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晏河清四时天(33)

作者: 慈莲笙 阅读记录

九州此时才有功夫注意自己所在的地方:此地是一处江边高阁,如今青灰色的屋檐下正垂下一条又一条细细密密的银线,凑在一起倒是如同垂帘一般。

坐在高阁的二层,倚靠着美人靠看向不远处的湖水被雨滴打出的一片涟漪,又被下一滴打散。

河边柳树的柳枝飘飘扬扬,时而在水里柔柔的垂着,可能在梳洗着长长的头发,也可能在浣洗着新浆的纱布。

如此静谧之景,只剩下了雨点打落的声音,实在令人不想打破,好像拿出相机来拍张照片的快门声都是一种亵渎。

【净莲夏盛】第050章 夏昼恒时日影稀 至极阴生荷涟漪 [夏至·五]

绿意满塘江南晚,

漫天雨幕不见寒。

山水静谧神州安,

雨巷谁持油纸伞?

-------------

阳光散漫,红橙的颜色点燃了一片远处的云霞。

雨没有停,但在不知不觉间小了些许,这才能让日暮的绚丽泼洒在满塘的荷叶上,先平添几朵红莲,再染红几朵白莲。

霎时间,溢出池塘的绿色里就多藏了几分别样的色彩,叫人不得不珍视。

淅淅沥沥的雨,持续到夜幕降临也不曾停歇,从珠帘下成了雨幕,又从从雨幕下成的倾江……

雨声也从“哗哗啦啦”如同涓流一般的声音,变成了“唰唰”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声音。

继而又渐渐的稀疏了,有了蛙声在其中,傍着水,倚着岸,便听到一片蛙鸣,过雨的周遭皆是空灵,蛙声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一样。

其实真真的仔细的从楼阁里走到湖塘边看去,便能从荷叶的摇摇摆摆身姿中,看见那些听问了一点儿响声就靠着荷叶支撑四处逃窜的身影。

那些身影在寂静的夜里和黑暗融不为一体,又没有变色龙那般本领,便只能欺负与它同色的,被淤泥绊住的脚的荷叶。

向来荷叶也是不计较,只在蛙离开后轻轻的摇摇头,颇有些长辈对小孩子的无奈意味。

雨可能是下了整整一夜吧,也许短些。

九州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醒来时,金灿灿的暖光已然攀上了面颊,虫咝、鸟叫、蛙鸣在房檐积攒了许久的水落下的节拍中汇成了一曲晨曦之歌,芳草、泥土、落花在柔风的推送下传到了每个人的鼻孔当中去,萦绕在每个人身边。

尽管雨下了很久,不到中午时,地面便已经被晒干,没有了雨的痕迹,那些水滴们则回到了天空中,等待夏至的下一次命令去了。

正是因此,天气并没有凉下来几分,也不会有春雨、秋雨带来的寒冷之感,反倒是空气中湿润的气息令人无比珍惜这雨后的晴日。

天晴了,九州也醒了,夏至便继续带着九州四处游玩。

昨夜从高阁上便能看见的湖塘显然给九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便正央着夏至带她去转转,看看荷花呢!

夏至也不磨叽,带着九州便直奔向那湖塘。

经过一夜雨水的洗礼,那湖塘里的荷花开得更比天上的红日还要红了,绿蒙蒙的荷叶更是漫上了堤岸,有的伸出手来,想要和游人们握握手,欢迎他们得到来,还有的要拦住游人匆匆忙忙的脚步,让他们驻足于此。

九州和夏至自然也是欢迎和绊住脚步的一员,当然,二人也是心甘情愿的被荷叶缠住,不去离开。想来,这周边围了一圈又一圈,几乎要挤满了的人们也是同样的原因吧?

至于那些举着“长枪短炮”一般的摄像机的摄影师们,应当是想要把这些自然的馈赠永远留住,不舍得从眼前、指尖流走分毫。

到了晌午十分,人们渐渐散去了不少,一群穿着华服的人们笑着闹着凑了过来,后面追着扛了摄像机和反光板、柔光板一系列摄像工具的摄影师,跟了大包小包装满了化妆品的摄影师。

那三两人儿应当是模特、演员之类的人物了。

为首着红衣的手里拿了一柄同样红色的油纸伞,伞骨末端绑了两指宽的红纱,长长的,自然脱垂了下来,轻轻一转,便旋转出好看的弧度。

中间着白墨色渐变衣服的,手里持着柄画了墨莲的油纸伞,正是应景得很!

至于末了来的那位,直接坐到了河畔的青石上,里面是纯白的窄长袖,外面是青绿色褙子,往湖边这么一待,倒是和满塘的荷叶相映成趣,看上去就为夏天添了一抹清凉。

【净莲夏盛】第051章 夏昼恒时日影稀 至极阴生荷涟漪 [夏至·六]

又逢半夏恍昨日,

将及小暑气灼炽。

折扇且伴清风至,

忽降甘霖倾雨时。

--------------

既然有人在湖塘边取景,九州也不愿意打扰人家工作,便拉着夏至一起离开。夏至带着九州飘然飞上半空,九州一直回着头,看那片漾满了夏意的湖塘,颇有些流连。

发现九州对这荷花颇为喜爱的夏至便想着带着九州去再寻一处看荷花的地方。思来想去,夏至想起了一处有着“夏宫”之称的华夏神州古代皇家园林,其真名为“清漪园”,是华夏神州封建末期皇家避暑胜地。

------华夏神州?北京------

昆明湖畔的铜牛,就那样,静静的、静静的矗立着……

这铜牛也是曾经历了战火的,见证了岁月的。

它陪伴昆明湖的时间不长,却也不短,约莫算来也要有二百余年了,或者说将近三百年了!几百年来,虽无沧海桑田,亦有金戈铁马;虽似白驹过隙,却也风霜雨雪。

铜牛“无心”,并不觉得这些事有什么大不了,自己被建造来镇守于此,是免得哪日洪水泛起,是为了给百姓求祥和的。

这些事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了,哪里有什么关系!

每当面前经过从各地而来的游客,无论是匆匆赶路走马观花的、是试图攀上铜牛扮作牧童的、还是三五十人群聚集体合影的,这铜牛早就见多识广,不论别人怎么摆弄也不予理睬--不曾移动分毫。

但不知怎么的,这铜牛望向昆明湖的、拳头大的眼中总泛着泪光。自己却无力的辩解着:“这不是泪,是昆明湖的涟漪,这不是泪光,是骄阳的明灿,这更不是泪水,是镇压在眼底、滔天的洪水。”

小孩子们见了,总要笑笑,“铜牛铜牛,你真不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做人呢,要敢作敢当,要勇于承认!”

这明明只是孩子从家长那里学来的话,想要分享给铜牛听,劝它可莫要再掉金豆子了!

可铜牛好似没有听懂,又或许是勾起了什么伤心的回忆,随着微风,眼底的水纹更甚……敢作敢当么?连小孩子都在怪罪它曾经没有保护好百姓的祥和生活么?这么说来,它当真不应当哭泣,反倒应当自责。铜牛总是这样,想着想着,没个结果的时候便到了傍晚。铜牛的眼圈红了,暗自悲泣。

好在如今还是正午,阳光有些刺眼,铜牛的泣涕声不大,反倒是身上向四周反射着金色的光芒,映在来来往往路人的脸上、眼中。

上一篇: 病弱白月光[快穿] 下一篇: 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