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晋女匠师(361)+番外

作者: 悟空嚼糖 阅读记录

王葛对何种竹、木、草了如指掌,一一指给桓县令,她擅察言观色,对方有兴致,她便讲述哪样材料可制哪种器械,若对方敷衍而“嗯”,她就不多言招人厌烦。

藤枝交错的山地越来越陡峭,走在最前头的领道人是浔屻乡民,他停下向后喊:“过去上面峭壁就平坦了。”

无数山鸟被人声惊飞,发现无危险后重栖树梢。

桓县令侧目王葛一眼。

“县令。”

这有眼力的模样,差点逗笑桓式。他道:“考你一题。五数字内以鸟作诗,不必作全首一二三四五。”

“蒹葭苍苍,白鸟为霜!”

“那以山为题就是……”

“蒹葭苍苍,山露为霜。”

“哈哈哈。”桓式笑过,颇随意的问:“所以那天真是盗诗?”

“我岂敢。在襄平城我最先遭遇的刺杀,是谍贼利用秦吉了引鹰隼袭击,那段时间我见禽生恶,为克服恐惧,常与护卫们以禽作歌,久而久之攒下三句不全诗。”解释完,王葛又补一句:“若让我作全首就露馅了。”

“跟你以诗作赌的学子叫梁咏,回清河庄后自行弃学。梁家,有请媒之意。”

“此梁家与安定梁氏……”

“是同宗。”

安定梁氏兴旺于汉时,至今仍是名门望族,梁咏在彩石滩丢那么大脸,看来梁氏要替梁咏夺回颜面啊。好损的招,请媒?呵,这是做给真正许意王葛的人家看!谁敢与梁氏儿郎争?

王葛家又不傻,怎会答应梁氏,因为同意了只有一条路,被弃!然而拒绝梁家一次,梁家会二请媒、三请媒……直到把她拖过二十岁,由官署许配。

知道怕了?桓式叹口气:“从事史王长豫已书信梁氏,等商量结果吧。不过你以后切记这次教训!”

“是。”王葛垂低头,状似听从,心内愤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那么多功劳,就因一场年少斗气而面临无计可施的戏弄。那么多的功劳,抵不过豪族随意弹出的手指头!

安定梁氏,是么?

安定梁氏!!

天一暗,桓式下令停止爬山,山中不能燃火,乡兵劈木插篱,以篱阻挡野兽袭击。所有人都不能离开聚集地,渴了饮山泉,饿了食野果或麦饼,待天亮后继续攀登。

王葛吃半块麦饼后,坐着出神,阿薪以背而抵充当凭几。夜枭在月当中掠过,跟剪影似的,又一只掠过。“阿薪,人总有一天会飞上半空,比夜枭飞得高。你信么?”

“只要是主吏说的,我都信。”

王葛笑:我也信,总有一天,不会太远!

山间的晨曦充满盎然生机,数十丈高的峭壁上斜出一松,令人感叹天地造物之奇。沿峭壁上行,到达领道人说的平坦地势。这里虽属山体之南,但中午之前阳光会被峭壁挡住,或许是这个原因,树木稀落。

兵曹史:“好阔的地方。”

桓县令:“再探。”此地离山底不够远,建火辎库容易被侦查到。

离开这片空旷地回望,峭壁不似刚才乍见那么惊艳了,四周奇形怪状的山石多了起来。

“这块石头上有字!”高月一直走在王葛前面,有字的石头拱出地面半人多高。

应是受前段雨水的冲刷,王葛定睛,上面刻的字全很清晰:不以我归,忧心有忡。

宋体字!

桓县令过来,给她和兵曹史讲:“这两句出自邶风《击鼓》,是说兵士久不能归家,心怀忧忡。”

罗娘子不知何时靠近:“我阿父阿母说,很久以前有贵人来野山,教两乡人唱歌,还教人认草药。”

两乡自是指瓿知乡、浔屻乡。

桓县令继续行,兵曹史等人赶紧跟上。

王葛故意放慢脚步,一副不舒服的样子揉眼睛。放开手后,双眼红且流泪,她苦笑:“不知道什么草籽飞眼睛里了。好难受。”

好难受。

这世上除了她,还有谁会宋体字?

前世林下说过,他和王南行是天赐的缘,名字含在一首叫《击鼓》的诗中。

王葛再搓揉眼,调整呼吸。这一会儿她才明白,成帝司马攸在会稽郡多划出一县,“踱衣县”是多一县的意思。

此县共三乡:瓿知、荷舫、浔屻,是“不知、何方、寻人”的意思。

很久以前来野山游历的贵人,和在石头上刻字的是不是同一人?是司马攸么?是……林下么?

第399章 380 磨砺千把尺

八月十四。

距离探山之行过去好几天了,王葛恢复主吏的忙碌,累的时候仰望高峰,感觉山是林下,树是林下,山谷吹来的风是林下。

有时候她不知不觉流泪,庆幸几十年前他来过的地方,她也来了。遗憾的是太晚。

可再一想,她与他的足迹终归重迭,她愿把这种重迭视为重逢。

便是在这种压抑和悲伤中,王葛制尺本领小突破,于一把尺上将每个分距精准等分为五,离最高的度师“制毫”境界更近了。

至今她仍不知刻尺技能存在境界划分,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后,她打算提前准备“百规矩千磨砺”。

大匠师晋宗匠师的过程叫“熬”宗匠?她偏要破惯例,不仅选择熬时最久的“千磨砺”,还要制足一千把直尺!

且每把尺刻双面线段!正面最小刻度仍是分距,反面最小刻度为……双毫!!

素尺材料有严格标准,横长十一寸,竖宽一寸,截面厚度一分距。起始线同样严格,从半寸开始刻。加强自我挑战,她先刻双毫那面。刀下几乎无声,速度为每息一刀,刻法仍是由下至上,到达较长的寸线段时,同样行云流水。

翻面。

由难变简,速度加快为每息两刀,尽量保持相等腕力。王葛把想弄清林下是不是司马攸的期望,把对安定梁氏权势相压的愤恨,全化为奋进动力。表现于制尺时,便是下刀的力度也苛刻到相等!

尺成。

阿薪、阿芦负责校验每把尺是不是完全相同。刻速跟验速基本一样,仅从速度比较,王葛远超将作监招募的同等境界之尺匠。

八月十七。

临水亭吏带来第二批建匠肆的隶臣妾,这次有五十人,还是郡署派遣。按交接程序,王葛要核对人数并一一对应罪徒籍贯,没想到啊,隶臣里竟有当年司马韬找来害她的四个市井无赖。

布大郎是无赖里记性最好的,五官谄媚成一朵枯花看着她。

王葛问:“当年你们有七个吧?”一共十人,被徒兵歧郎君和亭吏打死三个。

“回主吏,去司州的路上跑死三个,祸害全死啦!剩下我等全是良善人哪,嘿嘿。”

另三个无赖没站在一起,声音倒是齐:“我等全是良善人哪。”

死少了!王葛冷着脸清点完人,让吕匠工把隶臣妾带走分配活,她把任亭长请到灶棚外的筵席处,斟上柏子粉泡的水,说道:“近日匠肆采摘了不少枸杞、山枣,柏子已晒干,挑出好的装袋了,下次亭长来时可得把空车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