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苏月禾正在老厂区院子里跟大哥苏柏桥聊天, 随着工厂业务量的日益扩大,苏月禾打算让苏柏桥来负责采购。
毕竟采购部就是个花钱的部门, 他们需要采购的原料又特别多, 目前大部分采购都是靠现金支付的, 还是自己人,比较信得过。
正聊着,办公室电话响, 她去接电话。
是钱主任打来的, 他说要跟新厂长上门拜访。
如苏月禾所料, 上头果真派了一个她熟悉的人来当新厂长。这是她想要的结果。
十多分钟后, 钱主任和新任厂长武进一起来了。
经济委员会的老狐狸们想来想去, 想到了肥皂厂红星分厂的厂长武进跟苏月禾算是朋友,让他担任厂长, 应该能解决目前的难题。
进了苏月禾的办公室,武进也没像往常那样叫她嫂子, 而是规规矩矩称呼苏厂长。
苏月禾笑问:“什么时候上任的?”
武进:“就刚刚,上任第一件事就来您这儿了。”
“快坐!”苏月禾指了指旁边的沙发,“你们老郭呢?”
“他调到图书馆去了。”钱主任没敢坐沙发, 而是拉了张凳子坐在边上。
在图书馆做管理员。
这个职务好啊, 清闲,但老郭估计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苏月禾也不跟他们说客套话:“说吧, 今天带了什么条件来。”
武进有些紧张,他笑了笑,咳嗽了一声,才道:“你们家二妹夫不是想调到县城来当公办教师吗?我就跟领导说了,领导马上跟教育局协调,刚好县二中有位置,你二妹夫的个人条件也符合要求,现在领导的意思是,直接把他档案转到二中,过几天开学就可以上任。”
苏月禾没想到领导们动作那么快,但在她看来,这算不得什么条件。
因为她已经托关系,可以想办法把赖怀民调到县城来,只是她这边速度没这么快而已。
武进这个人特别实在,他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花花肠子,有话就直说:“当然,我知道调一个教师的工作岗位,对您来说,都不是事。但上头直接安排,速度要快很多。这算是见面礼,还有一个更大的礼。钱主任说柒月想要我们厂的洗发水生产线,我们那个洗发水卖的不好,亏损了一大笔钱,上头让我们不要再生产了,如果你们需要,生产线我们可以便宜转让给你们。”
钱主任听完都替武进着急,怎么能说是因为自己不需要了才转让呢,这也太实在了。
苏月禾偏偏就喜欢这种实在,对方实在,她也实在:“武进,我们两家是朋友,你把肥皂厂的洗发水生产线卖给我们,我怕以后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一个把柄。”
武进倒没想那么复杂:“不会吧?我这是为了解决大靖松香的问题啊。”
苏月禾:“你确实是为了解决上一任留下来的烂摊子,但有些人不会这么想。”
钱主任赶紧解释:“不会不会,我们都愿意的,我们是肥皂厂不是洗发水厂,只要能做好老本行就够了,留着这套设备也是累赘。”
苏月禾坚持:“我不想有那么一天,别人拿这笔交易来攻击武进或者我们,说我们借机侵吞了国有资产,这罪责我担不起。”
武进急了,他和钱主任一样,以为苏月禾还想刁难他们,一着急,直接称呼“嫂子”了。
“嫂子,您给我们一个实话,你们这边要什么条件,我尽量去想办法。”
苏月禾早就思考过了,肥皂厂其实没什么东西是她长久想要的,不过目前,确实可以让肥皂厂帮忙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
她道:“你们之前不是提出一个条件吗?老郭在的时候就提出来的条件,我们不要你们的设备,但我们可以出钱,让你们厂帮我们生产洗发水。”
武进脑子还没转过弯来,钱主任诧异了,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果然这个厂长换对人了!
在苏月禾看来,肥皂厂出设备和技术纯熟的工人,这既能快速解决扩产的问题,也不会给人留下侵吞国有资产的话柄,还能给武进一个面子。
一举三得。
钱主任忙道:“这当然好啊,我们正愁这个月没开工,既要养机器设备又要养人,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武进弄明白了,当即感激不尽:“嫂子,您真是!这个我们绝对不能再额外赚你们的钱。”
“说到费用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条件,费用不能高,然后你们赚的钱,要全部作为福利发给工人。”
钱主任懂了苏月禾的厉害之处,没有趁机狮子大开口,问题解决了,上头肯定满意;福利到位了,工人也会感激她,有了工人的支持,这避免了后续很多麻烦。
不要小看工人的力量,郭厂长不就是被工人给拉下马的吗?
武进和钱主任表示没问题,肥皂厂可以全力配合柒月生产洗发水。
接下来的几天,肥皂厂和柒月谈妥了代工生产的问题,柒月出技术、技术工和原材料,肥皂厂只需要出设备和工人,肥皂厂只收取设备租赁的费用和工人的工钱,这快速解决了柒月目前产能严重不足的困境。
而肥皂厂和丰禾的大靖松香采购合同也得以续签,两家满意,皆大欢喜。
哪怕是两条生产线加大马力生产,依然没办法满足广大市场对苏禾洗发水的需求。
这算是打开了内地市场洗发水的第一炮。
人们从此慢慢抛弃了用皂角、传统洗发膏和香皂洗头发的习惯,开始接受和使用洗发水。
接下来的几个月,柒月赚的盆满钵满,为了解决全国运输难题,苏月禾决定到其他地区开设分厂。
对于在哪里开分厂的问题,各部门领导开会展开了激烈讨论。
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去南边和东边,无论从气候的角度还是目前经济开放的程度,都更应该去这两个位置开设分厂。
南边去广州深圳,东边去上海。
想想要去大城市开场,大家的热情都多了几分。
对于去外面开厂的事,方运红是比较消极的,因为离开了青城县,她能预见,以后她在柒月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到了大城市,会有新的管理人才进来,而自己年纪也不小,已年届五十,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龄了,虽然她不可能退,但怎么去跟年轻人竞争?
更重要的是,她担心盲目扩张,特别是去大城市,成本会扛不住,这对刚刚起步的柒月,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中途出个什么意外,说不定会把柒月压垮。
“我们是不是谨慎一点比较好?贸然去外地开厂,成本是不是可控?我担心到时候我们会很难掌控外地分厂的情况,平常出了什么紧急的事,还可能鞭长莫及。”
苏月禾知道方运红担心的是什么,但对于到外地设厂的事,是个长远路线,对此,她非常坚持:“大本营目前还是在青城,研发也在这里,外地工厂只是负责生产和销货。我们这里是山区,铁路公路水路的交通都不发达,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货物运输肉眼可见越来越吃力,到外面建厂,压力肯定会有,但我们不能就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到外地扩厂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