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想好了,等剧一开拍,他就把顾问们请到剧组里,让他们提供全程的指导。
《百归记》故事跨越近代与现代,处在一个时间的交汇点上,原著中描写环境的词句有许多,包括外部环境与人物的穿着用具,对于这些场景,改编剧必须要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
林济为此自费买了几本建筑、文化、衣饰之类的大部头,作为编剧,虽然场景不需要由他来还原,但如果他能在剧本里标注清楚,也就能为拍摄多节省一些时间。
……
在确定林济为编剧的同时,宣传部门也忙着为《百归记》找导演,在一开始,宣传部门就盯上了导演胡伟一。
胡伟一是圈内颇具资历的一位老牌导演,擅长拍年代剧和长篇巨制,早年间,他的第一部作品就震惊业内,几乎是横扫了各大颁奖的新人奖,在这之后,他又推出了几部史诗电视剧,都是口碑和收视俱佳的力作。
但近几年,胡伟一露面的次数很少。
主要是观众不爱看氛围沉重的剧了,现在流行的要么是甜甜蜜蜜的爱情剧,要么是爽文流,就算是正剧,观众也不希望主角背上太沉重的负担。
当然,也因为胡伟一遇不上合适的剧本。
和演员质量急剧下滑一样,最近几年,编剧的质量同样直线下滑,编剧们都忙着给演员堆人设,显得主角耀眼夺目,却忽略了故事逻辑的合理性。
胡伟一擅长的题材本就很考验编剧的功底,编剧们都不爱写,加上他性格有些挑剔,看到不好的剧本总要说上两句,久而久之,一代名导逐渐成为家里蹲。
胡伟一倒不是缺钱,实在没钱花了,大型晚会指导他还是能干的。
胡伟一一脸平静地听宣传部门道明了来意,听到剧名的那一瞬,他怀疑自己是听错了,不由重复了一句:“《百归记》?”
“没错,就是《百归记》。”
胡伟一沉默了半晌:“你们找到编剧了?”
当初《百归记》剧组也是找过他的,不过胡伟一当时忙着拍另一部剧,实在抽不出空,就把《百归记》给推了。
结果他眼睁睁地看着《百归记》沦为笑柄,作为导演,他心里自然觉得有些可惜。
“找到编剧了。”对方笑道。
“编剧叫林济,不知您有没有听说过?”
胡伟一平素不爱上网,也不怎么和同行们沟通:“我倒是没听说过,他多大年纪,都写过什么剧本?”
“林编剧今年27岁,他写过——”
没听对方说完,胡伟一很干脆地按掉了电话。
这不是开玩笑吗?
《百归记》这种级别的剧,居然找了27岁的年轻编剧来写?
他当初拍的那几部剧,哪一部的编剧不是奖项加身?别说27岁了,35、6岁的编剧都未必能驾驭《百归记》!
实在找不到人可以不拍,非得把好好的书给毁了!
胡伟一越想越气,他戴好眼镜,用自家那台旧电脑输入林济的名字,网上倒是有林济的简介,胡伟一先看到的是《战神返乡》。
胡伟一:“……”
这什么跟什么?
“网剧质量差点倒也正常。”胡伟一嘟囔了一句,“得看看他上星剧拍得怎么样。”
林济现在唯一的一部上星剧就是《代号11》,胡伟一是带着批判的目光去审视这部剧的,可第一集才刚刚看完,他就替《代号11》找到了好几个亮点。
“这集不算,再看看后面。”
胡伟一自己还没有察觉,他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整整十集,像他这种拍惯了剧的导演,一部剧究竟能不能吸引眼球,他只看几集就能辨别。
胡伟一这时候并不清楚《代号11》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只觉得这部剧节奏很好,剧情逻辑也很缜密,他上网一搜,才知道娄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个时候,胡伟一有些后悔自己挂电话太快了。
但他依然嘴硬,觉得一部剧好不好,得从头看到尾才知道,他决定把《代号11》全部看完。
——《代号11》的前20集已经吸引着他一直看下去了,到了最后10集,精彩的剧情让他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是真正的好片子啊!
如果这个叫林济的编剧写的《百归记》有《代号11》的水准,这部剧交给他改好像也不是不行。
胡伟一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拨了之前打来的那个号码:“我接可以,得先把剧本给我瞧瞧。”
他好几年没拍剧,早就手痒难耐了,只要有不错的剧本,他愿意一年到头都泡在剧组里。
……
胡伟一没想到的是,他只是想看看剧本而已,居然等了好几个月。
他是通过宣传部门那边和林济沟通的,前两个月林济回应还没动笔,胡伟一安慰自己,《百归记》体量太大,准备工作没做完,动笔晚是正常的。
结果……第三个月林济还是没写,第四个月居然也一样。
眼看着由夏入了秋,路边的树叶都黄了,胡伟一还是没看到自己想看的剧本。
会不会是林济根本写不出来,故意蒙自己呢?
胡伟一纠结着等到了12月,他终于按捺不住,找人要来了林济的号码,很认真地发了一条短信:“剧本什么时候开始写?”
手机响起来的时候,林济以为这是条诈骗短信,他偶尔会收到那种“济,好久不见,你还好吗”再加一个链接的短信。
林济没回,对方居然催起来了:“快写呀!”
林济:“?”
这年头的诈骗犯都开始搞996了?
林济于是回了一条:“V我50,现在就写。”
对方没回短信,林济以为这事过去了,结果……几分钟后,他的支付宝账号收到了足足500块转账。
对方备注:“给你十倍,写10集。”
林济:“?”
这是哪里来的傻子?
许久之后,林济才知道,给他转账的傻子很可能是《百归记》的导演,对方这是嫌自己剧本写得太慢了。
林济却觉得,他的进度已经不算慢了,人物关系梳理透彻了,剧情线也梳理过了,接下来只要把剧情往里面填充就足够了。
这些准备工作不做充实了,之后还要边写边找资料,更麻烦。
不过既然对方催得急,林济打算先写两集剧本给对方看一看,顺便听听对方的意见。
胡伟一这个名字林济还是知道的,对方的剧他刚穿来时就看过。
林济收到500块巨款的两周后,胡伟一终于收到了《百归记》前两集的剧本。
拿到剧本的那一瞬,胡伟一郑重地戴好眼镜,洗干净手,神情严肃地翻开了剧本的第一页。
半个小时之后,他把剧本从最后一页翻回第一页,又重新读了一遍,他严肃的表情此时已经完全变温和了。
这一次,胡伟一没有提奇怪的要求,也没有挑出五六个剧本上的毛病,打电话时的语气干脆又果断:“我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