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河清四时天(49)
常言缘何三秋早?
不知经年叹春少。
-------------
靠近了才发现那人手里拿着的白色“糖葫芦”是软软的,还有香甜的黑色粘稠液体从里面流淌出来……那是被用竹签串联起来的汤圆!
以为那人要把这串好的汤圆拿去逗孩子玩的一人一仙颇为惊愕的看着那人矮下身去,把竹签子插在了地上。
一人一仙愣了半晌,也没有把惊的微张的口闭上,却是已经被回过头来的那人看见了。
见一人一仙盯着他手中的“白糖葫芦”一脸震惊,那人怎么能不明白其中原因?笑了笑便开口解释道,“这是为了黏住鸟雀嘴,免得来偷粮食的。”
“看你们应该是没有种过地吧?其实这也就是个心理安慰罢了,用这个给它们喂饱了,或许真的能避免鸟雀偷吃。”说完哂笑,憨厚中带了几分书卷气——江南便是如此,万事万物皆带了烟雨墨香。
来来往往间便又见到了那诗人,方才与那客船上好友做别的诗人,眼中闪过一丝落寞,继而又是一片豁达清明。老友去奔赴前程,被北方的一所大学邀请去做客座教授,领着高薪研究诗歌,曾有同样的机会摆在那,诗人眼前却被那诗人婉拒了。
那诗人并不后悔,不得肆意山川对那诗人来讲,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不知道要蹉跎多少岁月,也难以作出一首令自己满意的诗歌来,反倒是会是一种无可弥补的遗憾。
秋水蓝蓝波光微寒,客船,乘着江水向远方滚去,两岸联袂而生的苍山也止不住江水的长逝。
那友人本是要直接乘火车往北方的,为了与老友作别,才特意乘了段船,没想到反而惹出了一番胸中文墨里依依惜别的景致。诗人之友恨不得一个电话过去,辞了这还未赴的任。
那些人虽怀念老友,尚且盼望着如年少时一同游览山河,唱咏抒怀,怎奈何老友既然应了邀请,就不该为了胸中的这一点肆意而食了言、违了约。
离别的孤寂与落寞自然是有,但人各有其路,需要各自来走,那诗人也就不矫情于此,也不愿如古人似的安慰自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各赴光明前路而已,谁都有自己的活法!知己虽然难得,也绝非无处可觅,与其相信古人悲戚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倒不如承认那句颇有些豪迈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见到熟识的晚辈,那诗人心头微微升起一丝“岁月催人老”的意味,如这江水后浪推涌前浪,一般总有一代新人代替上一代人,过去的光辉也将被后人继承下去。
见过了诗人眼中方才掠过的那一抹落寞,知道诗人是怀念老友,九州便开口问道:“叔叔,古诗里面多悲秋,叹惋岁过人老,只是因为不得志吗?”
“并非如此,诗人常叹人生秋早,往往是放不下曾经的岁月辉煌,孰不知那些曾经都已然是经过的事,既然见过几十番春光潋滟,又何必悲叹秋日来到呢?”
九州听得半懵半懂,只见得正午的太阳从灰厚的云层中探出触角来,诗人便邀九州和秋分一同前往自家里坐坐。
【灿菊秋丰】第079章 秋来满山红黄染 分日且将夜寐安 [秋分·第四]
鸟雀嘴粘不得张,
欲呼冬来夜暮长。
谁家故地灰檐房?
且待春至玄鸟访。
-------------
一处典型的白墙灰瓦,马头墙寄托了对子孙的厚望,诗人潇洒肆意,却早已成家立业,有妻子工作养家才养了诗人这么个随性的性子。
“这是叔叔的妻子,若非她,这些年来以叔叔之性格,只怕是早就流落街头了。”那诗人自嘲了句。其实以诗人之能力,不时应邀讲学一番,便可以养家糊口,流落街头实是不至于的。但诗人感谢为自己和家庭一直付出的妻子,是个好丈夫。
“当着小孩子面儿还那个德行!”诗人妻子的脸红了红,有些不好意思。九州想到了妈妈和爸爸的互动,也是这般温馨。
“跟阿姨来,不听他讲那些大道理,阿姨给你拿些好吃的。”说着,那诗人的妻子拉着九州进了门,秋分便跟在后面。
悠远深邃的长道通向一片露天的天井,一方浅淡柔软的阳光驱散了周遭的湿寒,赋予了一种氤氲眷恋的温暖。
招呼着九州和秋分坐到屋内,典雅的陈设处处饱含墨意,连纯木桌椅的木纹都如同一幅意蕴满满的画卷,
一炉小小的熏香把没有书卷气息的虫子们赶跑,躲到哪里自己建房子,皆是藏了起来。这香反倒是给胸中文墨的人们赋上了几分清寒、沉稳。
这些天来空气里干燥了不少,尽管这江南的地界儿里一如既往的多这纷纷细雨,也依旧是从呼入鼻孔里的气息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微微的干冷了。
把自家丈夫赶去准备些饭食,那诗人的妻子取了许多野菜来。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野菜,其间渗透着泥土和青草独有的芳香气息,晶莹的水珠挂在上面,散出了几分湿润的气息,映出了周遭围坐这人们的眉眼。
“孩子们,你们吃些秋菜,”那诗人的妻子说着,“这是我家乡岭南那边的特色习俗,到了这个时候边要吃上些秋菜,也就是马齿苋。老辈人们说这是养生的东西,我想着倒也不用觉得的特殊,想着有什么作用,反正吃起来清清口还是不错的。”
过了些许时候,那诗人取了吃食来,和自家妻子念叨起来,“厨房那边燕子建了窝,我才发现。”
“不是件好事么?管他做什么?”诗人妻子显然早就发现了那些燕子窝,“来南方渡些寒冷日子罢了。”
“倒也是,叽叽喳喳的也热闹……”那诗人说着,“你是没见北方春天里燕子归去的热闹。”
诗人便和妻子浅淡的说着,邀着一人一仙不必拘束,随意吃些个。时不时诗人在有见有感的讲几句大道理,被一人一仙羡慕认真的目光瞅着,再被妻子嫌弃一番。
浅浅淡淡的静谧温馨醉人,就如同来年春天北国树梢檐下、鸟巢燕窝里循环往复的那番春光融融一般。
这样的日子过得很快,诗人的孩子去了北方著名大学上学,留得老夫老妻二人在家,难得遇上入眼的小辈,便多留了几日,直到秋分该回到四时天去了,才辞别诗人。
【灿菊秋丰】第080章 寒沉菊雨常绵绵 露重登高访南山 [寒露·第一]
十番秋雨晴天寒,
四时更替山水安。
秋分分日雷鸣掩,
霜降降霜落白繁。
-------------
山水之间的寥寥落雨已然是以两日了,那诗人和妻子很是好客,把一人一仙留了好几天,当自家孩子似的对待。
毫不吝惜的不知道交给了一人一仙多少毕生有益的人生哲理。对于秋分来讲,直接作用可能不大,但也许可以为天下山川带去更多的人间情深邃。
但对于孟九州来讲,许是如今尚不能完全理解。但待到有朝一日,便可以在某些事上面起到意想不到的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