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351)
深山里头,他们那点差吏现在还真腾不出手往里去找人,也没那本事进去。
陈婆子侧头,下意识啊了一声。
沈烈道:“褚大人是好意,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外边太平了,不过咱们这些人都出来了,其他藏在山里的人……咱们这一带山太大了,没处找去,我就是想帮忙也难帮上。”
这话是说给前头竖着耳朵的小吏听的,邻居们其实有不少人意动,前一阵往他们两村打探的不少,但犹豫的更多。
别人回不回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不可能就这么把人给卖了。
他这话锋一露,身旁的陈家人许家人就都懂意思了,陈婆子道:“是啊,咱们是有点运道,这好些人的亲眷现在还不知道人在哪里,情况怎样呢。”
这话一分是应对前头的小吏,九分倒是都出自真心,一旁的施二郎媳妇,周村正家的媳妇都有些低落,纷纷应和:“也不知我娘家人怎样了,根本不知道当初藏在了哪里,现在就是想找都没处找去。”
“我爹娘兄弟也是,不知道都好不好。”
这话起了个头,气氛都沉重了几分,陈婆子尴尬,忙劝道:“会有团圆那一天的,外边都太平了,只要出山应该就能知道,朝廷给的政策好,慢慢就都出来了,往后一个县一个县找去,总能见着的。”
前头两个小吏听了一程,交换了个神色,正好行至官道的转弯口,便转头笑着与身后的众人道:“这边往里走一程就是大兴庄了,沈郎君,许掌柜,你们哪些人是安置在大兴庄的?跟我走吧。”
按几个庄子占地的面积,沈烈他们这近二百人要打散了分布到三个庄子里,这地才够分。
各家到哪里个庄子,早在出山之前就商量定了的,离歙州城最近的大兴庄,不用说,是村外村这几家的,一是位置最好,二则,庄子大小也差不离,将将够他们这几户人用。
一听到大兴庄,大伙儿一敛刚才担心家人的那点儿低落,登时来了精神:“我们我们!”
挑担的背筐的,唰唰就单独往一边站了出去,孩子们也嘻笑着紧跟着大人队伍。
周癞子、郑屠户、东哥儿家、甘二郎一家和冯氏一族的人都笑,冯大郎道:“去吧去吧,我们也接着走起,回头去你们庄子里串门,总归离得也近,几脚子路就到了。”
大伙儿都笑了起来。
路分两程,冯家众人仍沿官道走,村外村几户则往向里的土路行去,走不多远就看到了一圈的围墙,围墙间原本应该是有大门的,不过这会儿早就破了,正大敞着,隐约能看到里头的农田宅舍。
已经先来看过这边的许掌柜和沈烈都笑了起来:“到了!”
一群孩子看他们村子还带围墙,不由都哇了一声,几个皮的看那差吏还算亲和,已经先往里边奔去了:“我们先进去看看!”
男孩子们一跑,沈宁就去拉许文茵和施巧儿:“走走走,我们也去看看。”
沈烈早进去过,里边也没什么危险,便也由得他们。
一群半大小子和几个女孩儿,笑声洒了一路,最先跑进去的施二牛已经乐了:“小安,快看,还有座青砖大瓦房!”
第211章 聘
桑萝进到庄子里才知道,施二牛说的那青砖大瓦房还有亭台造景,应该是这庄子原本的主家王家人过来时歇脚的所在。
孩子们是奔着屋子去的,陈老汉他们这些个庄稼把式满眼就全是田地了,哪怕那大片的田地里现在长满了乱草。
陈老汉扒开草茎,朝着根部抓起一把泥,神色间难掩激动:“这地养得好,荒了得有三年多了吧?还能有这肥力。”
差吏笑了起来:“能不好?这原是王大老爷的庄子,要我说你们这运道也是好,这大兴庄离城门才多远?又近官道又靠山,上哪找这么好的地儿去,往后你们子孙后代日子都好过。来,一户户来,咱先把地量了,要哪一块你们也先选选,另外每三口人朝廷给一亩的园宅地,也一并给你们量好,你们要住旧屋还是以后翻盖新屋都成。”
早在沈烈第二次出来打探时就听说官府还给园宅地了,这会儿从差吏口中听到,大伙儿仍是笑眯了眼。
“三口人给一亩?”陈婆子满脸的欢喜,自己摁着手指头扒拉扒拉:“那我家园宅地能有将近两亩七?”
沈家人丁不算多,沈烈和桑萝他们这小家只得一亩多,不过桑萝也很满足了,按大乾原来的通用亩数来算,她们家四口人,能分得的园宅地合现代七百多平米,住是很够了,这是做梦都能笑醒的程度。
大兴庄是真的大,一眼望不到边,想来从前佃农也不少,里头房舍有二十余处,除了主家过来歇脚时暂呆的那一座修得精致气派,其余都是佃户住的夯土泥房。
也无所谓选不选,那青砖大瓦房直接给了许掌柜一家,能得了大兴庄这样一个好地方,说白了其实还是靠了许掌柜寻王家大爷帮忙,这是大伙儿都有的共识。再且,桑萝也清楚,这一次她们应该是真的能安定下来的,她的房子,她想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再依着自己的心意建出来。
许家一户、魏清和一户、沈家、陈家、卢家、施家、周村正家、沈金兄弟三个一户,被许掌柜放了籍的许叔一户,共计九户,加上沈金这个虽未成丁但因是户主按丁男分田的,算得丁男十七个,合六百八十亩。
永业田是给山地居多,让种些桑□□树,要开出来种菜种豆也成,口分田才是给的真正的良田,所以这九户人家合在一起,良田也就是五百一十亩,其余为山地和园宅地,山地分的就是庄子后边的那一片了。
王家是歙州真正的大户,手上这大兴庄不说未垦出的地了,只良田都有七百余亩,田地是有富余的,那差吏把地都量好后,道:“余下的也不再往里安置人了,你们家里这些个小子过几年长大了才好分田,不然过几年就没得田可分了,到时候要么分山地,要么就得往外迁才成。”
众人连连点头,这也是他们近二百人要分三个庄子安置的原因。
卢老汉搓搓手与那差吏说项:“我家里还有个不成器的老大,不与我们一处,还得让他兄弟进山去寻一寻再接回来,到时能也落户到这庄子里不?”
差吏看他一眼,道:“行啊,你们村里各家没意见就成。”
那差吏办事利落,至午时便把村里九户的地给量了,又给每家主事的各一块新办的过所,这才收起一大卷竹简告辞,往另两个庄子去帮忙。
沈烈和许掌柜相送出去,庄子里边,各家开始挑着东西往分给自家的房舍去,桑萝和沈宁拎些轻省的,稍重一点的,沈安和庄子里几个半大小子呼啦啦全给帮着挑走了,师父师娘可不是虚叫的。
大户人家的庄子里比外头有个好处,有好几口水井,沈家园宅地旁边就有一口,不用说的,紧着他们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