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他隐忍而痛苦地望着她。
一瞬间,他便全明白了。这苦痛锥心刺客,他却避无可避。
原来她承认一切,不是要和他在一处,而是要让他死心。
“所以,我不敢留你在身边了。”她轻声道。
我怕你再一次将我抛下。
杨惇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只觉心如刀绞,周身的血液冷得像是凝固了一般,好像他的灵魂都被抽走了,终于,他忍不住恸哭起来。
是啊,到底第一个放手的人,竟是我啊!
*
菱歌强忍着不去看他,直到走出很远,她才敢回过头来。
她缓缓拢起手指,捂着胸口。
埋藏了多时的话,竟这样轻易地说出了口。她本以为自己会不忍,却没想到,真正面对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难以启齿,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
造化弄人,情深缘浅,其中滋味原是这样。
她释然地告别了从前那个贪恋情爱的谢瑶,从今日起,她便只是菱歌了。
“菱歌!”
是倩蓉的声音。
菱歌赶忙收拾了情绪,回过头来,道:“倩蓉,你怎么在这里?”
倩蓉笑着道:“如今该唤你‘令人’了。”
菱歌笑着道:“你少打趣我了。不过是个称呼,你还是唤我的名字就好。”
倩蓉道:“我就说,你不是那样会摆架子的人。大家都说你争气,很是羡慕,不过潘司药倒不大高兴,她很担心你。”
菱歌点点头,道:“司药身处高位,自然知道其中艰难。”
倩蓉说着,将手中空了的食盒抬了抬,低声道:“这些日子宁贵妃娘娘胎像不太稳,孟太医费了不少心思,我想着多帮帮他,送药膳便殷勤着些。”
“娘娘怎么了?”菱歌担忧道。
倩蓉道:“没什么事,不过是身子有点虚,我想大约是上次落水受了寒的缘故,多吃些温补的东西也就好了。”
菱歌道:“这是大事,你万不可私自做主。”
“我明白,都是孟太医看过了才让我做的,娘娘身子矜贵,我不会乱来的。”
菱歌这才略略安心,道:“有你替我照顾娘娘,我也就放心了。”
倩蓉道:“娘娘明白你的苦处,没有半分怨你的意思,你们这样心心相惜的主仆也真是少见。只盼着太子殿下大婚之后,再想法子把你要回来。这些日子陛下日日来陪着娘娘,我瞧着娘娘倒比从前更得宠,等陛下的气完全消了,想来把你要回来不是难事。”
菱歌道:“我也是如此想。有陛下陪着娘娘,娘娘的心情好了,自然也就不会再生什么怨怼了。之前也是因为淳妃的缘故,娘娘的心思才敏感了些。”
两人一路说着,转眼就到了御膳房,菱歌不敢再和倩蓉多言,只怕旁人看到了反而不好,便嘱咐道:“倩蓉,宁贵妃娘娘的事还请你务必当心,不能错一分一毫,这些药膳,宁可不做,若是做,便一定不能假手于人,更不能私自动孟太医的药方。明白吗?”
倩蓉点点头,道:“我省得的。菱歌,你照顾好自己,等娘娘平安诞下孩子,我们就能松一口气了。”
“是啊。”菱歌无限感怀地望着她,道:“等到那个时候,我便求了娘娘为你和孟太医赐婚,好不好?”
倩蓉红了脸,笑着道:“你这样说,我便觉得日子很有盼头了。”
菱歌浅浅一笑,道:“那一天很快就会到的。”
*
自御膳房回来,杨惇已不见了。
倚霜走过来,道:“平白劳烦你去走这一遭,杨夫人和杨姑娘已回去了。”
菱歌道:“怎么今日这么早就回去?”
倚霜叹了口气,道:“杨公子身子不适,她们留下也不安的。”
“杨公子怎么了?”菱歌脱口而出,又解释道:“奴婢只是好奇,姑姑可不答的。”
倚霜笑笑,道:“这有什么?你们这个年纪的姑娘,哪个不心悦杨公子?”
“奴婢不是……”
倚霜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菱歌心却揪了起来,杨惇身子不适,是因为她方才那番话吗?
*
转眼便到了太子大婚的日子。
这些日子,菱歌再没见过杨惇,自然也没听过他的消息。他就好像从她的生命中消失了一般,一如五年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可这一次,菱歌却有些不安。
宫女们送来了红色的宫装,道:“令人,今日咱们坤宁宫上下都穿这个。”
菱歌接过红色宫装换上,望着外面挂满了的红色灯笼和处处铺设的红色地毯,想起十日前那个夜晚,自那之后,朱千屹便再也没来找过她,直到现在,她也不清楚那日他为何会来。
今日的花团锦簇和热闹非凡与他那日落寞的眼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为何,菱歌竟觉得那日清冷的月色更合他。
菱歌正想着,便见倚霜朝着自己使了个眼色。
菱歌赶忙敛了神色,随着倚霜一道走了出去。
倚霜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红色绒花,道:“今日是太子殿下大婚之日,出不得半点差错,明白么?”
菱歌道:“姑姑放心,一切已准备妥当了。”
倚霜道:“待会由你同我一道陪着娘娘去永寿宫,旁的也就罢了,今日你只记得,你是坤宁宫的人,一举一动于旁人看来便是皇后娘娘的意思,万不可行错一步。”
“是。”菱歌应着。
倚霜又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方道:“走罢。”
第54章 大婚(三)
婚礼就设在永寿宫, 这是如今的东宫,也是将来太子夫妇将要长久居住的地方。
宫中的陈设已都重新布置过,连宫门前的红漆都重新上过, 无处不彰显着皇家对这个儿媳妇的重视和满意。
杨妍今日戴着凤冠霞披, 便越发衬得她端庄典雅,她的下颌微微低着,却不见半分怯意,反而大气庄重。
菱歌望着款款走向朱千屹的杨妍,不得不喟叹皇家选人的眼光毒辣。
京城中所有适龄的官家女儿, 再找不出一个比杨妍更适合做太子妃的人选了。
一旁有官家夫人低声议论道:“这杨家姑娘一见便是要做太子妃的人,那份气韵真是旁的姑娘再比不上的。”
“是啊, 杨姑娘虽生得不是绝美, 气质却端方大气。依着我说, 倒比从前那位更合适些, 那位啊,太冷了,也太美了。”
“什么杨姑娘,如今该唤太子妃了。”
……
“菱歌。”
菱歌听得皇后唤她, 赶忙上前一步, 道:“娘娘。”
皇后笑着道:“新人既已礼成,这里也没什么事了。本宫瞧着今日陆老夫人也来了,你待会若是走得开,便去陪老夫人说说话罢。”
菱歌道:“多谢娘娘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