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313)
就连武德帝自己都很意外。宣景是他的儿子,但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竟然默默做了那么多。旁人误会他儿子也就罢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了解竟然和旁人一样贫瘠。而现在满朝文武甚至包括他这位当爹的能意识到宣景所做的这一切,竟然是因为一向与宣景不对付甚至还在昨天参奏过宣景谋反的谢恒。
何其讽刺!
谢恒听着这些夸赞,面上毫无表情,心里却已经美得冒泡。
他就是要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将军的好,哪怕是那些之前攻歼过将军或者是一直对将军心怀不满之人,在今日也要绞尽脑汁地去夸赞将军!更要让那些眼瞎心盲之人看看,他的将军为朝廷为百姓做了多少实事!
过了许久,朝堂之上的声音才稍稍安静下来。
谢恒连连点头,满是感慨地说:“我竟然不知昭武将军为国为民做了这么多!但既然各位大人都知道,那为何昨日我参奏昭武将军造反之时,就只有几位武将站出来为昭武将军力辩,其他人就毫无反应?我参与早朝的时日尚短,对将军不够了解,又是受人蒙蔽也就罢了,怎么各位大人明知昭武将军大义,却还是不为他说一句情,表示一声信任?难道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大到让各位饱读圣贤书的大人即使知道昭武将军不可能谋反也不愿意为其辩驳一句?哪怕你们的沉默有可能导致一位为国为民的将军蒙冤受屈也无动于衷?”
满朝大臣被谢恒的责问弄得心虚不已,尽管他们坚信谢恒此刻的诘问只是为了转移昭武将军的仇恨,洗脱自己对昭武将军的诬告,但心里还是非常不得劲儿,有种被人挑明了错处公告天下的羞耻之感。
明明是谢恒弹劾昭武将军谋反在先,结果现在却成了他们的不是,弄得他们心里都挺愧疚的,谢大佞臣倒是理直气壮得很,他就不能先反省一下自己昨日的所作所为么?
谢恒:“我知道现在各位大人心里一定想着最该反省的人是我。”
众人:……
谢恒:“微臣惭愧,因受人蒙蔽,自己又谨慎不足,昨日才会在朝堂之上弹劾昭武将军谋反,现真相大白,昭武将军蒙受不白之冤也算有微臣一份过失,微臣自请罚俸一月,也请陛下补偿昭武将军。”
武德帝都要气笑,谢恒倒是敢说,自己犯下的过错让他补偿,罚俸一个月算得了什么?现在被各朝臣这么一夸,对昭武将军争相称赞,他还能少得了对宣景的补偿?更何况他这个做父亲的也的确对这个儿子有诸多亏欠。
“谢卿行事确实有欠稳重,日后要多加注意,这次就先罚俸一个月,再有下次可不会这般轻易饶过你。”
朝臣们听着武德帝的话,心中又是阵阵发酸。
谢恒以三品朝职状告一品将军谋反,还是一场乌龙,这是多大的过失,怎么能罚俸一个月就此了事?这处罚实在不痛不痒。
陛下对谢恒实在是很偏爱了。
“至于昭武将军……”武德帝沉吟,“由从一品升至正一品,赐封”冠军侯”。”
冠军侯!
这对于武将来说可是至高无上的封赏荣耀!
从前宣景只是相当于武将之首,而现在,被赐封“冠军侯”的他才真正实至名归!
对于行伍之人,“冠军侯”便是最高荣誉,也是非皇族中人从军后可以达到的最高成就。
从古至今也并非所有皇子都能封王,有的只是贝勒,大部分都是郡王。
但论起实权来,冠军侯虽为侯,却比郡王更胜一筹!
第二百四十八章 垫背的
宣旭和宣震都沉默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兄弟几人中第一个授封爵位的竟然是宣景,虽然只是侯位,但也比他们两个空有皇子头衔的强上太多,更何况还是极有分量的“冠军侯”!
昨日的宣景还面临被安上谋反之名,今日不但洗清了罪名,还被满朝文武称赞这些年对朝廷和百姓的贡献,最后还被封为正一品军侯,这可真是惊天反转!
宣景跪地领旨授封,面上虽然平静,但眼中却有任谁都看得出来的激动之色。
武德帝对宣景的反应很满意,毕竟所有施恩者都希望受恩者能够感恩,不然便会心里不平衡,多少会觉得对方有点不知好歹。
宣景面无表情心中感慨,他家将军的演技也提高了不少啊!这眼神戏绝了!
只是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
“陛下,微臣自请罚俸一个月,那是微臣有所过失,应当的,微臣错信他人以至被蒙蔽,才险些害了昭武将军。那让微臣错信之人是不是也该受罚?若不是二殿下斩钉截铁地跟微臣说昭武将军谋反,微臣也不会那般肯定,这事二殿下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还有大殿下,平时与二殿下不睦,但这次发生这样的事却选择站在二殿下那边,是何原因微臣就不说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微臣只是觉得有赏就要有罚,我罚俸一月,不能别人一点事没有。”
众臣合理怀疑最后一句话才是核心!
谢大佞臣就是看不惯只有自己被罚俸一个月,就算钱不算多也一定要再拉一个垫背的!
也幸好他们昨日没有直接攻歼昭武将军,不然今天被谢恒强行拉着一起受罚的就有他们了,陛下有可能对大殿下和二殿下手下留情,对他们可不会。
武德帝无奈一笑,果然不管什么时候谢恒都这样大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谢卿说得有理。”武德帝眼神一扫。
宣旭立即跪地,脊背挺直,低着头沉声说:“儿臣知错。”
武德帝:“既然知错,日后便该知道要谨言慎行,身为皇子,更该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旁人带来多大影响,就罚你闭门思过一个月,罚俸三个月,好好反省。宣震也一样!”
宣震指着自己的鼻子差点就直接问出来凭什么他也要跟着受罚,但好在他还记得现在是在朝堂之上,他要是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这么问出来,那最后肯定就不是禁闭罚钱这么简单了。
宣旭倒是二话不说直接认罚。
宣震看宣旭这般,心里骂了一声“虚伪”,也只能跟着一起认罚。
谢恒没说话,心里却很不满意,才禁闭一个月罚了点俸禄,这可差点事儿!
一场弹劾谋反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
弹劾的人都受了罚,被弹劾的人却被奖赏夸赞,这是一开始谁都没想到的结果。
本来以为最多也就是无罪,查出来一切都是误会,可谁也没想到这被弹劾谋反的人这么“经得住”调查,不仅无罪,以前做的好事还都一件件被翻了出来。
若是这些事情都是宣景自己表出来的,那可能没什么效果,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他是想以此脱罪,但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宣景自己说的,都是朝臣们为了迎合谢恒的话自己说出来的,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直不动声色的昭武将军就这样成了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