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301)+番外

现如今涌出这么一批人,怎么可能要是诚心诚意给宝玉造势的?

明知道,凭宝玉的资历,能被提拔为禁卫总兵已经是前无古人了,想要再兼兵部尚书,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就算十六再觉得宝玉能干,足以胜任这个职位,也不得不承认,人在朝中,哪怕自己现在是皇帝,也得按照规矩来提拔人。

这么看来,这样抬高宝玉,倒是有几分捧杀的意思。

十六第二反应就觉得很愤怒:自父皇在位期间,官员的提拔都是有例可循的,或者是从外放回来、曾任一方要员、资历足够的官员;或者是直接从原部左右侍郎中挑选能者居之。

偏偏到了自己这里,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人选,弄得京城沸反盈天。

他将密信一点一点撕碎,终于是慢慢冷静下来:不对,这事儿,不止这么简单!

十六毕竟是半路出家做了太子的,不如朝臣们老奸巨猾,他想到前些天,和宝玉一番开诚布公的交谈之后,两个人都轻松而坦然多了,又恢复了在江苏时候做事的默契。

那时候,十六就把传信进宫的方式告诉了宝玉,目测从那日起,御膳房就该惊讶于陛下对于驴打滚这道点心的喜爱了——而初一,默默擦泪:【万岁爷,奴才虽然喜欢甜食,可是也耐不住三天两头一碟子驴打滚啊!】

今次,十六收到宝玉来信,就在心底涌起了遗憾之情——虽然我觉得我的好兄弟是最棒的,可是为了不让你成为众矢之的,我还不能给你升官哦!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提升自己吧!便是这么想着,十六提笔就刷刷地画出了朝堂上如今三派人的简图,中立观望之人最多。

晚上,宝玉就接到了十六发回来的密信。话说回来,如今他俩做笔友如此不亦乐乎,还是因为宝玉主动要求安插个暗卫进荣国府来,方便自己和十六商量一些事体——这也是宝玉留一手的打算,虽然现在十六对自己全然信任,可是三年五年十年之后的情况,谁说得准呢?

有时间,不是宝玉太无情、太现实,而是他心理年龄摆在那里,和纯天然的十八岁少年毕竟不同,感动过后,理智还是很快就回来的。

二十五六岁的十六,在宝玉眼里也就是晚辈,还是从小看大的晚辈,宝玉不希望以后两人之间的关系恶化,将先前那番掏心掏肺的交谈变成笑话。

更深露浓,宝玉撕碎密信,日常打坐调息、检查子蛊。

…………………………

次日朝会,诸事皆了之后,十六开口了:“朕昨日听了一个笑话。”

【这是正事说完了,陛下打算让大家轻松一下么?】百官心声如上,于是打定主意,不管陛下待会儿说的笑话好不好笑,都得捧场。

只听闻金銮殿上的十六开口:“朕听说,贾瑛要兼任兵部尚书了。诸爱卿以为如何?”

【……如何?不能够啊,这才刚刚浇了油,怎么陛下就知道了?】有部分人倒是隐约知道陛下自有消息渠道,另一部分蹦跶得最欢的小喽啰倒是还没有到知道暗卫的层面。

两位阁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陛下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阁老都没开口,其余人等也打算暂时围观。

瞬间冷场的场面叫石昆心里一阵发紧。

打破僵局的,是还在等人上任办交接的郭尚书,也是新出炉的承恩公。应该说,此时此刻,最无欲则刚的人就是他了:“陛下,臣有话说。”

“郭尚书请讲。”

第152章

郭尚书的意见更加简单明了, 既然兵部尚书的候选人一事弄得这么满城风雨、纷纷扰扰, 与其拖下去传出更为荒诞可笑的传言,使得人心不稳,不如当朝叫人举荐,再由吏部筛选之后给陛下和阁老定夺。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本是同等地位的, 六部尚书也皆是正二品, 但是既然排名有先后,职权的大小自然也就有不同。

这, 便是从先皇登基后十几年左右开始,扬文抑武、打压武将的举措有关了, 毕竟弓马安天下, 而文人治天下。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而兵部尚书则是由吏部掌管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虽然任免条例中说,不限文官武将出任并兵部尚书,但是只要有人细心观察, 便可发现,这四十多年来,除却前十年,后头的时间里, 大多时候兵部还是由文官领尚书衔。

你想啊,武官的管辖部门头头居然是文官!

或者说,即便是个武将, 但是他平日考核居然是由吏部记录的……明明就是同级,可是吏部天然的职权叫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六部之首!

当然,此处暂不发散六部地位的不同。

郭尚书提出这决定之后,十六眼睛扫过下头一圈,然后问诸位有没有异议。

自然是……没有的,两位阁老没意见,其余五位尚书也没意见。

郭尚书的提议才是选拔官员的合理途径,因为皇帝和谁关系好,谁就能位高权重、升职加薪——那是亡国之兆;也不是谁在民间更有声望,谁就能手握权柄、统帅三军——又不是科举之前的察举制。

十六点头:“既然如此,今日诸位爱卿便畅所欲言,将想要举荐的人说一说吧。”

这么看着新帝,倒是挺好说话的样子。

兵部左侍郎石昆和右侍郎童管都被人举荐了,另有一回京叙职的韩姓的参将也被武将这边的人举荐。

一共便是三人,三选一,没毛病。

若是韩将军被选中,则左右侍郎依旧保持原官职;若是从左右侍郎里选了一个升为兵部尚书,则恰好韩将军又可以出任侍郎中的一个。

你看,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根本就没有宝玉什么事儿。

不只文官那边没人举荐贾瑛,就连同为武将的那些将军都不看好宝玉:这这这太年轻啦,要是真这个年纪就做了尚书,叫那些熬资历的人心里怎么想?大明疆土太大、有才干的人也太多了,只偏偏他贾瑛运气好,早年和还是皇子的陛下有交情,不然哪里有落魄国公府一黄毛小子出头的机会。

十六见下头热烈讨论一阵子之后,给出了候选人,笑眯眯地说:“怎么没有贾瑛呢?可见朕近日听见的,确实是笑话了。”

蔡阁老往前一步,回禀道:“贾总兵年轻尚轻,恐难担当此重任。”

“哦?哦……”十六和善笑笑,没再说话。

就在众人觉得这样公开、公平、公正地在三位有资历、有经验、有年纪的候选人之中选出一人出任兵部尚书就是最好的办法时,有人……举荐了贾瑛。

【我滴个亲爹娘?是哪个不长眼的?是想要拍陛下龙屁,还是想要叫贾瑛丢人?】

众人纷纷回头看,看到开口的人是谁之后就觉得正常了。

【哦,是李晏那个脾气比茅坑里的石头还硬还臭的人啊。他绝对不是会溜须拍马的人,也不会是想要真心举荐贾瑛。一定是看不惯前一阵子贾瑛被吹捧成旷世英才的样子,想要叫贾瑛出丑吧?】因为同朝为官多年,大多数的人都深知李晏的脾性,那可是肃亲王监国时候都不给其面子的人,于是便理所当然地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