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禾早有准备,她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沟通问题就是要直接才高效。苏厂长您尽管说。”
苏月禾:“第一点,我们是不是需要在沿海港口附近开一家朗晴的全新工厂专做出口外贸?”
林翰道:“这个需要的。最好地点选在广州或者上海附近,关于选址,只要你们选定了地方,我们负责跟当地政府沟通接洽批地批建等相关手续。”
苏月禾点头:“我们应该会选广州附近。因为明洁在那边有大型工厂,相关的配套会比较齐全。”
“可以,这个我明天就让同事去沟通。”
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苏月禾真喜欢,她继续道:“我们之前不是跟明洁打过交道嘛?他们国外品牌,非常注重讲故事,知道怎么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既然国外的消费者吃这一套,我们就得学起来。所以我们要找相关的广告公司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广告公司,不能找国内的,要找熟悉国外消费者的跨国4A广告公司。”
林翰很诧异,他没想到苏月禾懂这个,“跨国4A广告公司当然好,但是很贵,这可是要花大价钱啊,你们的资金能够承受吗?”
苏月禾当然知道跨国广告公司贵:“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费用是贵,但有跨国广告公司帮忙推广,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说着她看向樊刚,“樊主任,有补贴吗?”
樊刚笑道:“国家也很困难啊,我们提供渠道和资源,至于资金嘛,还是要你们自己想办法,可以贷款,我们可以帮你申请。”
苏月禾点头:“好,我们资金不够的话,那就贷款。不过前期只要海外市场能启动起来,在欧美赚钱后,直接付款给广告公司,那是最好的。”
“如果是这样,你要把广告成本也算进去,欧美市场的定价就不能便宜。”
苏月禾这段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国外案例,她明白:“广告公司会出价格建议的,如果是这样,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签订广告公司,因为产品包装也是广告的一部分……”
林翰听苏月禾说的话这么专业,就知道她是有认真做相关研究的,接触了几家上了“郑和计划”的厂家,只有柒月的老板,对国外的研究最透彻,沟通起来最不费劲。
他拿本子快速记下:“好,这是第二个马上要沟通的事。”
苏月禾继续:“郑和计划的这些产品出海,不需要在国内做什么宣传,但各产品都需要在国外进行大量的推广宣传,搞好媒体关系非常关键。前段时间,我们苏禾洗发水,就差点因为国外企业利用国内媒体对我们进行攻击而吃大亏。国内尚且如此,那到了国外,指不定还会遇上更加不择手段的对手。”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时期,媒体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通过一些比较隐蔽的渠道,渗透进国外的媒体,就好像别人渗透我们的媒体一样。不过我们不需要给国外的人洗脑,我们只是为了预防竞争对手发布一些对我们不利的攻击,只有掌控了宣传的喉舌,我们才不至于太被动,才知道怎么反击。”
林翰听完,这个问题可不是他能解决的,他看向樊刚。
樊刚笑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欧美人对我们警惕心特别重。”
苏月禾放低了声音:“我知道不容易,这种渗透应该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可以在国外找一家小公司或者小组织,以公益组织的名义培养起来,我愿意长期出资。师夷长技以制夷啊,不能只有别人渗透我们,我们也要去对方地盘,种下几根铆钉。万一真的以后有舆情危机,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还是企业层面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这段话让樊刚对苏月禾瞬间肃然起敬,用公益的名义渗透到国外,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他重重点头:“苏厂长,您说的这个事情我听进去了,我回头一定仔细跟领导沟通。”
“谢谢樊主任。”
“不,应该是我谢谢您才对,苏厂长,您跟别人不一般,您这境界,我相信,您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企业家。”
“樊主任,您真是谬赞了。我也是思考了很久,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提出来的建议。”
大家畅聊了五个多小时,沟通才结束。
樊刚在青城县呆了两天就离开了,之后的工作,由林翰和另外两个外经贸的工作人员留下来指导和配合柒月的工作。
柒月成立了外贸部,从广州招聘的外贸人才张雪丹任部门主任,广州佛城分厂也快速建起来,预计明天3月能开始投产,之后开启外贸长征之旅。
与此同时,苏月禾全资公司正式注册,取名“富安市苏氏风禾股份有限公司”。
苏月禾拿出了百分之十的股份给予“优秀老员工”进行激励。
跟别人只给管理层分红不一样,她分红的目标囊括了全体职工,不管你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只需要入职时间够长,只需要在你的岗位上表现优异,就能分到干股。
当天用红榜贴出“股东”名单的时候,在柒月的宣传栏上,整整贴了三张红纸,根据每人贡献,给予了不同级别的干股。
像方运红、段玉卿、曾凡和王惠珍等人拿到的股份是最多的,他们每人拿到了上万股股份,最少的职工,也拿到了500股。
根据他们自己私下偷偷计算,年底每股至少能分红1块钱。
也就是说方运红等人一年至少能拿一万多的分红,在这个年代,那是别人十年的工资。
普通员工拿到的分红,也是别人一年工资。
而且随着企业壮大,以后可能会越分越多。
这事在青城县乃至富安市都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原来民营资本真的是可以共同富裕的。
从此以后,柒月的岗位跟朗晴一样,一岗难求。
第99章 抉择
梁正烽正式改名叫万正烽, 他为此印了名片,准备带到北京去。
印名片还是苏月禾给梁正烽的建议,现在国内用名片的人很少,递名片的习惯还是改革开放后, 港台商人带来的。
这天晚上, 苏月禾帮忙收拾行李, 金娣嬢嬢打的毛线衣,她给他放进了行李箱里。
“厚一点的棉衣你去到北京再买吧, 那边款式也时髦一些。”
“不用带太多衣服。”万正烽把相册重新整理归类, 他要带一份相册去北京, 他拿出两人的第一张合影,笑道:“我们结婚时候拍的照片,傻傻的。”
苏月禾瞄了一眼, 是领证那天在县城照相馆拍的, 她笑:“是有点傻。转眼多少年了?”
“7年。”他道。
“时间过的真快。闹闹都五岁多了。”
万正烽看了看照片, 又看了看镜中的他们, 颇为自信:“其实我们变化也不大。”
“自恋。”苏月禾笑着把几双袜子给他放进箱子里:“袜子你最好也重新买, 这个不够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