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天下:拒做太子妃(88)
“好,父皇金口玉言,可不准反悔哦!”景仪一见他入了圈套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到底是什么事情,非要跟朕兜这么大的圈子?”见她如此开怀皇帝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好奇起来。
“儿臣这次远嫁平次国一定要沐逸风护送才行!”见他发问,景仪立即敛容拜下说道。
“你……”皇帝正要发作,却见她抬首定定地望着他,一汪如水的深眸盛满了淡淡的轻愁。只见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轻吐出两个字:“准奏!”
“父皇真好!”纯真爽朗的景仪立即换作一副笑容扎进他怀中仰头在侧脸亲了一口。
见怀中娇儿天真可爱,皇帝无奈一笑轻搂着她意语悠远地说道:“朕对你永远没办法说拒绝,还有鸿儿!”
说到这里他深邃的目光穿过雨过天晴色的窗纸射向远方,心中不可触及的痛翻涌而上,脑海中浮现出已逝的皇后与慧妃二人温婉秀丽的笑容……
刚过完年,那位权倾朝野的汪相府中也是门庭若市,朝中许多官员争先恐后地前来拜访,都想着能得到他的提携青云直上。
现在的吏部侍郎刘允瑛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有这样好的榜样他们怎能不争相效仿?
虽然如此,可这位汪大人私底下却没想像中的那般得意,他最近正为沐逸风安然无恙地回家里感到窝火呢。
他现在真的开始怀疑这世上有神灵这一说,这沐逸风三番五次陷入险境而顺利脱身,难不成真是陆家上下几十口亡灵护佑?
想到这里,他心里是又恨又怕,这些天来他寝食难安,夜里还会梦到多年前陆家满门抄斩的惨状,每次惊醒时浑身冷汗涔涔心里有说不出的惊惧。
坏事情做多了,心中自然就鬼魅丛生。其实上天也是公平的,蒙冤而死的人已入土,只是那始作俑着要饱受内心的折磨,一直到死为止!
第二十七章:重修旧好(12)
越是这样他对沐逸风的恐惧就越深,正是如此,他恨不能立即就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就算沐逸风真的有九条命,现在屈指一数也没剩几条了,他汪应元向来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呢!
好景不长的是,尚未等景仪帝风风光光地嫁入平次国,国内柳州一带的百姓竟然揭竿而起、公然与朝廷作对。
这个消息犹如一桶冰水浇在尚沉浸于新年喜悦中的皇帝与大臣们头上,除了意外与震惊,接下来就是气愤与恐慌。
皇帝自登基以来天下正处于太平盛世,再加上他年轻时励精图治,因此全国各地一直是平和安宁、繁荣昌盛。
只是这六七年来皇帝却一直偏信汪应元,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虽然现在表面看上去仍是一片祥和,可是暗地里已是千疮百孔了。
一些人千方百计地弄来银子买官,做了官之后便盘剥百姓连本带利地捞回本钱后再往上使银子以求升迁。
这样发展下去就是有钱的拼命要做官,做了官的不仅不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做事反而拼命地搜刮钱财,然后再用剥削到的民脂民膏去买更高的官职。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受苦的是那些百姓们,他们被逼无奈便会造反,横竖都是一死倒不如奋起抗争,而且这次柳州的情况要比奕州的严重许多。
这些叛军的似乎受到了高人指点,不仅攻占柳州知府衙门还将已经逃出老远的知府吴晋远活捉了回去,现在就关牢中。
不过这也怪他一直隐瞒不报,为了自己的仕途他可不敢扰了京中喜庆的气氛,谁知没出几日便被训练有素的叛军们拿下。
这些人又到周边各城游说那些长期被压榨的百姓加入自己的队伍,不出几日这些叛军们的队伍又壮大了不少。
而且他们极善利用各地官员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不出半月便控制了柳州各城各县。
与之相邻的寅州知府眼前情势不妙这才八百里加急向朝廷禀报,当消息传到朝中这群叛军已一鼓作气向寅州进发并占下了二分之一地盘。
第二十七章:重修旧好(13)
第二十七章:重修旧好(13)
皇上一听这个消息就大发雷霆,御收房的龙案也差点被他给掀了。眼见着他年事已高,本想舒舒服服地做几年太平皇帝的他这时候却遇到了这种事情,他岂能不震怒?
这天朝堂上一片肃然,六部官员恭立堂中、鸦雀无声,以汪应元为首的那些官员更是大气也不敢出,这其中的内情他们自然晓得,只有深居宫中的皇帝不知实情。
“新年伊始就出了这等大事,自朕登基以来全国祥和一片,谁知柳州那一群叛军竟是如此大逆不道,公然对抗朝廷,对于这件事情众卿家有何见解啊?”
两鬓添霜、仪态威严的皇帝身穿明黄九龙朝服坐在龙椅上微蹙双眉沉声问道。
见堂中寂静一片站在下首的汪应元时不时抬头偷觑着皇上的面色,见他冷冽的眼神中透着浓重的寒意忙将头一低出列说道:“皇上请息怒,这些贼子并不足为患,都是为些蝇头小利就不要命的江湖匪盗。依微臣之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派人前去劝降,只要许他们些利益就不愁他们不归顺朝廷。”
其实他早已猜透了皇上的心思,不久便是景仪公主出嫁的日子,皇上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于是他故意顺着他的意思说道。
皇帝听后微微点了头,用凌厉的眼光扫了一眼堂下俯首恭听的臣子们,见他们并没有发表见解的意思不由得心生怒意。
这时站在下面的昭王接到汪应元递来的眼色忙站出来说道:“父皇,汪相说得极是,那些不过都是些见钱眼开的人,只要朝中允以重利何愁他们不降?”这昭王虽然执掌吏部与工部,但对民间的事情却不甚明白。
既然汪相与昭王都发话,于是他们手底的下的拥护者也都随声附和起来,而皇帝却是越听越生气。
他面无表情看了看下面,又对着站在宝座旁垂首而立的太子问道:“这件是太子是怎么看的?”
第二十七章:重修旧好(14)
第二十七章:重修旧好(14)
对于这件事情太子心中已有了打算,只见他俯身一揖朗声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依儿臣之见应该先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如若他们真是汪相与昭王所说的贪图利益的刁民匪类,朝廷应出兵将其剿灭以免再生祸端。”
太子说完顿了一下,尔后抬高声音道:“不过据儿臣所知,这些叛军中很多人都是些平民百姓,儿臣想了几日也没想通,这些百姓为何不好好过日子而要聚众造反呢?这可是灭九族的重罪,到底是何原因让他们连命都不顾了?”
他这番话虽像是自我提问,但任凭有脑子的人都听得出话中有话,而且他已经将其中的内情点了出来。
只见皇上听后会心一笑转头看向他道:“嗯,太子问的极是!”说完又面朝堂下道:“众卿家有何见解只管畅所欲言,不必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