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914)

她惊呆了!

她剪头发是为了轻松,他就那两根毛还剪,那就不剩什么了!

他倒是认真的说:“既是夫妻一体,你的头发与朕的头发有什么区别呢?”

他笑着说,“你两度剪发赠朕,朕今日还你一缕,全了这份因果。

日后上天看在这缕头发的份上,当还你我一份因果。”

只愿来生再相见,共续前缘。

第611章 提示:电影李薇皇后故事

这个电影在彩蛋上的时间足有二十分钟, 江洋有种捡了便宜的感觉!

后面就是李薇身为皇后做的一些事。

比如她在每年皇帝皇后劝课农桑时都会给四爷上奏折,鼓励农桑,又自己掏份例钱鼓励有志人士改进纺织机。

她自己一人独处时念叨:“……我明明记得纺织机是这个时代的东西……还是一定要外国人发明出来?”

江洋瞪大眼。

前面也有她看到地球仪时被四爷上课面露怪异, 还有她做的滑滑梯什么的, 看起来也有种奇怪的感觉。

但江洋以为都是电影设计!

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由于她年年都这么上折子, 又是找这个时间,四爷也不好不让她上,就私底下跟她说。

四爷:“民间藏富, 不利统治。”

他说了前明时期,民间巨富太多,后来巨富心中无国只有已, 就跟当时在辽东的满蒙勾勾搭搭。虽然满蒙当时凭这些巨富苟过很长一段时间,但等满人坐稳江山后, 反过来就要打击这些曾经的朋友们了。

毕竟当年是当年, 现在是现在。坐江山跟打江山时不一样了嘛。

四爷把这个道理给她讲,说不是不理解她对百姓的一片慈爱之心,不管是改进纺织机也好,还是劝民间努力农桑也罢,百姓有活路才不会造反。

他的意思是百姓最好就维持在刚好可以吃饱这个底线之内就行了。

“但纺织机易生巨富。”他说。

财富会向少数人移动。纺织机看似只是一个小机器, 但是如果按她所说,可以充份利用家庭闲散人手, 老人、妇女、未成年的儿童,都可以在家中使用纺织机,制出更结实的线, 能更轻松的织完布, 那就会造成连锁反应。

会让棉花种植大大增加。

“这就会减少种粮食的土地了。地就那么多, 农人是不能控制自己可以种什么的, 如果大地主觉得种棉花更赚钱,那他们就会让原本种粮食的地去种棉花。因为种棉花可以赚更多的钱,但地里的农人却只有一部分,其余的百姓就该吃不饱了。”本地粮食产量不足,原本是产粮区,却有可能只能买外地的高价粮或陈粮。而产粮区的人口一向是最多的。

种地的农人也未必能买得起高价的粮食,为了买到足够养活全家的粮食,他可能不得不向地主借更多的债。

所以,其实这样对百姓也未必全是好事。

江洋跟着一起上了一趟羊吃人的课……虽然政治课上已经听过了,但是听四爷讲就格外有意思!比老师讲记得更清楚,理解更透彻!

四爷如此这般的讲完后,又夸皇后爱民如子,心细如发,心在社稷,慈悲为怀等等。

四爷温声道:“朕命人如皇后所请,改革机器,只是如何令民间百姓接受使用,还需缓缓图之。”

李薇一脸沮丧。

四爷:“朕不是教训你,你的想法是好的,朕很高兴!”

然后,李薇也一直对传教士很感兴趣,常常请传教士来给她和诸皇子阿哥等人上课,讲的都是天文几何数学化学物理美术地理等课程。

江洋:“……”

就这个课程配置,总觉得梦回大学。

还有各国语言,比如英语法语葡萄牙语。

江洋:“……”

这大学有点不太想上……课程过多了!

传教士喜欢传教,李薇就带着阿哥格格公主们一起听十字军东征。

江洋:“……”

传教士嘴里的上帝“神爱世人”。

李薇带着公主阿哥们一起听的:上帝武德充沛!

公主阿哥们很理所当然的想:“上帝的军队会不会来打我们?”

传教士就不说话了,要说也是说上帝是仁爱之神,上帝的子民是仁爱之民,不会欺负人的,凡是上帝打的人都是坏人,打的仗都是正义之仗!

公主阿哥们不听!

大公主宜尔哈:“话还不是他们自己说的?打完了说自己是正义的,对面是邪恶的。”

二公主额尔赫:“这种给自己贴金的话听听就行了。”

三公主扎喇芬:“我觉得这个上帝,听起来像个皇帝。”

弘晖笑道:“发动战争的这个人确实是个皇帝,他是罗马皇帝。”

弘晖虽然说是被圈在府中,但是日常生活,李薇还是常常把他叫到宫中来的。他进宫后,四爷也会偶尔见见他。只是宫中大典礼和节庆日,不会召他进来。

四爷与他的心结也慢慢尽去了。弘晖在这之后,也像是解去了全身的重担。说从此后只做个孝顺儿子,忠心臣子,一世平安,就是他的造化了。

他与弘皙等人偶尔也在宫中见一见,都是在四爷的御前,兄弟几人现在遇上,也能相视一笑,说些闲话,倒比以前更轻松。

其他几人太忙不常来,弘时没事就常过来陪着。他倒成了最常陪在她身边的儿子。

他一直是最聪明的那个孩子。现在这个聪明孩子决定不发挥自己的聪明,凡事只出一半力,懒得理直气壮。特别是只要朝中有人具折参他,他就理直气壮的给自己放假。

四爷都不能说他这样明哲保身不对!于是只好冲着上折的朝臣撒气。

她现在的人生没什么不满了,事事顺心顺意。

四爷借口惜福惜寿,已经停了三年选秀了,纵选,也是给宗室们挑,没有选中秀女也都归家另嫁。

朝中倒是难得宽松起来。

一方面,他有许多大事要做,另一方面,宫中人口简单,他也舒服自在。

又几年,他挪到了圆明园去住,带着她和宫中诸子一起。

太后高寿,太妃等倒是都慢慢去了,太后的头发已经是雪白的了,但仍爱歌爱舞,虽然不能自己享受,李薇就以她的名义传南府,再请太后来赏戏,端的是孝顺。

京中建起公主府,顺治康熙朝远嫁蒙古的公主,还在世的都回京荣养。蒙古也发觉了这样做的好处,虽然蒙古王孙们远离了草原,但是京中繁华,皇帝赏赐颇多,王孙们也难以抵挡富贵荣华的诱惑啊。

四爷看到了分化蒙古王族们的新思路!

大赞她理智通达,**多思。

李薇:“?谢陛下!”

虽然不懂,但先接住再说!

四爷:“日后,朕再嫁公主,就把蒙古郡王亲王都留在京里,给他们建王府,让他们在京中享乐,草原风沙大,生活艰苦,王公们何必在草原辛苦呢?与朕一同在京中享福不好吗?至于草原中的事,自可交托亲信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