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86)+番外
众人也望向杜长兰,惊讶发现杜长兰一身长衫,比陆文英和陆元鸿都不如。
“事情太多了,没留意。”杜长兰笑了笑,道:“下午去买,到时候还买入学用具。”
陆文英给身边的杜蕴夹了一条油炸小鱼干,道:“县学里有被褥……”
陆文英话没说完,崔遥打断他:“别提了,那些留下来的被褥,面巾臭死了。我当初都全部换新。”
崔遥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劝杜长兰:“你也最后重新买,左右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或者他代劳也可以,就怕杜长兰面子过不去。
杜长兰笑应:“好。”
崔遥也夹了一条炸小鱼,嚼了嚼又道:“夏日蚊虫多,记得买驱虫粉。再加个炉子,方便烧热水。”
陆元鸿记不住,于是去书箱里拿出纸笔记下,被崔遥好一通笑话。
雅间里热闹不已,成忱听他们说着,十分羡慕。
他不是羡慕友人们考上秀才,而是羡慕崔遥和杜长兰他们一群人待在一处,携手共进,哪怕吃苦受罪,可友人在侧,心里也是甜的。
只是说着说着,众人忽然道:“啊呀,蕴儿怎么办啊。”
成忱一颗心也提起来了,是啊,县学不比严氏学堂,肯定不会允许杜长兰将杜蕴带进去。
然而小孩儿却不见紧张慌张之色,杜长兰睨他们一眼,哼笑道:“还用你们提醒,我心里早计较过此事。”
杜蕴附和点头:“我和大黑都跟着奉若伯伯。”
刚开始听他爹说的时候,小孩儿还有点纠结,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他小小的纠结之后,爽快应了。
众人闻言也松口气。
饭后众人结伴买用具,杜长兰买成衣时,崔遥简直化身杜长兰爹妈,这个瞧不上,那个嫌不好。最后瞧上的,价格惊人。
杜长兰嘴角抽抽,把崔遥推出铺子,他选了大小四套颜色,花纹和款式都相近的成衣,小孩儿当下就央着杜长兰一同换上了,还将孔雀尾羽的荷包系在腰间,挺着小胸脯,昂着小脑袋,“爹真俊,我是爹的儿子,我也俊。”
说完他捂着小嘴眯眼笑起来,美的不得了。
杜长兰也弯了弯眉,崔遥故意略过杜长兰,只对着杜蕴夸夸夸。没人会扫兴的说不该穿新衣。
申正,众人将用具从县学后门搬进院子,崔遥嘚瑟道:“前两日我大哥就在活络了,以阿越的名义申请了一座清幽小院子。你们三人住一处,我可羡慕坏了。”
他踩在架起的凳子上,高举鸡毛掸子将灰尘和蛛网都掸下来,好消息是掸下来了,坏消息是落了他一头一脸:“噗——咳咳咳——”
众人一望:“哈哈哈哈哈哈。”
成忱力道大,帮着将屋里坏掉的凳子,脸架都扔出去,连小杜蕴也拿着扫帚扫地,陆元鸿在角落里挥洒药粉。众人都忙忙碌碌。
杜长兰反而没活可干,小小的院子挤满了人,热闹极了。
崔遥尤其兴奋,还帮杜长兰他们规划院子里种什么花儿。
杜长兰笑问:“这么高兴。”
“当然。”崔遥凑近他,神秘兮兮道:“你不知道,付令沂又又落榜了,而我们五人都考上秀才了,我只要一想到他的脸色,我就爽翻天。”这比付令沂给他们道歉,还让崔遥快活。
什么叫扬眉吐气?这就是。
什么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崔遥感觉自己宛如话本子里的主人公,终于打倒恶人,嘎嘎傻乐。
杜长兰摇摇头,黄昏时小院焕然一新,众人四仰八叉摊在榻上,椅子上。忽然对上视线,又齐齐笑起来。
陆元鸿道:“明儿我们就入学了。”
“明儿不行。”杜长兰道:“得回一趟兴平镇,给先生贺喜。”
是夜,杜长兰留宿李府,天一亮他同其他人汇合,坐上牛车回镇。
日头渐渐升起,明媚耀眼,严秀才正在教书。
忽然有人唤他,那声音十分熟悉,他一扭头,透过敞开的窗子,看见院中笑容灿烂的青年。
杜长兰用力敲响手中的锣儿,炮竹应声而响,噼里啪啦好不响烈,学生们都无心学习,出来瞧热闹。
杜长兰放下锣儿,拱手道:“承蒙先生不弃,学生方能考上秀才。往后学生一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五人齐齐俯身,作揖大礼。
左邻右舍听着响儿跟来,有人认出杜长兰一行人,“前些年还是童生,这就考上秀才了。真了不起。”
“这五人都考上秀才了?!!”
众人惊讶后,望着严秀才两眼放光:“名师出高徒啊。”
严秀才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学堂里的学生够多了,不能再添了。
杜长兰这个臭小子!
严秀才板着脸欲呵斥,可刚开口就不禁缓了语气:“莫要骄傲。”
“先生放心,我们晓得的。”众人齐齐围拢严秀才,同他说着院试经历。你一言我一语,严秀才都不知道听谁的。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武断的将他们劝离学堂。
只要肯学,何时都不晚。
晌午崔遥他们在学堂里吃饭,其他人小心翼翼同他们请教,崔遥也不摆架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在不知的,就推给陆文英。
杜长兰趁机将严秀才唤进书房,递给他一封信。正是严奉若的贺信,恭贺父亲教出好学生。
杜长兰嘻嘻笑:“先生慢慢看,我先出去了。”
他眨眼间没了影儿,严秀才又好气又好笑,嗔骂一句:“考上秀才了还没个正形。”
可他握着信件,心里又软和和的。
书房外学生们叽叽喳喳,他不觉吵闹,反而很是安心。
第61章 县学考校
日头愈发毒辣, 气温也一日赛一日的高,可也掩不去青年们激动的心。
上课头天晚上,陆元鸿和宋越兴奋的失眠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夜色里, 杜长兰叹了口气,将被子拉过头顶。
次日, 陆文英同杜长兰一行人结伴而行, 给他们讲述。
县学占地颇大,学里教职人员, 有教谕二人,由举人充任。另设训导四人, 则是本地很有经验的廪生和秀才。
他们经过空旷的平地, 陆元鸿和宋越明显激动,陆文英戳破他们的幻想:“那里虽是骑射场。奈何马无好马, 弓无好弓。”
教导他们的师傅也是懒懒散散, 学不到什么东西去。
杜长兰点点头,这些课目是朝廷设立, 但设立之后怎么实施就不好说了。朝廷总不能派人来巡查这种细枝末节。
骑射场之后是长方的木屋,透过窗户细缝,隐约可见里面的琴具。
陆文英脸上有了点笑容:“琴师傅是位宽厚的夫子。”
如此, 杜长兰心里有数了。
小路两侧间或栽种林木,众人往树荫下躲,你挤我我挤你,似在玩闹。
陆文英往县学西北方一指:“那里是食堂和浣衣之处。”而后手腕一转,指着东方最大的屋子:“那里是主教室, 可同时容纳上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