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克隆人法则(19)

作者:泷夏川 阅读记录

派出所直属的招待所在另一条街,步行不超过十分钟。郭成带着他们在人行道上走,风势越来越强,把路边的景观树吹得东倒西歪。

“你们来的真不是时候!”郭成大声地喊,呼呼的风声把他的耳朵都堵住了。

他回过头看着两人担忧的神色,告诉他们要是能早来几天就好了。台风将在晚上九点登陆,离台风中心最近的布吉县无疑会成为重灾区。从房屋的建造来看,县城还好,不过孔建辉藏匿的莺歌村肯定会损失惨重。偏巧孔建辉藏在海边的小屋里,那小屋年久失修,只怕挺得过台风也挺不过海里扑上来的巨浪。

“那怎么办?这不白来了?”陈铭远干瞪眼。

最后王老二胆大地提了建议:“台风登陆是九点,现在还不到六点。我们抓紧时间,先去现场,拍好照片马上回来!”

三人合计一番,拗不过王老二的执拗,只好由郭成返回派出所,开了辆小车。陈铭远和王老二坐在车里跟着前往莺歌村。

出县城的路况极好,大部分的人都匆匆往回赶,与他们刚好是逆行。郭成把车开得飞快。从县城去莺歌村大约半个多小时,必须要抓紧时间才能在台风到来之前赶回来。

雨将下未下,天空黑压压的,头顶全是如墨般的浓云翻滚。越往北走,空气就越湿润,不大一会儿就能看见远远的海面卷起巨浪,来势汹汹地扑向岸边。

车子驶过大片的别墅群,很快拐进一条小路,两旁的树木变得多起来,树木巨大的枝干被风吹得像要弯到地面。他们的车勉强穿行在其中,隐隐可以看出是在爬坡。

“过了这个坡,下面就是莺歌村的地界了。”郭成指着前面的地标对他们说。

那个地标是块大石头,右上角缺了一块,正中被某种尖利的东西刻了个巨大的“X”。陈铭远看着那地标,不觉有些入神。

这时,王老二用胳膊肘撞了撞他:“小陈,专心点。就要到了。”说着他指了指前面熙熙攘攘的瓦房。

“那里就是莺歌村。”郭成边换档边说,“不过我们不进村。孔建辉的藏身地在村子的东面,弯角那边的海边。”

陈铭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海湾在村子的东面呈现出一个大大的U字型,被风吹得惊慌失措的莺歌鸟扑楞楞地扇着翅膀,在大片低矮的灌木里寻找安身之所。灌木的另一边,有幢破旧不堪的小屋。

据孔建辉的自述,他曾在那幢小屋里躲了半个多月。

车子爬下山坡,路过村口时陈铭远突然叫了声:“停车!”

郭成连忙把车靠边,这时才发现树阴里缓缓走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家。

陈铭远麻利地掏出孔建辉的照片小跑过去,走近了才发现这位老人的眼睛全瞎了,眼珠子呈现出令人恐惧的灰白色。

“年轻人,有事?”老人望着前方,不紧不慢地问。

陈铭远一愣:“老人家,您看得见我?”

“看不见。”老人杵着拐杖慢慢踱到陈铭远跟前,“不过我听得出来。你跑步时气息均匀,脚步稳健但不沉重,这证明你有副好身板,绝不是像我这样的老太婆。你跑到我跟前便停下,很显然是冲着我来的,但你没有马上说话,说明你看见了我的眼睛,知道我是瞎子,在犹豫该不该问你的问题。不过你既然有问题,就问吧。我这糟老太婆眼虽瞎了,耳朵却还灵光。你应该还有两个同伴在后面……如果我没记错,那辆车应该是前不久才来过的其中一辆警车。”

“老婆婆,您不光耳朵好,记性也好!”郭成走过来,忍不住夸赞面前的老人。孔建辉自首时交待了自己的藏身地,郭成和赵一刚来过这里了解情况。当时开的也是这辆破车。

老人自豪地跺了下拐杖:“你们又是为了那件事来?前段时间小木屋是有人住过,但似乎不是你们要找的逃犯。”

“不是?这是什么意思?”郭成前不久来调查时并没有询问当地人,但他们在小木屋里确实发现了孔建辉的钱包和几件换洗衣物,此外还有一支旧手机,手机上保存的电话号码是孔建辉那二十四个情妇的。

“你们要找的是逃犯,可住在小木屋里的那个人并不常呆在里面。”

“这不合常理。”陈铭远看向王老二。

王老二马上点头说:“不错。如果是逃犯,应该躲在屋子里不出门才对,这样才不会被人发现。”

“所以住在木屋里的不是孔建辉?”郭成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里面确实有孔建辉的随身物品。这要怎么解释?”

“你们说的那名逃犯,新闻里面报道说是男性,身高1米6左右,体重大约75公斤,这样看来应该是个矮胖子吧。”老人拄着拐杖,在就近的大石头上坐下,“但住在木屋里的人只在晚上出没。那个矮胖子没这样的身手在黑暗里经过木屋前的灌木。”

陈铭远不禁好奇地问:“老人家,您怎么知道小木屋里有人,又怎么知道他只在晚上进出?”

“这个是听村里的小孩子说的。他们晚上去海边抓鱼的时候,隔着木屋的缝隙看见里面有人。不过当时那人背对着他们,并没看清身高长相。第二天白天小木屋的主人去了趟那里,但里面并没有人在。那家的主人其实也是帮亲戚打理房子,那房子早废了,年久失修,破了烂了也没人在乎。小孩子倒喜欢在里面玩,捉迷藏什么的,所以大人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是警察过来察看后,我就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不难推断出逃犯在里面躲藏过。但这个逃犯跟新闻里报道的绝不是同一个,我老太婆敢打包票。你们看看前面的路就知道了。”

“老人家说得没错。”郭成马上点头,“从这里往小木屋要经过一片低矮湿洼的灌木,孔建辉那个身材白天走着都吃力,更别说晚上了。”

“有人见过里面的人吗?”陈铭远问。

郭成摇摇头:“村里人晚上不太爱去海边,没人见过。”

“总之先去木屋里看看再说。”王老二发话,“没准里面留下别的线索。”

“那也只好如此了。”陈铭远转身对老人说,“老人家,谢谢您。”

“你会回来的。”老人说着,向他伸出了手。“下次还可以来找我,我姓沈,村里人都叫我沈婆。”

“谢谢沈婆。”陈铭远握住了老人的手。

这时,老人突然脸色大变,猛地收回自己的手。

“老人家,有什么不对吗?”陈铭远问她。

老人却不答,站起来转身就往回走,匆匆忙忙的,好似受了若大的惊吓。

陈铭远望着那道佝偻的背影,眉头不由自主地就皱了起来。

“别想了,快走。”王老二催促他。他只好快步跟上,往小木屋走去。

海边的风浪越来越大,三人逆风而行,被东倒西歪的灌木打得满脸青痕。此时已经开始涨潮,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湿润,海水慢慢浸了上来。

上一篇: 冰山还是痴汉? 下一篇: 短篇合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