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古代无限流(187)+番外
梅映寒说:“所以就像乔掌柜说的,此火十有八九是人为。周围其他地方不曾被事先浇上酒水,这才幸免于难。”
白争流嘀咕:“但若论‘事先浇上酒水’,这么大的地方,怕是要花费不少酒。”
“……”梅映寒思索片刻,“也对。”
白争流提出新见解:“也许其实并没有烧完,只是后面一并被拆了?——这也奇怪。若是有人想要这片地皮,拆了之后,总得再建些什么。若是对这地皮毫无兴趣,却能耗大手笔将其拆除?唔,越想越有问题。”
梅映寒说:“咱们走了这么久,周围都没有其他动静。纵然此地真的有问题,今晚怕是也没什么收获了。不如先把这些记下来,等明天,再问问乔掌柜。”
白争流欣然:“有理——嗯?!”
他话说到一半,耳朵忽然捕捉到从不远处传来的“哗啦啦”动静。
刀客、剑客当即朝动静传来的方向望去,脸上是一模一样的警惕。与此同时,他们的手也落在身侧兵器上。只等响动靠近,两人便抽刀、抽剑!
“哗啦啦——”
声音还在继续。
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急速穿过荒草,所过之处,草叶纷飞。凝神去看,竟然真的有两团黑影出现在夜色当中。
白争流、梅映寒微微怔忡。
黑影愈近,形状也愈是清晰。细细分辨,那仿佛是两个还算高挑的人形。
刀客剑客眼神复杂,和前面同时握住兵器一样,他们这会儿也同时放松了身体。又迈开步子,朝着黑影的方向迎了过去。
两人心头皆是惊诧:“这种地方,怎么还能碰到……”脚步则是不停。有了他们加入、一同缩短距离,白、梅与两团黑影没过多久就就碰面了。与一路平静的他们不同,两团黑影倒是在刀客剑客已经近身之后,才意识到:“咦,这不是白大哥、梅大哥吗?!”
喊出这句的,是声带着些许活泼好奇的嗓音。
正是君陶。
他身侧那个沉稳许多,不单单自己收了兵器,也一并把君陶兵器按回去的,不用说,自然是他的兄长君阳。
谭家庄一别,至今已有半年光景。那会儿白、梅与君家兄弟各自回到门派,预备与师长们禀明自己在外所见。由此集结武林力量,好应对正在暗处萌生的祸患。
后来一众天山弟子离开送信,白、梅从玉涵与韩殊的信中察觉不对,同样离开天山。后来又遇到郝全、得知御香坊之事,于是有意奔赴罗城。
他们偶尔会想,也许自己这一路,会碰到早前离开的同门师弟师妹们。却不曾想到,真正第一个碰面的熟人,竟然是眼前这两兄弟。
两人一同点点头,与君家兄弟打招呼道:“好久不见。”
一顿,又道:“你们如何在这里?峨眉那边,在你们回去说明情况之后,又是个什么打算?”
作者有话说:
早上好。
第136章 叙话
无独有偶,在白、梅开口的时候,君家兄弟同样开口。问出的问题,也相差无几。
“白大哥、梅大哥,你们怎么来了罗城?天山如今是什么打算?”
话音落下,两边面面相觑,随即一起笑出声来。
不论怎么说,在异乡遇到熟人,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虽然他们所处的场合不太对,时间也……呃,不太对。
不过,问题还是要回答的。
君家兄弟先开口。先是君陶,快言快语道:“我们这不是听说有人在附近失踪嘛!便想着,莫非又是一遭谭家庄那等事儿?总得过来瞧瞧!”
君阳则比弟弟沉稳许多,道:“峨眉已发出英雄贴,召集诸多门派掌门——我们也听说了,天山同样在行此事?”
梅映寒点点头,补充:“只是天山路途毕竟遥远。故而各外出送信的师弟师妹走前,都得了师父一句补充。如果峨眉也如此行事,便让人去峨眉来聚吧。”
君阳叹道:“话是这么说,但蜀地自有天险,旁人再聚,也没那么容易。我们出来的时候是听闻,他们现在是打算选个更好走的地方。”
君陶撇嘴:“这等大事,都要来来回回、磨磨唧唧地写信掰扯!都过去多久了,竟是连个地方都没定下来!”
君阳无奈:“说到底,还是鬼邪之事太过虚无缥缈。咱们经历过了,所以会信。旁人不曾经历,可不是觉得咱们在信口胡言?”朝白、梅苦笑一下,“我们师父还收到一封信,是黄山掌门写的,说他擒住了一小贼,那小贼借着峨眉的名义,信口胡言!若不是我们赶到的及时,还真不知道日后会出什么状况。”
白争流、梅映寒:“……”开始担心师弟师妹们的情况。
这时候,君陶又插话,说:“要我说,就该把那些人都送去见见鬼,才好让他们分清轻重缓急!哪能像现在这样,老是逮着咱们祸害?”
君阳:“……唉。”
白、梅敏锐从君陶话中察觉重点。刀客立刻开口:“小君师弟,你的意思是,在咱们一别之后,你与君阳师弟还曾碰到那等阴邪之事?”
君陶立刻点头。看神色,是攒了满满一腔苦水要吐。
“还不是之前去黄山的时候?我与阿兄行在途中,经过了一个村子。”说着,小君大侠转头看向自己的兄长,得到兄长的点头,“在那村子落脚的时候,有个小孩儿走丢了!我们跟着村里人出去找,结果走着走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两个,还有一个从其他地方过来探亲的老姐姐。对了,那老姐姐仿佛还认识你们呢!”
白争流与梅映寒听到这话,微微一怔。
“老姐姐”“从峨眉去黄山途中”……黄山所在的东顺府,与峨眉都在偏南位置。而这中间还有一府,名为“广安”。
意识到这点后,刀客、剑客脑海当中迅速浮现出一张面孔。他们十分惊诧,当即问:“那位老姐姐可是姓‘王’?”
君陶道:“正是!她与我们说,她原先就碰到一桩这档子事儿。那回在两个江湖客的回护之下逃脱了,好不容易保有性命回到家中,再见到家中老汉、儿子那懒散不管事儿的样子,老姐姐心头便想发火。仿佛又有什么矛盾吧,所以她干脆找了个由头从家走了。”
君阳道:“咳,人家也的确是去贺家村探亲的。”
君陶:“就是那亲戚有点儿远,我到现在都没记住。”
君阳无奈,接着弟弟的话继续说:“总归,只留我们三个的时候,我们在山里找到了走丢的小孩儿。那孩子却满脸害怕,不愿意跟我们一同回去。我们问他,为何要这样。他便偷偷告诉我们,说此前自己出来玩耍,晚上回到家,却见家里人、周围的邻居,统统都倒在地上。
“小孩儿花了好大时间,才明白那些人都已经死了。他正害怕,转天又发现所有人都活了过来,还在自如地与他讲话……”
顺着君家兄弟的话,白、梅二人在脑海中勾勒起君家兄弟当初碰到的画面,心头一点点泛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