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宛若一柄一柄的小刀,全都刺中了绵宁的心,这些问题全都是绵宁只想逃避,而无法直面回答的问题。
绵宁便悄然深吸了口气,只是报以淡淡的一笑,仿佛全不放在心上。
“傻弟弟,亏你倒来问我这些陈年旧事。实则你都不用问,你只需看看眼巴前儿的你自己,你也就能猜到我当年的模样去了。咱们终究是兄弟手足,在这样的年岁遇到这样的事儿,咱们的反应还不是同出一辙嘛~~”
.
绵宁将绵恺的语锋给避了开去,绵恺却有些失望。
绵恺的兴致便淡了下来,垂首又认真去吃花生米了,“……哥哥既然记得自己当年如此,今儿又何必还来问我?哥哥原本是比我更聪慧的人,这样的哥哥当年都是懵懂无知,那弟弟就更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绵恺又用绵宁的话,将绵宁自己的嘴给堵住了,绵宁凝着绵恺,心下隐起翻涌。
从今晚这一番对话之中,他便已经隐约察觉,绵恺是真的长大了;此时的绵恺,虽然也还是爱热闹、爱唱戏,却已经跟小时候儿那个毫无心机的猴儿精,不一样了。
今晚的绵宁才猛然明白,或许他当真是有些轻视绵恺了,他太将绵恺小时候儿的贪玩儿当回事,以为绵恺长大了,到了如今的年岁,也已然还是禀性难移。
是他错了。不过好在,在他错得离谱之前,他终于还是觉察到了。
绵宁便小心地将口中这口气吞下去,含笑道,“可是咱们兄弟两个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你是喜欢唱戏的人,见惯了戏本子里那些才子佳人;而哥哥我呢,从小就是个寡淡的人,对这些全都一窍不通。”
“故此我便忖着,或许你能比哥哥当年更开窍些,这便心下已经存了心事也说不定……”
绵宁故意亲热地用肩膀头儿撞了绵恺一下儿,“你别瞒着哥,你现在赶紧告诉我,我自有办法帮你。我知道你兴许是不好意思,抹不开脸去,可是机不可失,你若这会子还不跟我吐实情的话,回头皇后额娘和諴妃娘娘她们等打听着了好的,那可就也顾不上是不是你心仪的,到时候儿你再后悔可来不及喽。”
不料绵恺却听得反倒一个劲儿的叹气,“哥!皇后额娘,那可是我亲额娘!她能全然不顾着我自己的心思,就随便给我选了个福晋去么?”
这话说得,叫绵宁一时心如荒草,竟无言以对。
半晌,绵宁才尴尬笑笑,“是啊,额娘们自然会顾着咱们的心意去的。”
绵恺这才抬眸望住绵宁,“……哥哥当年的故事,我倒是也听到过些。亏哥哥还说自己当时懵懂无知,可我却听宫里的老人儿们说起过,哥哥当年就说想见钮祜禄氏的格格不是?”
“所以后来汗阿玛和皇玛法才给哥哥选中了嫂子去不是?哥哥如今该是如愿以偿,嫂子便是意中人。哥哥自该心满意足就是,偏还来取笑弟弟……”
绵宁的心下又是一番翻涌。
原来这话儿,已经传得这么广了?可是,不能啊,他自己这些年来很是留心,已然将当年听过这话的人,不着痕迹地遣散出去了。
那就是绵恺虽说还小,却也已经留心在收集他的旧事了?
绵宁想到这儿,不由得又特特地盯了绵恺一眼。
——如果当真是这回事的话,那眼前这弟弟,便更不容小觑了!
亏他从前还以为稳获胜券,今晚这一番话,竟将他的心整个给掀了个颠倒!
不过绵宁就是绵宁,二十四岁的皇长子,自然是处处都能远超刚十一岁的弟弟去。
他便缓缓一笑,“这事儿你竟也知道了,原本也不是要瞒着你,不过你毕竟还小,况且这事儿总归是私事儿,干系你嫂子的声誉呢不是?
“不过你既然已经知道了,那也好,那你就该更明白哥哥今晚来的心意——哥哥自己寻到了意中人,终得长相厮守,故此才也更希望你也能同样如此啊,这才私下里来问你的心意啊。”
绵恺还是自管呲牙一乐,“……我真没有,谢过哥哥的心意了。”
外头梆子声响,已是到了各宫熄灭火烛的最后时辰。
绵宁只得起身,有些无奈地道,“那好吧,反正还有一二年呢。你若是什么时候儿心下有了影儿,便赶紧来告诉哥哥,哥哥也好替你筹划。”
绵恺又呲牙而乐,“知道了,谢哥哥啦!”
第700章.700、没人能置身事外
700
四月的京师,天儿已经开始闷热起来了。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儿,身为天子的就要开始担心起今年会出现旱情——京师在北地,江河水网本就不丰沛,一旦天儿闷热,就会让人担心今年的雨水会不足。
便也因此,每年四月里,皇上最大的任务,就是雩祭——祈雨。
皇上为了雩祭大事,旁的祭祀、拈香等祭祖和敬神的事儿就都无暇分身,都要交给皇子和王大臣们去代办。
今年四月初一的祭太庙,皇上便是派成亲王永瑆前往代行典礼。
而四月里,还有另外一宗敬神之礼——四月十八日也是碧霞元君的诞辰之日,按例皇家都要派人前往碧霞元君祠拈香。
对于碧霞元君的祭祀,早先都是来自民间,因碧霞元君是道教神祇,而道教原本并不是大清入关前所崇奉的——大清在关外之时,最传统的还是萨满教,后来才因蒙古的缘故,开始崇佛。
大清对于道教的重视,严格来说是从康熙爷才起的。因为道教更是汉地的本生信仰,故此为了实现满汉相融,大清朝廷上下也开始将道教的各家神祇也一并尊奉,无论是宫中,还是圆明园里,道教的宫观也渐渐落地开花。
尤其是到了乾隆爷这儿,因碧霞元君在民间有主生育的神迹,故此从乾隆二十四年开始,乾隆爷开始正式地派大臣赴泰山碧霞元君祠去供奉香帛。
说来也仿佛当真是碧霞元君感受到了人间天子的诚心,乾隆爷正式派大臣开启碧霞元君的祭祀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当今皇上就应了天运降生人间。
故此,乾隆爷好模样儿地在乾隆二十五年的大年初一,在还不知道当今天子已经坐胎的情形之下,就已经神奇地在《岁朝图》上提示,暗示储君将降生,且明确用了“嘉庆”二字,不能不说冥冥之中已经有所天人交感了。
由于这样一段缘故,故此对于碧霞元君的祭祀,皇上也是颇为重视的。这一回,皇上就特地遣二阿哥绵宁出京去代为拈香。
只是如今对于碧霞元君的祭祀,已经不用再远赴泰山了,因为在怀柔县所辖境内便有一座道教名山——丫髻山。丫髻山上,也早在元代就有了一座碧霞元君祠,距京师不过百里,京中皇室大臣等前往祭祀要方便许多。
这丫髻山,山如其名,有两峰高耸,远观就像是仙童的两个发髻似的,也是因应了道教女性神祇的渊源——传说王母娘娘蟠桃盛宴,有伺酒的仙童不小心打翻了仙酒,王母大怒,将仙童打落凡间,这才化身成为了丫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