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50)+番外
杜蕴肉眼可见的失落,杜长兰松口气,严奉若回家也好,省得受冻。
杜长兰又是一礼,提出去寺庙后院转转。
他离开前鬼使神差回首,却见一位意料之外的人在佛前叩首,那道侧影清瘦而无比虔诚。
杜长兰面皮抽抽,他当陆文英理智清醒,是纯纯的唯物主义。搞半天这厮是唯物唯心双修啊。
杜长兰牵着儿子的小手离开,小黑甩着尾巴跟在杜蕴身旁。两瓣屁股扭来扭去,颇为妖娆。
而他们出了前殿,还隔着十几步的距离,杜长兰听见后院一阵欢快声:“砸中了砸中了。娘砸中龟/头了,康健常有。”
熟悉的银杏树,大红的祈福丝带仍然寥寥,但旁边不知何时添了一方水池,池中立着一座石龟。
祖孙三代在池边欢呼,雀跃之后老太太塞给孙子一枚铜板:“这次你来砸。”
杜蕴伸长了脖子瞧,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杜长兰提醒儿子:“你不是把你的小私房带来了吗?”
“我可以用吗?”小孩儿惊喜反问。
杜长兰揉揉儿子的小脑袋,“既然允你私房,自然是给你用的,你若是今儿心情好,将铜板悉数砸去,也无可厚非。”
旁边的欢呼与山间风声都远去了,杜蕴捧着他的小私房,眼睛却亮亮的望着他爹。
杜长兰笑道:“前面的人走了,你去罢。”
他站在原地,见小孩儿一步三回头,杜长兰鼓励道:“去罢。”
小黑甩着尾巴欢快叫唤,也拉回杜蕴的注意力。
他站在水池前,双手郑重的捧住第一枚铜板,对着稳重的石龟默念道:请保佑我爹,康健常有。
而后他用力一掷,砸向石龟脑袋,清泠的一声脆响,铜板正中石龟额心,而后应声落水,飘飘摇摇沉在池底。
小孩儿静默片刻,激动的蹦起来:“显灵了,石龟听见我的诉求了!”
他像个小火包弹冲进杜长兰怀里,手脚并用牢牢挂在他爹身上,小脸红扑扑:“爹,你不会生病了,石龟会保佑你。”
第36章 如此磊落
杜长兰眉眼微展, 搂住儿子:“怎么是给我求。”
刚才还活泼雀跃的小孩儿一下子捂住小脸,那张本就红红的双颊更红了,透过张开的指缝儿偷瞧杜长兰, 腼腆弯眸。
“你们干嘛呢。”熟悉的声音打断父子温情。
杜长兰偏头望去, 挑眉道:“你既是诚心拜佛,怎么不多跪会儿。”
崔遥几个大步过来, 越过杜长兰一错不错的盯着水池:“我是来求好运的。”
他神秘兮兮的从自己袖中摸出一方物什, 口中念着佛号,小心翼翼掀开方帕, 洁白的腊梅方帕里躺着三枚古朴铜钱。
杜长兰略有猜测,眼前这傻子不会真信罢?
果然, 下一刻崔遥得意道:“这是我捐了二两银子的香油钱, 才请得住持为我开光铜钱。”
杜长兰:………
杜长兰刚要开口,怀里传来一道疑惑声, 小孩儿不解的望着崔遥:“崔二伯伯, 什么叫开光。”
“你这可算问对人了。”崔遥手舞足蹈讲解,卖弄他浅显的佛理知识, 成人不会在意,却足够引得小孩儿羡慕不已。
杜蕴握着自己的私房,抿唇不语。
适时一重风过, 银杏枝头仅剩的一片黄叶也颤巍巍落下,砸在来人面前。陆元鸿手中同样捧着一方巾帕,以及陆元鸿身后的陆文英等人。
杜长兰:..........
他只想说别太荒谬。
然而杜长兰瞥见银杏树光秃秃的枝干,其间祈福丝带随风飘扬。
........他都进寺庙了,还有什么荒不荒谬的。
前殿, 年轻僧人擦了擦额头浸出的细汗,住持真是非一般人, 说给铜钱开光就开光了,也不怕几位施主回来找麻烦。
住持双目紧闭,心静如水的拨动佛珠,寺庙得了香油钱,得以维系。施主们得了安心。两全其美的事,佛祖自然不会怪罪。
眼见又有香客进殿,年轻僧人上前接待,后脚杜长兰就抱着儿子进殿了。
小崽儿下地自己走,捧着自己的小荷包要捐赠,恳求住持为他铜钱开光。
小娃娃玉雪可爱,白嫩小脸上都是认真,活似观音座下童子。
住持未收他的小荷包,只笑盈盈取了铜板,握在掌心念了一段佛经,而后交换给杜蕴,朝杜长兰点了点头。
小崽儿兴冲冲重复之前的流程。
杜长兰感动也不是,不感动也不是。面无表情旁观。
近午时,一群人才下山,牛车上崔遥还在大谈特谈,杜长兰无奈的揉揉眉心。
若崔遥习正经佛理也就罢了,这厮却是选择性迷信,自成一套逻辑,偏偏还把其他人都说服了。
你同他们讲,菩萨能帮他们驱小人,扫晦气,他们会觉得你是相见恨晚的知音。
但你同他们讲,菩萨能帮他把功课做了,把书念了,他们肯定是要骂你的。
一群年轻人滔滔不绝,赶车的把式听的津津有味,不时还能道两句,一派欢声笑语,除了杜长兰。
他索性躺下,草帽往脸上一盖,再不理会旁的。车轮驶过颠簸不平的小路,牛车摇摇晃晃。
杜长兰适应规律,快要睡下时,牛车恢复平稳,同时一阵嘈杂声奔涌而来。
他们进城了。
倏地,牛车停下,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上前:“二公子,大公子在东街酒楼定了席面,请你和友人前往。”
两辆牛车同时一静,杜长兰掀开草帽,半坐起身。
宋越和成忱对视一眼,他们也曾见过崔大兄。平心而论,崔大兄谈吐大方,兼具爽朗,按理最该引后生们崇拜向往才是,但宋越和成忱却莫名发怵。
一道清扬的声音响起:“大兄盛情款待,我等哪能推辞。”
崔遥瞥了一眼杜长兰,也道:“冯叔带路罢。”
一刻钟后,一行人进入酒楼,崔遥吩咐伙计将小黑带去后院。
忽然一道爽朗之声传来:“今儿放晴,正是出游好日子。”
崔遥心喜:“大哥。”
崔大郎自楼间下来,几人齐齐拱手见礼。崔大郎摆摆手:“你们与阿遥情如兄弟,我托大称你们半个大兄,自家兄弟何必多礼。”
他一身碧色窄袖长袄,头发束簪,除却右手套了一截玉扳指,全身上下再无多余佩饰,见着众人一副笑模样,言语亲切,十分可亲。
刚才还拘谨的成忱和宋越都与他说笑起来,杜长兰静静看着,他不认为他们在崔家小院的一切都瞒过崔家人,但崔大郎却视若无睹,仿佛真不知情一般。
如今他们进县城游玩,崔大郎却特意坐东宴请,待他们亲昵。
看来在崔家人眼中,他们这群人应是有一定价值。
崔大郎笑道:“你们陪着阿遥胡闹一上午,定是饥疲交加,快随我进雅间。”
崔遥刚抬脚,忽然问:“大哥点的什么茶?”
崔大郎愣了愣,他叫的一桌席面,自然是相配应的茶水,不过他话出口却是:“我这粗心大意的,一心念着你们饿不饿,却是忘了最基本的茶水。诸位弟弟莫见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