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晋女匠师(164)+番外

作者: 悟空嚼糖 阅读记录

题很多,少部分小童既识不全题目的字,也不知如何答,怎么办呢?临来的时候家中长辈嘱咐了,不能空着不答,那就画圈呗。他们年幼,擅长的是诵书,字都会写的话,还来此修学做甚?

清河庄小学的入学年龄,普遍六至七岁,要比南山小学的学童长。五岁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桓氏关系而来的王荇。

袁山甫来到王荇的书案旁,多站了一会儿。怎么觉得此子写的个别字,开阔恣肆,颇有自家彦叔的运笔之势呢?在此子这个年纪,能体会些许汉隶的雄厚之风,这很不容易啊!

大儒就是大儒,没看走眼。桓真初建苇亭,太忙了,袁彦叔就接过了教导之责,他手把手的教王荇如何运笔,良师出高徒,与其余小童一比,立显高下。

清河庄四周全是牧场,青草萋萋,碧水环绕,几个放牛的童子骑于牛背,头戴花枝笠,吹着绿叶哨。

袁彦叔惬意的走在牛羊中,看到清河庄内又有匠人队伍出发了,驱着数十辆运物的丁车。两天离开了三拨人,带着如此多、似乎全是木料的物资,去哪?

清河庄是王长豫在主事,王长豫是郡太守的长子。如此规模的匠人迁移,莫非朝廷又有新的政令举措?

七月初四。

王荇等待宣布成绩的这天,王葛进入春卉匠肆。此匠肆跟林木苑隔了两条长街,是官署置办。堆放木材的场地极阔,中间清理出来,用于今日的郡竞逐赛。

这是王葛首次参加郡级别的匠技赛斗,很激动。

比试者,要求必须是会稽郡匠人,等级最低为准匠师、最高为初级匠师。其余别无要求。

春卉匠肆仅是考场之一,山阴县木匠大类总共十一个急训营,共一千一百名准匠师,全集中于此匠肆参赛。

匠吏讲述这次竞逐赛时,特意补充,它是少有的固定考核项目,难度也最低。

每个人都想报名,可惜每个急训营只有一百个名额,林木苑的匠吏根据素日综合考核,选了王葛,也选了孟娘子。

王葛不断的深呼吸着,提前知道考生多是一回事,亲眼见识到是另一回事。千人赛斗啊,场面着实壮观。

首先各急训营按规定的区域列队。半个时辰后,也就是辰初整,考核才开始。

竞逐赛名称:井井有条。

场地布置:矮棍楔地、麻绳相系,组成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井字格。每个“井”格,中间封闭之“口”的四框麻绳上,每行皆坠着铜铃,列无铃。

南北为列,每列五十个井格,一共十列。

列与列之间,均隔着五尺宽的“安全空地”,保证人能在每列井格两侧无障碍穿梭。

考核的内容及规则:由北至南,走完五十个“井”字格。分两轮走。

第一轮,甲准匠师走井字格。乙在甲左手侧的“安全空地”随行;匠吏在甲右手侧的“安全空地”随行。先由乙目测,报“行走步距”,甲只能按乙报的尺寸行走。每步停稳后,匠吏执尺测量,既测乙目测的“行走步距”,也测甲的“实际步距”。

实际步距:甲的前脚前端,与后脚前端的距离。

五十个井字格,步数最多走五十步,允许跨格行走。脚抬起后,只能迈向前方,不得反悔回退、更不能搁在井字格外。

甲的“实际步距”,倘若跟乙目测的“行走步距”不符,达到三次算失败。这表明甲对尺寸的掌握不精准。

如果按乙的目测报数行走,导致触碰铜铃(无论甲碰到铜铃,还是匠吏的尺碰到铜铃),达到三次后也算失败。这表明乙对尺寸的目测不精准。

第二轮,甲、乙调换。乙过“井格”,甲目测。

以上两轮都失败,二人小队无惩罚。

若成功一轮,队伍有奖励;两轮皆过,奖励加倍。最后,还要在两轮皆过的小队中,选出三队耗时最短的,奖励再增。

以上便是今天的考核。既是对准匠师基本功的摸底,也提醒众人,匠师之间,将来避免不了合作,合作者往往素不相识。只有自身匠技过关,彼此才能得利。

反过来想,无惩罚真的没损失吗?成绩差者、拖累队伍者,回急训营后,旁人怎么看待他?明知自己基础差还要报名,匠吏又怎么看待?会不会质疑其品德?

因此,今日考核算是个缓冲,结束后,允许离开春卉匠肆,放弃接下来的比赛。

明日开始,进入真正的竞逐赛斗,单人比试!

第174章 169 全军覆没?

单人的考核规则为何?匠吏未提前告知。

王葛跟队友沈大头交流一下眼神,二人都很坚定,为彼此鼓励。

王葛最初想和孟娘子组一队的,可规则有令,不能跟同居舍之人组队。一百个报名者若是不自己寻队友,就由匠吏随意组合。

随意组合?岂不比运气任务还靠运气啊。

山阴县因人口基数大,每年的准匠师考核,都严格区分上等、中等、下等。沈大头是今年的上等准匠师。

因此,当他抢先征询王葛是否愿意和他组一队、并报出自己的等级时,王葛立即答应。

其余人反应迅速,全都盯上了山阴县的准匠师。那场面,连男女之防都抛掉,孟娘子为了争一个中等准匠师,把那郎君拉扯的脸都臊紫了。

卯正一刻。

各监管匠吏带领各急训营熟悉一遍考场。

只能熟悉一遍!十列井字格,由北向南开始走、折回来、再由北向南……没有重复观察的机会。匠吏那侧的“安全空地”不许踏入。

王葛双眼舍不得眨,仔细观察所经“井”字的“口框”大小,可惜啊,和她预想的一样,毫无规律可寻。

首先十列井格的布局各不相同。

再就是每一列的口框跨度……最长距为整三尺,最短距为二尺余。有时一个大口框挨一个小的;有时连续几个小“口框”,腿长者倒是能一步跨两个。

全部走完,她总结了两点注意事项:非万不得已,绝不能一步跨两道麻绳,步距越大,尺寸掌握越失控;上场的顺序已经定下,第一轮沈大头为甲,她为乙,她负责目测时,不能因处在“安全空地”而忘乎所以,如果碰了“井”字侧面探出来的木棍,铜铃也会被牵动,那可输的太冤枉了。

林木苑众人重回待考区域后,还差一刻就到辰初。

每人赶紧在足底绑“凵”形木履。其实算不上履,就是特制的带系绳的木底板。穿着鞋绑上它,绑紧后觉得不跟脚,允许填充稻草,直到把脚卡牢固。

统一制式的履,便于匠吏测量。昨晚就发给了准匠师,每人都试过了,绑好后得像鸭子一样走路,脚掌没法打弯。

裤管也要绑,用草绳一圈圈缠到膝盖下。好在没人胡涂到穿裙来比赛。

咚!

第一声计时鼓响了。

先上场的十组小队,来自南乔苑。南乔苑是句章县的急训营。

匠吏喊道:“各自就位,第三声鼓后,比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