒替他们的本主儿在宫里办了不少僭越之事——比方说和珅家里就有一名太监,进宫来偷偷将宁寿宫烫样,带出宫去给和珅,叫和珅在自家仿建。
这些太监身为太监,可是心却不是向着皇家的,倒以外头的王公大臣为本主儿。
故此皇帝下旨节制宫外太监的数量。
亲王准用七品首领一名、太监四十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一名、太监三十名。
贝勒准用太监二十名,贝子准用太监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