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43)+番外
杜大姐收回目光,低声问老娘:“那只狗也带去镇上了?”
杜老娘点头:“长兰说是同窗丢了物件,需要一条狗看家护院。”
杜大姐点点头,饭后杜长兰在堂屋陪聊,间歇同院里玩耍的儿子说几句话,将人哄着,免得小孩儿不适应。
至申时正,杜大姐和杜二姐起身,对众人道:“天色也不早了,我们得赶回家去。”
杜老娘给两个儿媳使眼色,张氏和王氏分别拎了一篮子鸡蛋和一包红糖。
杜大姐别过身:“我平日里未能伺候爹娘,好不容易回娘家一趟,咋还能拿东西。”
杜老娘没好气的拍大女儿胳膊:“你傻不傻,娘家没这点东西又饿不死。你不往婆家带点回礼,腰杆子都挺不直。”
杜二姐也道:“大姐你就拿着罢,不然我也不好意思拿。”
杜家人将杜大姐和杜二姐送至村头,杜老娘不停挥手:“快些走,不然天黑前赶不回去。”
杜大姐和杜二姐也劝:“外面儿冷,你们也回罢。”
杜老娘不耐烦的应了一声,朝众人埋怨两个女儿磨叽,还道亲家厚道,收了两人。
张氏和王氏不敢应声,杜大郎挠挠头:“女人家确实磨叽,小妹…”
“你多勤快!”杜老娘顿时双目圆瞪,叉腰大骂:“怎么不见你去砍柴打水,把农具修了,懒货。”
杜老娘气汹汹往家去。
杜大郎人都傻了,看向众人,寻求认同:“是娘在说大妹和小妹磨叽,我附和娘,娘怎么还生气了。”
杜长兰嘴角抽抽,大哥还能看出他们娘生气,看来还没“瞎”到家。
众人进院,王氏小心关上门,堂屋的地上还残留瓜壳糖纸,却不复之前热闹。
杜大郎疑惑:“娘怎么不在堂屋?”
众人:………
杜老爹忍无可忍,给了大儿子一个爆栗,回正屋安慰老妻。
杜长兰也摇摇头,抱着儿子回厢房了。
厢房昏暗,杜长兰起了灯,橘色的灯火柔柔的映在他脸上,显出几分柔情。
杜蕴想了想,问:“爹,奶奶因为姑姑们的离去,很伤心对不对。”
杜长兰:“嗯。”
他有些累,褪去外衫鞋袜躺下。
小孩儿有样学样,钻进他爹怀里,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又自己掖了掖被子,用气音道:“既然这样,奶奶为什么不留下姑姑们。”
杜长兰随口道:“因为世所不容。”
杜蕴拧着两条小眉毛,不觉得这有甚问题。他还要细问,却见他爹双眼紧闭,呼吸平缓。
他鼓了鼓脸,随后又伸出小手捏捏他爹的脸,学着他爹的语调,虎声虎气:“因为世若不容。”
结果把自己逗笑了,捂着小嘴乐。
他自顾自玩了一会儿,困意渐渐袭来,小孩儿打了个哈欠,没多时就靠着他爹睡熟了。
一片静谧中,杜长兰睁开眼,将被子往便宜儿子的方向带了带,随后才陷入深眠。
第31章 父母心
次日用过午饭, 杜长兰动身带儿子回镇。
适时天上阴云退散,日光大盛,少见的好晴天, 小院里杜老爹对儿子叮嘱:“你那几位同窗皆是家中宽裕, 又是年少气盛的时候,你与他们朝夕相处, 难免磕碰, 你若是…若是与他们有了口角……”
杜长兰见他爹面色凝重,笑着缓和气氛:“爹放心, 我与他们相处好着呢。”
杜老爹面色不改,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眸中似有厚重情绪涌动, 又悉数压下。他拍拍小儿子的肩:“他们若不讲理,你也莫要过分忍让, 你回来…回家家里两个哥哥总归能护一二。”
杜长兰笑意敛了, “爹,我又不是第一天同阿遥他们合住。”
看来昨儿两个女儿回娘家, 让老人家伤感颇多。杜长兰也有些意外,他还以为便宜爹会让他忍忍,莫得罪人。
张氏和王氏站在婆母身后, 仍不言语,杜大郎道:“爹,长兰从小就滑溜。没人能欺负他。”
杜老娘恍若未闻,抓住小儿子的手,“冬日天寒, 念书辛苦,你莫要苛待自己。衣衫被褥拿回家换洗。”
她想到什么, 低头看向小儿子的鞋,棉鞋八成新,杜老娘涌到嘴边那句“鞋都旧了”,生生咽回去。
她最后也不知道说什么,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紧紧拉着小儿子的手,眼含不舍。
最后还是杜老爹叹道:“天色不早了,送长兰走罢。”
这次没再劳动一大家子人,杜老爹和杜老娘将小儿子送至村口,那颗泡桐树在日辉下显几分生机,奈何枝头颤巍巍立着的几片残叶,风吹来回,实在称不上一句苍茂。
杜长兰劝道:“你们快回罢,我这就走了。”
杜老娘鼻子一酸,古木树皮似的皮肤微微耸动,她念念不舍的望着小儿子,试探道:“翻年你完成那什子赌约,就同以前一样,每日都回罢。”
杜长兰睫毛一颤,垂眸掩去眼中的情绪,他听见自己轻佻的声音响起:“每日来回好累的,腿都快废了。再说崔遥又不收我租子,有便宜不占是龟蛋。”
杜老爹额头青筋跳起,心里的伤感别离被恼怒代替,一巴掌挥出:“你个混小子……”
“打人了打人了,老杜头又打儿子了。”眨眼间,男子的身影蹦出老远,唯有他耍赖混吝的声音留在原地。
有村人凑巧路过,哭笑不得:“杜二叔,长兰如今半月才回来一次,你怎么又把人打跑了。”
杜老爹强撑面子,“那小子气人,不揍不像话。”
村人笑着点点头:“长兰从小就皮,大了也没什么变化。”
那厢,杜长兰捞起儿子跑出一大段距离,才渐渐停下。
他抿着唇,眉眼沉寂,深黑的瞳中难见幽光,周身萦绕拒人千里的冷漠。
下一刻,一双小手抚摸他脸颊,带来一阵痒意,“爹因为我才不答应奶奶吗?”
他绷着小脸想了好一会儿,随后下定什么决心般:“翻年我就四岁了,我就变得稳重了,肯定可以跟家里人相处良好。”
杜长兰神情一怔,杜蕴像是给自己找支撑似的,又郑重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话很可信。
杜长兰扯了扯唇角,想要一笑而过,末了还是把儿子按在肩头,仰天舒出一口气。
“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偏安一隅。”
杜蕴在他爹怀里拱了拱,从他爹的大手里冒出小脑袋,小脸茫然。
他好像有点懂,又不是很懂。
“汪汪汪——”小黑在杜长兰腿边转悠,讨好的晃着尾巴。
父子二人回到小院时,陆文英正在清扫院子。
杜长兰放下儿子,杜蕴给陆文英见礼,陆文英点点头。
杜长兰问:“其他人回来没?”
陆文英摇头,又道:“元鸿去打水了。”
一群十几岁的小子同住了才知晓彼此问题,杜长兰还好,不但能照顾自己,还能兼顾儿子。
其他人或多或少出了小乱子,尤以陆元鸿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