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357)
到底没有正经的先生,他和他大哥学这些东西,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是问魏清和、王云峥,又或是他大嫂,但魏清和、王云峥自己也是还在学的人,也是凭自己摸索回答。
至于桑萝,桑萝从前哪里专门研究过国学?有些能解答,有些则是她也不明了的。
沈安没太愁考试,倒更关心他大嫂和妹妹往后要担的家计,道:“后头我和大哥有空就多往深处走走,猎些东西出来,大嫂放心请人,请人的钱肯定能弄来。”
歙州城里现在有钱的人不少,但能吃上肉的人可不多。
沈金和沈银眼睛也亮了亮:“带上我们吧,这外头连只山鸡都难找。”
桑萝看兄弟几个转眼商量着进山打猎了,摇头:“成了,眼下有你们大哥赚的,都先别想那么远,就几天了,这些天用用功吧,真考上才好。”
沈烈这五十天往回赚了七两半了,加上他们避祸进山之前的存余,桑萝手上现在有二十五两的银子,这对贫家小户来说,不管是放在大乾还是眼下的大齐,都是颇厚的一笔家财了。
再者,四十亩山地,她还真不担心赚不着银钱,桑萝不愁这事。
又说沈金兄弟三人:“你们闲了也读读书,在山里还跟着晨读、上课,出来都忙生计,给你们抄的竹简没拿出来过了吧?”
沈金尴尬,支吾两声才道:“大嫂,我不是这块料,跟着读也能跟下去,就是背不太下来,太绕了,绕得我发晕,读来读去还是总能记混。”
“小银小铁呢?”
被点到名的沈银沈铁面面相觑,就是不敢看桑萝。
“那就以多识字为目的去读书,不管你们长大以后做什么,不识字总容易吃亏的,别的不说,哪怕只在庄户里闷头种地,你也可能碰上需要去写去看土地买卖契书的时候,若是跟许掌柜似的生意面上走着,识字少了更是不成。”
沈金连连点头:“就识字我觉得还行的,不叫我背下那些文绉绉绕口的书就成。”
沈银和沈铁也悄悄松了一口气,沈铁一笑,露出换牙刚掉了两颗还没长好有点儿漏风的门牙,引得桑萝发笑,揉揉他脑袋:“行了,都先回吧。”
……
另一边,和沈烈他们一起送了两位差吏出去的许文庆这会儿也拉着他爹告饶:“州学招考什么的,叫文泓、文博去不就行了?我真不是那读书的料,只取四十名,哪轮得着我?就不去现眼了吧?”
这都第几回了?回来一次说道一回,许掌柜真想给他一脚:“出息,你以为你总有机会去考?今年十七了,再转过年就十八了,往后你倒是想去呢,州学也不容你踏那个门,就趁今年吧,今年去试一回,要是没那运道,明年你也不用去试了。”
他最近虽也忙活地头上的事,歙州城也没少进的,至少跟老东家王茂林见了两面,尤其是最近这一次的见面,言谈中还真叫他知道了些事情。
许文庆有可能进州学的话,还真就只能今年搏一搏,要是今年都进不去,他也不用惦记了,早早给他作别的打算。
第215章 窘迫
沈烈月前没料错,卢家是要去接长房出来的,因为当时把人送得颇深,一进一出两个月,就算有卢家人帮着一起干,再不出来也该误农时了。
许家父子这边话才说完呢,卢二郎就找了沈烈和陈大山说了这事,问两人要点儿箭毒做危急时用。
卢二郎和卢三郎这几年没少操练,尤其是卢三郎,长进极大,兄弟俩对山林和野物的各种痕迹也早就熟悉了,自己进山,稍加注意避着点猛兽,再有那箭毒,只带长房几个人回来应该是没问题的。
腊月初一,卢家兄弟离庄进山,魏清和也通知了各家,把庄里有心要试一试州学招考的人都唤到了一处考较。
几乎所有学了的孩子,这一天都不用下地了,全都抱着自己的石板、毛笔和装水的碗碟往许家去,就在许家那厅堂里,许掌柜早借了桌凳摆好了。
当爹娘爷奶的这会儿都跟着来了,没舍得走,没顾上地,就在旁边瞧着。
没有纸墨,大部分的题是魏清和抽背,再用毛笔蘸水往石板上写下答案。
石板上的水迹易干,所以魏清和、王云峥和桑萝同时做检查,规则也一早说下,但凡三十题能对十五题的,都去试一试,用阿戌的话说,用那真正的纸和墨写一写字,见见场面也是好的。
半个多时辰考下来,魏清和、王云峥这种能直接当半个先生的不消说了,参考的一群人中,沈安和许文博是成绩最好的,其次是沈烈、许文泓,再是十岁的周长和、阿戌,挂在尾巴上达到了三十题对十五六七题的是许文庆。
至于施家三兄弟,周三郎、周四郎,陈二山,半数都没能答上。
陈婆子、周村正那帮围观的家长们欢喜有之,叹气有之,自然也有鼓励孩子再努努力的。
施巧儿在她三个哥哥答题的时候,站在她哥哥们桌后悄悄看了好一会儿了,要不是怕影响几个哥哥,她都能跳脚。
这会儿结果出来了,小姑娘就凑到女孩儿堆里,跟许文茵、沈宁和陈小丫小声道:“怎么女孩儿不能考?我觉得我都比我哥答得强啊。”
陈小丫也站陈二山后头看半天,愁眉:“不就是吗?我算了一下,我能对十八题。”
沈宁常日里跟着桑萝,加上家里两个哥哥都用功,平日里也颇受影响,道:“我算了一下,我应该能对上二十一题。”
许文茵看沈宁,“巧了,我也是二十一题。”
原来竟是都悄悄在心里把题也答了一遍。
许文茵撅嘴,“没见过有女子能当差做官的,更别说上学啦,王家的那些嫡出娘子倒是有女先生教着,不过教的跟咱们学的这些也不大一样,我娘小时候也跟着学过一些的,她给我教过,反正我不爱学那个。”
那头许掌柜笑着道:“行了,结果也出来了,之前我们家和沈家一起凑了些纸墨,前几日云峥他大伯听闻我们庄子里不少人要去参加考试也让管事送了一箱笔墨纸砚过来,这几年勤着读书的都来领一份吧,一会儿要考试的先去州衙报个名,回来再过来学一学怎么用墨和砚台,后边几天就自己在家练习吧。”
他话说完,许叔已经拉了许文庆帮他把原本就放在厅里角落的一个箱子抬了出来,在厅中放了打开。
一听王家还送了笔墨纸砚来,大家都有几分惊讶,好些人就没怎么见过这东西,都凑过去看,笔墨纸砚分类放着,码得齐齐整整。
陈婆子瞧一眼,摸摸那砚台:“雕得这精巧呢?这是研墨用的?跟你家的长得好像不大一样。”
问的是周村正媳妇,砚台这东西,陈婆子只在周村正和原先的周里正家看到过。
周村正两口子探过去一看,齐齐摇头:“我们家的没这么好,这贵得多了。”
他们家用的那就是最便宜的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