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嘘!豪门由我造![年代](255)+番外

苏月禾微笑着收回目光,夹起了一只虎皮凤爪,“我是说《香梨周刊》的那个记者,好像叫水星。这个凤爪好吃,我来了几天,每天吃都吃不腻。”

但是“甘愿做外国人的狗”这几个字,在何光耀的耳朵里回旋,声音挥之不去。

特别是,苏月禾还是盯着他,笑着说的。

真是敢怒不敢言!

同时又不免疑惑,苏月禾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第89章 大戏

包厢房门敞开着, 对面包厢在起哄让一对新人喝交杯酒。

苏月禾轻轻一句“甘愿做外国人的狗”,让本就没几个人的饭桌上顿时安静了几秒。

苏月禾自顾吃着虎皮鸡爪,珍妮和何光耀互相看了一眼,都心虚地没说话。

只有作为中间人的高爱媛跟高亚梅聊天聊的尽兴, 两人都姓高, 还特为此喝了一杯。

在两位高姓妹子的活络之下, 餐桌氛围总算好了些。

苏月禾刚骂了别人是狗,又没事人似的跟珍妮聊天。

珍妮假装不知情, 继续刚才的话题:“我看了《香梨周刊》对你们的报道, 你们想要打赢官司, 还是比较麻烦的,毕竟《香梨周刊》有国资背景,而且他的报道说得模棱两可, 估计比较难判。”

苏月禾:“是啊, 律师也跟我说, 很难打赢, 但是不打又不行, 不打就等于默认了他们的污蔑,所以必须得打。”

“或者你们可以庭外和解。”

“怎么庭外和解?”

“看你的需求, 你是要对方道歉还是要赔钱。”

苏月禾笑了笑道:“能不能两个都要。”

“那就谈。”珍妮其实就是想拖延柒月和《香梨周刊》诉讼的时间,拖的越久, 对柒月就越不利。

负面舆论最佳的处理时间就是即刻、马上,拖的越久对负面消息承受者影响越大。

等拖个一年半载之后,无论是什么结果, 对于柒月来说, 都没有太大意义了。

到时候市场可能已经被竞争对手占据,而老百姓对苏禾洗发水有毒的偏见已然形成, 偏见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很难消减。

但人很容易当局者迷,没办法在事件发生时看到时间的紧迫性,特别是没有危机处理经验的人,所以,珍妮和何光耀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劝说苏月禾跟《香梨周刊》慢慢谈厅外和解。

目的就一个字:拖!

何光耀见苏月禾似乎真的只是针对《香梨周刊》,也渐渐纾解情绪。

“如果苏小姐想要谈,我们跟《香梨周刊》有广告合作,我跟他们的主编也认识,我可以帮忙牵线。反正先沟通沟通,你们也不吃亏。”

苏月禾:“我考虑一下。”

“那你考虑好了,告诉我们。”何光耀吃着酸萝卜,小声探问:“苏小姐刚才说,《香梨周刊》的记者是外国人的狗,这话怎么说?”

“你们看他写的报道了吗?先肯定了外国产品的安全,然后借此贬低我们,你说他是不是外国人的狗?”苏月禾说着笑了笑,“你们别误会啊,跟你们无关,你们的产品确实好。我就单纯说这些迷恋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的人。”

“没有没有,没误会。”何光耀违心笑道:“来来来,我们小酌一杯,大家都随意。”

苏月禾举起小小的酒杯,今天喝的是白酒,这边酒桌文化还不错,不强迫人喝酒,大家都是随心所欲的,想喝就喝。

散席之后,高爱媛送她们回酒店。

的士车上,三个女人一路畅聊,高爱媛邀请她们去香港玩,她可以请假作陪。

“香港的夜景很美,你们去了,才能感受得到。这是广东比不了的。”

苏月禾笑着说:“去香港比较麻烦,得要有担保才能□□。”

高爱媛仗义道:“我给你们担保,我爹地的公司也可以担保。”

“行啊,不过这次肯定来不及了,□□也得回老家办,下次吧。”

“没事,你们跟《香梨周刊》打官司开庭的时候,你办了证来。需要什么证明都可以跟我说,我办好了寄给你们。”

“好。”

苏月禾看向高爱媛,试探问道:“媛媛,你觉得我们跟《香梨周刊》要不要和解?”

高爱媛如实道:“可以谈,但是最好不要和解,和解对你们不利,拖的时间越久越对你们不利。而且真和解了,消费者可能还更怀疑,你们的产品是不是有问题。”

这个苏月禾当然懂,她就是想看看高爱媛会不会给真心的建议。

从高爱媛的回答可知,她跟何光耀不是一伙的。

苏月禾握住高爱媛的手,笑道:“谢谢你的建议。我今天去了你们的工厂,说实在的,真被你们厂里的先进设备震撼了。”

“哈哈,我看出来了。”

高亚梅明白苏月禾要问什么,她趁机问:“媛媛,你知道你们厂的那套设备是哪里采购的吗?”

“那是德国厂家的设备。”

“贵吗?”

“一套设备好像要三十多万美元。”

现在一美元相当于三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一套进口设备要上百万,比柒月现在用的国产设备贵了五六倍。

但是产能提高了不止五六倍,所以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高爱媛看苏月禾若有所思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她问:“你们想要采购吗?如果你们要采购,我可以帮你们问问联系方式。”

苏月禾也不客气:“好啊,麻烦你先帮我们要到联系方式,我们内部讨论一下,要不要采购。毕竟价格有些贵,我们现在资金挺紧张的。”

高爱媛答应的爽快:“那我明天帮你们问一问。”

小高忙从包里拿出纸笔,写下电话号码:“这是我们酒店房间的电话,媛媛你问好了,打电话告诉我们。”

“OK.”

“谢谢!”

“客气啦。”

回到酒店,跟高爱媛告别之后,苏月禾和高亚梅先去央视记者的房间,跟记者们沟通工作,并接受采访。

央视记者明天要回北京了,柒月这边袁娇已经去了北京,后续工作,袁娇会跟他们沟通。

*

第二天高爱媛把德国设备公司的联系方式告诉了苏月禾,苏月禾当即在酒店找了翻译,发传真给德国公司询价。

很快,对方传回了报价和设备结构图。

报价折算后是92万人民币,需要通过香港的一家公司购买。

苏月禾拨通了柒月办公室电话,她问香姐,目前柒月账上有多少钱。

香姐是被叫到市场部办公室听的电话,手上没拿账本,她只能说个大概:“今年收入多,但支出也多,建家属院花了大几十万,扩建厂房、原材料备货花了上百万,买地建新厂和采购设备又花了上百万,还有广告支出也是大头,目前盈余大概有两百二三十万。”

足够了。

厂子规模越建越大,可就是存不住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苏月禾问:“三乡新厂区订购的设备付款了吗?”

“还在走合同,没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