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搞建设(141)+番外

单文豪见孩子拿着报纸回来了,单建愈说:“那人让我念了几段话,就让我把报纸拿回来了。”

摸着自己的胡须,单文豪问道:“上面写的什么啊?”

“爷爷,上面写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你看这里,这里这篇文章写了去年正月十五上元节那天,有贼寇想要来闹事,结果反被抓了的故事,写的可有意思了。”

“爷爷,上面还写到了我们家,我们家在那天捡到了一把贼寇留下来的刀,这上面也提到了。”

单文豪感到无比稀奇:“哦?还写到了我们家?”

“是啊是啊,这里的单姓人家,写的一定是我们家。

这两份报纸上,不仅写了四个州最近发生的一些大消息,比方说阳州新颁布下来的各种政令,同时也描述了原州前太守家纵容属下扮演贼匪沿河抢劫的事情,以及聂琨等一众人谋害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贼子行径。

段枢白除了让人给能识字看书的人免费发报纸,还让几个说书先生在几个街口给人轮流念报纸上的内容。

“上面有什么内容,你快念给我听听啊?”

“这上面写着去年……容州……”

“你怎么念得这么慢……我要是也识字就好了,不听你这个小结巴念……”

“快去街口,街口有人在念报纸。”

有些不识字的,先是急切要求家里或者周围识字的人给他们念报纸,后来听说有说书先生在街口,忙急匆匆地赶过去。

说书先生最擅长讲故事,报纸上的内容经过他们口中润色,更加变得有声有色。

围观的人都听得入了迷。

“原州的狗贼太可恶了,居然纵容官兵强抢过往行商!”

“得亏咱们将军打下了原州。”

“那聂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派人来侮辱咱们段将军。”

这些个正经的事情后,还有描述阳城的一些家常小事的文章,比如说新阳城最近发生了什么罕见的故事,哪家和哪家因为什么事情吵架,哪家为了筹备舞狮大赛又做了什么什么事情。

新阳城的百姓看着上面的文章,非常亲切,那些都是自己身边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情啊。

他们的一举一行也被记录到了纸上。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上面的事情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就觉的很激动!!!”

“这后面写的故事太精彩了。”

“这上面写了,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意思是说我也可以写了文章发表在上面?”

“这上面有人介绍了他们家的家族变迁,咱也可以写写咱们家的。”

“对啊,我们也可以写写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第97章 造谣

报纸借着新春的风在新阳城里广泛传播起来, 要说段枢白选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发行报纸还真是选对了时候,全年都没有这么好的一个开头。因为过年这会子,正是大伙儿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有一点新鲜消息, 就恨不得闹到四处皆知, 要是选择在三四月的农忙时期,绝对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第一期的报纸是免费的,尽管免费,得到的人也依旧严肃对待。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 文字和书本依旧是令人高不可攀的东西,过去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太艰难了, 哪怕是现在段枢白在阳州四处兴建学校, 也依旧改不了这一个传统的观念。

读书之人,正是有一种别样的地位。

那些识字不多的家庭, 得了这样一份报纸,无不是奉为至宝,这些人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不过听了几节识字课罢了,以前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他们读不通,但是这个报纸他们读的懂啊!

故事上下文是连续的,连猜带蒙也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一些不认识几个字的老大爷老大婶, 闲来无事时就坐在火炉边看报纸, 有不认识的, 就问他们正在学堂读书的孙子孙女,悠哉悠哉地看报。

前半辈子是白丁,他们没想到自己临近晚年,还能成个“读书人”。

这报纸上的内容还是周围发生过的消息,内容不生硬晦涩,反而活波有趣。

有人发出感叹:“生平第一次发现读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新阳城普通老百姓读报纸的热情持续高涨。

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后面居然还有颜立等人写的话本小说,他们阳城的人对这些东西太熟了!以前学校刚建设的时候,他们就跟着在后面听说书,对话本小说的内容几乎达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一个作者写的内容,总有许多词句是相似的,他们看着陌生的文字,却能福至心灵脱口而出地念出来。

耳朵里听过的词句,这次终于和纸页上的文字联系在了一起!

“真奇怪,这个句子里面,起码有一半的文字我不认识,但是连在一起,我又都能念出来,还能知道他们的含义,就好像曾经有人在我耳边念过千万遍一样。”

“可不是念过千万遍,你不是天天搬着小板凳,愣是要听半个时辰的说书才心安吗?”

初一这一天,段枢白在新阳城中免费发了两千份四州联报和阳报,这两份报纸是订在一起发的,后面的期数就要分开了,四州联报是在云、阳、宣、原四个州都发行的报纸,而阳报,那就仅仅只是在阳州,供老百姓消遣的报纸。

在两份报纸中,阳州的百姓最喜欢阳报,因为里面的内容着实看着亲切,阳报上面介绍记录的都是他们阳州的出名事。

免费的报纸发完了,余下就在报刊亭中售卖,阳州的几大县城中都设有卖报的地方。阳州最重要的卖报地点是在阳州的码头处,这个地理位置绝佳,以供来往客旅行商买报看报。

码头的报刊亭早已建好,现在报纸已经发行,却还没有开始运营,在热闹的新春,往日里泊船众多的码头却是无人,等到初四初五之后,码头才开始恢复以往的来去匆匆,报刊亭也开始运营。

四州联报二十文钱一份,阳报十文,四州联报一共十页,而阳报四页,这个价格,是段枢白竭尽所能做成的最低价格。现在的书籍,价格在几百文乃至几两银子,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一本书。

实际上,就算是这个价格,段枢白也倒贴了许多钱进去,可以说这报纸的售价比成本还要低的多。

如果不是他自己名下经营着许多买卖以及各种产业,当初拿着他给的银子外派出去的人马有好几个成了一方富商,每月不断给他供养银子,阳州今年的税收也是节节攀高,不然他还真养不起带着他银子哗哗哗流出去的兵马和报纸产业。

作为一方军阀,他也算是自给自足了,感谢系统的帮助,他不用剥削老百姓,就已经能供养得起消耗庞大的军队。

从开始建学校那时起,段枢白已经安排着人研究印刷术的改良,极力控制书本的价格,根据系统提供的一些资料,他找了许多工匠,终于弄出来金属油墨活字印刷术,这样排版做出来的书册,字体又小又美观,在有限的纸张上,能装载更多的文字。

上一篇: 全世界都不知道我会死遁 下一篇: 小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