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魏晋干饭人(1255)+番外

这是不打算换西凉王的意思了。

不仅赵含章不想换,西凉的官民们也不想换。

这一年来,张茂做得很好,他基本延续了其父张轨留下的政策,朝廷还恢复了对西凉的官员任免,政策制定等……

这一年,在朝廷的帮助下,张茂继续收留流民,减免赋税,安抚百姓。

而赵含章基本没动张轨留下的政治资源,目前整个西凉大体上还是张轨在时的配置,不管是赵含章还是张茂,都只做细微的调整。

这让张轨留下的幕僚对张茂更加信服,对他完全臣服于朝廷的姿态也表示支持。

所以这一年,西凉的气氛不错。

张寔突然回来,还是活着回来,就让大家心中忐忑起来,除了张茂是真真切切的高兴外,其余官员和幕僚都忍不住眉目间带上忧愁。

张寔和他弟张茂抱头痛哭,然后俩人一起去给他们爹的灵位上香。

在灵前,张寔和张茂再次忍不住抱头痛哭,张寔就问道:“父亲葬于何处?我要去为父亲结庐守孝三年。”

张茂:“我和兄长一起去。”

张寔摇头,“你现在是西凉王,怎么可能离开刺史府与我结庐于野外?”

张茂痛哭道:“大兄,我不想当西凉王,只想当阿父的成逊。”

张寔便也跟着痛哭。

兄弟俩在祠堂里哭了一天,差点哭晕过去,最后还是被王妃和大夫人过来一起将人扶出去,这事才算是过去。

张寔并不蠢笨,西凉官民的忧虑和暗流涌动他自然察觉到了,心中有些不悦,觉得张茂小看了他。

他是会在意权势的人吗?

正好赵含章通过电报催促他进京去述职,还要论功行赏,于是他去祭拜过父亲后便走了。

张茂将他送出城,看着兄长消失的背影,心情很是不好。

他扭头问王畅,“我一再说明,我们兄弟不是那等争权夺利之人,大兄是真心疼爱我,我也愿意将王位还给大兄,你们谁还在大兄面前表现出来了?”

王畅叹息道:“使君,大公子心思敏感,即便没人敢说出口,行动间带出两分小心翼翼来,大公子也会察觉的。”

“大公子既然察觉,为何不开诚布公的与您谈一谈,解除误会呢?”王畅问道:“您一直相信大公子,但大公子是否相信使君?”

张茂沉默。

王畅道:“这就是大王一直不愿意请立世子,让大公子继承西凉的原因之一,大公子他……做事太想当然,只会沉浸于自己的脑海,而忘了听取外面的意见。”

王畅知道张茂是真心想把西凉王的王位还给张寔的,为此,改立文书都已经往京城去了。

王畅很是忧虑,陛下要是真改封张寔为西凉王,他估计得提前离开回家养老了。

张寔是聪明,但骄傲自负,王畅自信他能在张寔的手底下活下去,且还能活得很好,可他不觉得自己能带着张寔斗赢他所有的敌人。

西凉的位置特殊,不仅周边各个部国想要兼而并之,内部更是有不少人时刻想着杀张家取而代之。

张寔做首领,可比他弟差远了。

张茂叹息一声,和王畅道:“走吧,我们回去等陛下的回函。”

赵含章根本不答理张茂的信和文书,直接丢到一边,等张寔一到就把信和文书给他看。

张寔一怔,连忙道:“陛下,臣是真的没有继承西凉的想法。”

赵含章轻笑道:“朕相信你,朕将信和文书给你看,是为了让你知道,成逊对你的爱护一点儿也不比你对他的爱护少。”

张寔停顿了一下后叹气,“臣知道,之前是臣想左了,离开前应该好好的与他恳谈一番的。”

第1348章 打穿

赵含章将张寔留在朝中做官,还让他把自个的儿子带来洛阳读书。

然后张茂不仅把他的妻儿送来,把自己的女儿也送来了,将她托付给兄长,让他们姐弟二人一同在京城读书。

借着这条梯子,张寔和张茂兄弟又重归于好。

西域使团带回来的各类种子对国家意义重大,尤其是棉花种子,不仅赵信,张寔和山枫等使团成员也都得了赏赐,官职提升,没能回来的,也都有抚恤和赏赐。

朝臣们商量了许久,经过各地刺史的竞争,朝中的棉花种子被重新分配。

是直接分到各州郡的司农寺手中,由他们培育各州第一季的棉花。

其中以西凉、幽州、并州和冀州得到的种子最多,因为这四地最冷。

虽然西凉手上有一批种子,但去年为贺鸣鸣出生送入洛阳不少,哪怕又培育了一年,手上的也远不足以分给西凉百姓。

礼尚往来,投桃报李,这次赵含章把西凉也罗列在内。

而且,论棉花培育,西凉的技术还比不上洛阳,这一次,她不仅分了种子过去,还从司农寺里派了一个官员过去任职,让他主持西凉畜牧农业的技术变革。

四州里,得到棉花种子最多的是幽州和并州,一样多!

身娇体弱的卫玠早就用上了棉花,他是第一批用上的人,所以知道这东西有多保暖。

消息刚出来,他就和石勒一起上书,为了抢到更多的棉花种子,他更是亲自回洛阳,一边咳嗽,一边和赵含章求种子。

看在卫玠拖着病体的份上,赵含章给了幽州不少的种子。

北宫纯就不一样了,他不会说话,趁着在京城贺长殿下周岁,他就每天三趟的出现在赵含章面前,就冲她笑,然后邀请她一起去演武场里练枪,骑马。

他还和赵含章道:“等长殿下长大一些,臣愿意将北宫家的枪法教给她。”

赵含章分配种子的时候就多给了他一些。

祖逖:……

他一言不发,回京处理兵部事宜时在街上碰见赵瑚几次,每次都问他,“七太爷派去西域的商队还没回来吗?”

赵瑚:……

他心痛不已。

三年了,他已经不想着从赵含章手里拿到悬赏的钱了,只希望商队能够平安回来,要是能带回棉花种子就更好了,哪怕拿不到赏金,他们自己种棉花也能赚不少钱。

赵瑚手里可有不少旱地。

碰了几次面,祖逖和赵瑚有了些交情,他这才从赵瑚那里得到了承诺,要是他的商队能带回棉花种子,一定分祖逖一些。

对祖逖,赵瑚还是很客气的,他是冀州刺史,又是兵部尚书,能与人为善,就不必斤斤计较那点小利,赵瑚认为祖逖也是个豪爽的人,不会让自己吃亏的。

赵瑚更好奇的是,“他们三年未回,使团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回来,祖尚书为何会觉得他们能平安归来呢?”

祖逖笑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七太爷是个中好手,应该比某更清楚,商贩走卒,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门路,说不得,他们带回来的东西比使团只多不少,平安归来的人也只多不少。”

赵瑚挑眉,没有否认这一点,他对自己的商队也有这样的信心,哪怕他们三年都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