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宣笑起来,谢过师兄师姐们,说:“不用啦,就只下山这一段路,短短的没多累!等到了镇上,我们就买一辆二人用的小马车!”又揉揉山儿的脑顶,思索着把腰间一个轻小的包袱拆下来塞到他怀里,“这个给你抱,不过不要逞强哦,抱不动了要同爹爹说!”
山儿开心起来,捧着包袱使劲儿点头。
告别了大伙儿,父子俩一高一低的轻快背影渐渐消失在山道上。
千里之外,京城皇宫,明威殿外御道,季恪腰悬金剑,利落地翻身上马,抬臂一挥,南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
第36章
辰时出发, 近巳时到了山脚下的镇城,姜宣和小山儿的脸颊都走得红扑扑,小山儿还十分认真地报告说:“爹爹, 脚有点累。”
爹爹嘱咐过, 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不舒服要及时开口,避免因小失大。
从前玩的时候, 如果脚累或脚疼,他往往就地坐下脱掉鞋袜,光脚放松, 或从河里掬水洗脚, 很快就会好, 可现在外出游历,似乎不能这样做。
爹爹照例轻轻揉他脑袋,说:“稍稍坚持一下,咱们这就去客栈吃饭休整!”
原来如此。
小山儿恍然大悟。
“客栈”这地方他经常听说,却从未去过, 如今便向往起来,一时也不觉得累了,轮换小步跟上爹爹, 甚至恨不得小跑。
一炷香后, 他双脚悬空坐在客栈大堂的长凳上, 稚气的大眼睛提溜提溜来回看。
好大的房子!好多人!好多桌椅板凳!好多饭菜!好香!
而且是和家里的饭菜不同的香!
又不多时, 他的面前摆上了一碗放了很多红红绿绿蔬菜的旗花面片儿,爹爹面前则是比他大一号碗的油泼扯面条儿, 中间有一盘酸菜溜小鱼,还有一碟他没见过的糕点, 还有一壶茶!
他特别开心地吃了一会儿,然后发现了问题,抬头提醒道:“爹爹,咱们吃不完。”
爹爹却说:“面和鱼吃完,糕点带上路。”
原来如此。
小山儿又恍然大悟。
吃完饭,姜宣要了一间不过夜的厢房,领小山儿睡了片刻,醒来时是午后,他们整整行李,结了房钱和饭钱,去镇城北边的车马行,来回挑选一番,最终买下了两匹中马拉的二人车,又租了一位车夫,载他们到下一个镇城。
坐上马车走了一程,消化了少许惊奇,小山儿把肚里的问题一个个抛出——
“原来马车里头是个小屋子!爹爹,这车就是咱们的了么?”
姜宣坐在他对面说:“咱们花钱买下了它,它就永远是咱们的了。”
“那外头大叔也是咱们的么?”
姜宣一听,认真教导道:“不哦,人不可轻易买卖,咱们虽然也花了钱,但只是请大叔送咱们一程,到了目的地,大叔差事做完,还要回去。”
“可车是咱们的,到了目的地大叔怎么回去?那么远。”
车外,听到父子俩交谈的车夫爽朗地笑起来。
小山儿心地善良,姜宣十分欣慰,含笑解释道:“大叔是车马行的雇工,自有车马行的车马定时送他和其他相似的大叔一起返回。”
“噢!”小山儿继续恍然大悟。
不过还有许多许多不明白。
“爹爹,有钱才能买东西,那钱是怎么来的?”
“做工可以换钱,譬如大叔替车马行拉车;做买卖也可以换钱,譬如爹爹扎风筝、采集药材去卖。总而言之,有一份本领,就有赚钱的渠道。”
小山儿困惑地挠挠头:“爹爹,我是不是还没有本领?”
“嗯,因为你还小,像你这样小的孩子都没本领,要靠大人照顾。其实咱们这趟出门,除了为做爹爹想做的事,也是为了让你开眼界,找寻自己最有兴趣、最愿意学的本领。”
“噢。那爹爹想做的事是什么?”
“这三年来,爹爹跟着你大师姑研读药典、学习医术,如今已有小成,便想四处义诊。”
“义诊是什么?”
“就是帮人看病但不收钱。”
“哇,爹爹是好人!”
被自己的孩子夸赞,姜宣骄傲得不得了,一扬头道:“那当然!”
爹爹亲切又有趣,看到爹爹开心小山儿也开心,跟着嘿嘿笑起来。
马车嗒嗒前行,小山儿时而掀车帘看风景,时而和爹爹说话,时而依偎着爹爹休息。虽然暂时见不到师公师伯师姑们了很舍不得,但出门游历实在好有意思!
接下来,姜宣或雇短途车夫,或亲自驾车,领着小山儿边游历边义诊。
大城待几日,小镇住数天,若有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必亲自去走去看;
春日和煦,间遇风雨,两父子也不介意,未备雨具被淋个透彻,便先相对哈哈大笑一阵儿,然后沐个热水浴、喝碗浓姜汤了之。
但姜宣并非真地大大咧咧。
他会仔仔细细地帮小山儿擦干每一根头发,反复试探额头温度,谆谆告诫他这回只是意外,生病绝非玩笑,淡然面对变化的态度可取,然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小山儿认真地听,知道爹爹教的是好道理,即便似懂非懂,也该首先记下。还会学着爹爹的模样,也给爹爹擦头发、摸脑门儿。
义诊与游历不同,多选择偏僻村庄,首先拜访村长,经同意后在村中显眼处支摊,或是临时进驻村医家或村里的药堂。
姜宣年轻,长相矜贵可爱,村民们一开始不太信,他能理解,便家家户户走访,温和耐心地说明询问,但有一处突破,显示了医术医德,患者便蜂拥而至。
起初他也略忐忑,毕竟义诊没意思,穷乡僻壤也与停仙门的玄妙洞天有云泥之别,小山儿自小备受宠爱,没吃过苦,义诊条件艰难,他能习惯吗?
然而事实证明,这回是他这个做爹爹的过分忧虑,小瞧自己的孩儿了。
义诊时,他在摊前坐镇,小山儿坐在他手边,新奇地打量来人,认真地听他问诊、看他开方,很快便知道了他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于是后来每每刚想拿笔,小山儿就已经递了上来,刚要铺纸,小山儿也已经捏好一张在等待。
而且大约也是因为小山儿自小身边就有许多性情才华各异的人,使得他不仅不怕生,反而十分喜欢同人聊天、问各种问题,甚至问到天马行空。
于是义诊排长队时,小山儿便在队伍中穿梭,与这人说两句与那人说两句,聊病情、聊爹爹、聊自己。
如此一来,他不仅没有成为负累,反而是小助手:患者排到跟前,小山儿三言两语就帮忙说清了症状,也早早教他们提前翻好袖口,到时直接伸手腕,一日下来,节省出的时间姜宣能多看好些病患。
他这个爹爹别提多惊喜多骄傲了!
如此停停走走,从初春到仲夏,小山儿对外界的生活渐渐熟习,言行成长与在师门时一比,实可谓一日千里。
这天清晨,睡在村长家的父子俩早早醒来,准备在此处最后一日的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