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毒妃狠绝色(131)

作者:一溪明月 阅读记录

夏家出面替杜蘅讨回财产,本就是老太太心里一根刺。

眼睁睁看着偌大的家业,冷不丁分去了一多半,谁不心疼?

老太太面上若无其事,半夜里想起来,气得觉也睡不着。

锦绣服侍了老太太这么久,哪会不明白她的心事?

因此,许氏一提这个茬,锦绣立刻就不吭声了。

莫说她的前程还捏在老太太手心,有朝一日真做了杜谦的填房,当起家来,手里抓的银子越多,办起事来也越便宜。

“好了,”老太太被戳了心窝子,明显不高兴:“别净挑些有的没的讲,直接说哪些银子可以省吧。”

“首先,酒楼扩建这三十万绝对不能给!”许氏道:“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酒楼既然归了二姑娘,要不要扩建,建成啥样,本就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事!”

她一开口就省了三十万,老太太听了岂有不动心的?

可再一想,酒楼的盈余都按月交上来了,如今一声换了人就撒手不管,似乎有点不仗义。

传出去,怕是名声不好听。许氏何等精明,一瞧老太太的表情,就猜到她的心思,是典型的又想当表子,又想立牌坊。

“哎呀!”脸上笑盈盈道:“就算不扩建,酒楼也不是经营不下去,每月有二万多的盈余呢,足够二姑娘花销的了!”

郑妈妈频频点头:“说得是,没有为了她一个,让一大家子人节衣缩食,忍饥挨饿的理。”

“还有呢?”老太太默了片刻,问。

这句话一出口,这事,便算是敲定了。

许氏松了口气,便又接着往下讲:“至于铺子,我做了这么些年的买卖,大概也知道,断没有哪家铺子是把货卖得一点都不剩,再去进的,必然有存货。有些买卖做得大的,便是预存下一年半载的,也不稀奇。”

“这话在理。”郑妈妈接话:“我记得上个月,鹤年堂就支了五万两,预备的贵重药材,有些一二年都未必卖得完。”

“所以说,”许氏说得口有些干,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往下道:“铺子的进货款这项,应该能省下个四万块左右。”

锦屏算了算:“照这样,不是只剩下三万多的月银,和七千多的衣料钱了?”

许氏笑:“衣服料子,是给全府预备的秋冬衣裳,万没有让二姑娘一个人承担的理,这笔钱该给。”

“二太太的意思,月银也要省?”锦绣的眼皮跳了跳。

这会不会太狠了?

“不是我狠,”许氏看透她的心理,冷笑一声:“只是给银子得有个说头。那些铺子,田庄,酒楼既然都是二姑娘的私产,凭什么开起月银来,倒要走公中的帐?”

锦屏本能觉得哪里不对,张了张嘴,一时却找不着话来驳。

许氏又道:“咱们能把府里下人的月银给全了,就算是厚道的了!再好的房子,若长期不住人,没有人来打理,都得破败了去。就算咱们不住,二姑娘一样要雇人。现在这笔银子,公中替她出了,二姑娘每月能省下几千两呢!”

给她这么一说,似乎还真是这么个理。

锦绣几个听她噼里啪啦一阵算,一下子省出几十万两,不禁深自感慨。

二太太这二十年的家,果然不是白当的!

压箱银

更新时间:2013-9-19 23:29:23 本章字数:3327

见老太太还有些犹豫,许氏卯足了劲劝道:“老太太也听见了,在京城要想盘一间好点的铺子,没有几十万的本钱下不来。2账面上只有这么点银子,总不能全都花光!老太太底下,也不是只有二姑娘一个。光指着那二十万的利钱,别说嫁娶时风风光光,怕是弄到最后连汤都喝不上!”

郑妈妈原以为凭着杜家这样殷实的家底,就算什么事都不做,三代内都不愁吃喝。

可是给许氏这么一算帐,竟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怎么一二百万的家底,到了皇城根下,竟然什么都不是呢?

稍有点盘算不周,立马要去睡大马路了榭!

实际上,大齐朝就算亲王一年俸银也不过一万两白银,再加一万斛禄米,折合银子二千两。算上京官领双俸,一年也就是二万五千两。

杜府每年有二十万利银,实在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只不过,人心总是不足坨。

谁不想过得富足殷实,金玉满堂?

许氏眼见杜蘅拥有十来间田庄铺子,每月坐在家里就有好几万的进项,日后嫁进侯府,还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等着她。

回过头来,再看看杜府帐面上的这几十万两,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又欺侮杜蘅是个没出阁的小姐,不懂庶务,随便几句话一唬弄,就能省下几十万。

日后,拿着这笔银子盘间象样的铺子,每月又能多出一二万的进项,岂不是美?

老太太迟疑半晌,道:“让我想想……”

许氏心知这事不能拖,迟则生变,必需乘热打铁:“还想什么?犹豫下去,等人家把银子都支走了花光了,再想讨回来可就难了!二姑娘又不缺钱花,还能跟咱较这个真?”

架不住她左缠右磨,老太太终于点了头:“把蘅姐叫来,你跟她说。”

许氏立刻推脱:“这是大房的事,我出面怕是不合适吧?”

“大房如今没有正经的女主子,再没有比二太太更合适的人了。”郑妈妈奉承。

“是啊,再没有比二太太更合适的人了。”锦屏连声道:“我们又不懂,到时二姑娘来了,总得有个说头,是吧?

“那我就,试试?”许氏蹙眉,做出副勉为其难的样子,道。

锦绣松了口气:“嗯~”

她还真张不开这个嘴!

说实话,她有点怕二姑娘,尤其是那双眼睛,好象能看到你心里去,大热的天都能让人机灵灵打寒颤!

于是,打发了人去把杜蘅叫了过来。

杜蘅进了门,先给老太太请了安,又问了许氏好。

老太太问了她的饮食,又说了一会闲话,兜来绕去,终于落到了正题上。

许氏便避重就轻,先把帐算了一遍,撇开永通钱庄那一百万存银,每年二十万的进帐只字不提,只说她把铺子全部收走之后,家里靠着杜谦一人的俸禄,难以为继。

为免一大家子人坐吃山空,喝西北风,当务之急必需凑一笔银子,置办田产和铺子。

紧接着摆出那套顾氏只有她一条血脉,杜家有十几个孩子,不能为她一个,全家人勒紧了裤腰带的理论,拉拉杂杂地说了一遍。

末了道:“府里上上下下住了二百来号人,除去各房侍候的,还有近百来号吃闲饭的。按理,房子既然是二姑娘的,这些人的月银,也该是二姑娘来给。可老太太体恤姑娘,坚持要走公中的帐。二姑娘真是好福气,遇着这么个菩萨心肠的祖母~”

杜蘅听她明明行着无耻之事,嘴里却说得这般冠冕堂皇,不觉深感佩服。

抬了眸,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