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恶毒女配不洗白(穿书)(84)+番外

可惜她那时候位分低,又不是先帝心尖尖上的人物,宫里的人待她并不尽心,她最后一个孩子生了病,一直在起热,御医们推三阻四不肯来,宫人们也不肯给她行方便。

她抱着她的孩子哭了一夜,次日清晨,她小小的孩子身体凉了。

自那之后,她便不再要孩子了。

六皇子遭遇的事情,让她忍不住那个被御史宫人们生生拖死的可怜的孩子。

而李泓模棱两可的态度,更是让她想起薄凉的先帝。

到底是先帝的种,做了皇帝,便变得跟先帝一样只顾眼前利益,半点亲情也不要了。

丁太后的失望溢于言表,李泓擦着额角的汗,周围无一人敢上前劝说丁太后。

不知道过了多久,翡翠捧了一杯茶过来,柔声劝解着丁太后。

翡翠劝了好一会儿,丁太后面上方好一些。

大长秋被拖出去行刑,翡翠让掌事的宫人们前去观刑,免得日后又出这种刁奴欺辱天子皇嗣。

至于以后谁接任大长秋,翡翠则推荐以前伺候长公主的那个名唤元宝的内侍。

翡翠给李泓解了围,她的话李泓自是无不应允,不过半日时间,宫内便完成了交接。

杨奇文听到这件事时,元宝已经继任了大长秋,他想打听宫里的事情,素日里对他笑面相应极近谄媚的宫人像是变了人一般,个个冷若冰霜不说,还一问摇头三不知,半点消息也不曾透露给他。

杨奇文深感奇怪,下意识便觉得是程彦在后面捣鬼,便让人查程彦近日的行程安排。

不多会儿,下人来报,程彦这几日一直在盯着精钢炼制盔甲,莫说去给丁太后吹枕头风了,她连钧山离宫与皇城都不曾踏入。

杨奇文捋了捋胡须,想来想去,也没想出来个所以然。

但大长秋死了,便断了他与薛妃的联系,对他与薛妃以后的合作,怕是极为不便,此事纵然不是程彦做的,得益人也是程彦。

杨奇文心中有气,面上便露出了几分,冷声道:“再好的盔甲也无用,时间到了,谁也保不住李夜城!”

下人连声应是,心里却颇为不屑。

杨奇文要害李夜城,不仅仅是因为李夜城是程彦的臂膀,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杨奇文年轻时也上过战场,与李夜城的大胜北狄不同,杨奇文接连大败,甚至还被北狄捉了去,做了俘虏,后来百般讨好北狄,又让家里送了无数金银财宝,才得以回到大夏。

这些事过去了好多年,知道这件事的人大多被杨奇文灭口,至于没有被灭口的,畏惧杨奇文如今的权势,也不敢乱说,故而世人并不知道此事。

李夜城对战北狄屡立战功,可不就是惹了杨奇文的眼,让杨奇文恨不得除之后快。

不过主子们的事情,不是他一个下人能够置喙的。

下人又道:“大长秋已死,他的家人也受了牵连,如今求到相府门前,不知相爷如何处置?”

杨奇文厌恶道:“这种事情还需要你来报我?速速处理了。”

下人称是,眼皮跳了跳。

——大长秋这般敛财,还不是因为杨奇文好财,把大长秋逼得太紧,实在没了办法,才把主意打到六皇子身上。

可饶是如此,杨奇文仍嫌不够,催促他尽快送钱过来。

大长秋心中郁闷,便喝了点酒,意识模糊间,小巧撞了进来,这才生出了许多事端,把自己的命也给搭了进去。

可说到底,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杨奇文,大长秋不过是替他送了死罢了。

丁太后并不是一个精细的人,若换成其他人,只怕早就追根问底,将杨奇文扒了出来。

如此又过数日。

天气越来越冷,关外的河水结冰,草地枯萎,北狄的牛羊没有吃食,便又入关抢劫。

战报传到华京,长公主带军出征。

程彦前来相送。

李夜城一身精钢打造的盔甲,分外英武,寒风烈烈,他拂了拂程彦被风吹乱的发,道“大长秋之事你虽然做的隐秘,但杨奇文此人凶险莫测,纵然查不出什么,也会将此事扣在你身上,你要多加小心。”

程彦笑了笑,道:“知道了。”

“倒是你,别忘了我说过的话,只许败,不许胜。”

她原本没想到除去大长秋的事情能有这般顺利。

全赖小巧是位狠人。

小巧是六皇子的人,若事情闹得太大,她一个受了阉人侮辱的人,必然不能再伺候六皇子,可小巧不顾这些,仍是将戏演了十成十。

归根结底,是大长秋太过贪婪,威胁到了六皇子的身体,若不然,小巧也不会冒着自毁前程的威胁去做这件事。

幸好,六皇子哭闹着离不开她,丁太后无法,只得下了封口令,不许旁人外传,这才将这件事压了下来,小巧仍是六皇子身边的大宫女。

李夜城漠然点头,道:“听你的。”

只这一次,他不听程彦的话。

程彦在华京太难了。

外有杨奇文虎视眈眈,内有薛妃添油加醋,世家们又因她种出来的粮食抢了自家的利益,对她颇为不喜,若他不尽快成长起来,程彦的日子会越来越艰难,甚至丢了性命。

无论是杨奇文,还是薛妃,又或者是李承璋,他们都不会容得下程彦。

他的阿彦,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才算真正安全。

那个李斯年曾与他提过的,古往今来从未有女子到达过的位置。

为了那一日,他与父亲一样埋骨青山也无妨。

他组建的胡人军队名唤陷阵营,冲锋陷阵,九死一生。

第51章

送大军出征后, 程彦的心思便大部分放在种植红薯上面。

杨奇文与薛妃的事情,由李斯年在那看着。

李斯年在三清殿,精通各种阴谋算计、天家阴私,比她一个半路出家被迫参与夺嫡的人看问题要一针见血。

把这些事情交给李斯年, 她放心得很。

尤其是, 在与李斯年吵完架和好之后,她与李斯年的关系越发亲密了。

许是怕二人再闹矛盾,李斯年没再与以前一样, 心中存着自己的小九九,时不时坑她一把, 而是全心去做她的事情, 把她的事情当做自己最为重要的事情去做。

这种态度让程彦对李斯年改观许多。

改观只余,又觉得颇为奇怪——旁人都是越吵越生分, 她与李斯年倒好, 越吵架,便越亲密无间, 设身处地为彼此着想。

想到这,程彦忍不住笑了笑。

这也算另一种形式的不打不骂不交心吧。

这样也好,李斯年有经天纬地之才, 有他在一旁保驾护航,她的路会好走许多。

当然, 李斯年待她如此, 她也会努力达成李斯年的愿望——认祖归宗, 恢复天家宗室的身份, 而不是做凌虚子的徒子徒孙。

这日程彦看荒地上种的番薯,番薯涨势良好,再等一个多月,便能丰收了。

临近隆冬,大夏冬季多雪灾,今年的粮草虽然丰收了,可到底不能让大军全部带走,要留一部分作为赈灾用,免得关外的北狄还未打跑,关内的百姓便先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