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434)+番外

郝老大又补了一句:“你也莫要太过担心了,我听闻,陛下有意叫林大人任职西北,主持榷场事宜,此事尚在议中,若是成了,我去哈密之后行事,又多了几分底气。”

宝钗听完,心惊于自己露出了细微的表情就被夫君猜到了所思所虑……然后笑笑表示明白了。

…………………………

八百里加急入京又出京,果然和郝老大说的那样,圣旨册封林如海为西域承宣布政使,兼西北巡盐御史。

从品级上来说,高升一级,整个大明,巡抚无定例,约摸是三十人左右,品级从二品;承宣布政使统共十三人,品级为正二品。

然而,西域的正二品和江南的从二品……就算陛下给林如海加封了劳什子的西北巡盐御史——且不说又是西北与江南之间的巨大差异,就说另一点好了,多年来只听闻巴蜀有井盐,从没听说过西北产盐!

当然,以上后来那一点证明古代消息不灵通尤其适合啪啪啪打脸,西北的咸水湖不少,也有地下卤水,原先就悄悄摸摸产私盐的来着。后来经林如海整改,又有西北马家的配合,倒是给西北的盐打出了名号,此为后话。

现在,使团一行人面临的问题就是——回程了,没错,要回程了。可是……原西域承宣布政使,隐形人似的,多年被拜牙压制住的人物这一回也要入京,是请罪去的,一同走的,还有沙洲卫、赤斤蒙古卫的驻军将领。可以说,使团出使瓦剌这一趟,走过的地方,有不少文官武将都落马了,堪称使团干了钦差的活儿……

【林大人就地任职了哎呦喂!那岂不是走的时候直接就不带他一起走了?】

侯俊即拿眼神瞄了瞄冒炎章:【感情回程的时候,这小子倒是要当大了。】

宝玉却已经开始盘算,老丈人在西北,除了需要注意身体健康之外,别的也没啥呀!毕竟,在宝玉看来,这个未经过过度开发的世界里,几乎指哪儿,哪儿都是蕴藏着无线财富的宝地。想来岳丈大人为官多年,自有一套,民生政绩是不愁的,自己只需要替他准备一些上好的药材,配一个医术过得去的大夫,也便是了。

倒是另有一点,毕竟宝玉更加了解十六,抽空提醒了林如海:【如今陛下为着西北的安稳,叫人押解拜牙进京之后,倒是不会马上着手明面儿上调查甘肃巡抚文进的事儿了,但是既然当初咱们就反馈了甘肃一地抑制汉人的情况,早早晚晚,陛下都是要彻查此事的,您老日常悠着点,马家亦是回/民,能用,但是不可太过依赖。】

当然,宝玉说的比较委婉,不然挺起来,倒是好像没大没小的。

林如海领情。

如此一来,其实林如海肩负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虽然不舍京中的女儿,但是大丈夫达则兼善天下,在林如海眼里,百姓和社稷,也是相当重要的。

【再说,如今陪着玉儿过日子的,是眼前这个臭小子!】

翁婿两个对视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于赤斤蒙古卫分别。

宝玉带着使团众人,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因东行不少路段可乘顺流而下的船只,硬生生在八月中秋之前,赶到了京城。

当然,中途也和去哈密赴任的郝老大打了照面。

第247章

宝玉一行人不说老马识途, 也是熟门熟路, 加上自西往东去是顺水的路多,故而比来时快的不是一星半点, 七月中旬的时候,在延安府, 就碰到了赴任的郝老大。

当然,论理儿, 宝钗没法见前头的宾客的,不过前几天,她落落大方地同郝老大说了,届时希望能嘱托表弟几句话,叫他帮着照看一下家里。

郝老大又怎么会不同意呢?即便宝钗不说,他自己也会替岳母和大舅兄操心一下的。毕竟宝钗自为郝家妇之后, 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周到,不仅是叫郝老大体会到了有老婆关心衣食住行的便利, 就连高大高二都觉得, 这嫂子好!没得说!细心又周到!将心比心,郝老大也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呢对宝钗好一点,譬如说先前和她微微透露一些前头朝堂的事儿、譬如说出京之前还特意陪着宝钗回娘家住了几日……

是故,延安府碰头, 郝老大特意请了宝玉去驿站自己住着的院子喝杯茶——为啥是请宝玉过来而不是带着宝钗过去?自然是因为使团不仅带着从前哈密卫汉人驻军代表络腮胡老陆、污点证人大义灭亲的拜牙夫人、随行入京请罪的原哈密都指挥使、马宾鳌拼着人情厚着脸皮带着商队尾随美其名曰去京城见见世面、还兼职押送着拜牙等人,整个队伍巡逻站岗放哨都严密得很,估计就连苍蝇,没有贾总兵和侯参将的准许都难飞进去。

郝老大忖度着, 自己可别去给添乱了。

宝玉欣然赴约,时隔大半年,再见郝老大,对方却成了自己表姐夫,也算是缘分了。

不过因为习惯使然,郝老大对着宝玉可不敢摆表姐夫的谱儿——就连京城里那个上岗多年堂姐夫孙绍祖也不敢好吗,更何况原先就欠着宝二爷救命之恩的郝老大呢。

两人小酌了几杯,宝玉提点了郝老大,西北那边并不单纯的情况,建议郝老大可以用好即将恢复军籍的从祁连山下来的那些人——毕竟作为京城空降过去的镇抚,没什么根基人脉,还是要学会借力才好。

而郝老大,也趁此机会给宝二爷讲了讲这段时间京城发生的一些事情,虽然有很多事情,在笔友十六用暗卫渠道送来的吐槽信里头都有提及,但是郝老大的角度,毕竟能知道一些十六不曾听闻的消息,譬如说近来京城有传文忠郡王侧妃所出的水桢颇为机敏,多次被文华殿的学士夸赞颇有其父之风等等。

从十六嘴里说出来,便是“你姐姐生的儿子咋不像你啊,不是说外甥像舅的么,我上回去文华殿瞧了,长得瘦了吧唧的,骑射也一般,就读书还行吧……不拉不拉不拉。”

当时宝玉的回信是:“哦,他不只我一个舅舅。”【您忘了我大哥哥是文科举的传胪了么?】当然,其实严格来说,水桢礼法上的舅舅,应该是前皇太孙正妃小胡氏的兄弟才对。

此时不纠结于规矩。

宝玉今日从郝老大嘴里听到的,却是关于文忠郡王府的一些传闻了,说贾侧妃仗着娘家硬气,在府中颇为跋扈,就连郡王妃也要避让三分——不是直接说的,但是捕风捉影的,就是这个意思。别人一想,是啊,山阴胡氏听着名头响亮,实则前朝的时候家里人就死得差不多了,现如今朝堂上活跃着的人,可没荣国府多!

宝玉也谢过了郝老大的提醒。

说完严肃的正事,当是讲点家事了。

郝老大提了两句——既然说家事了,要么让宝钗做几个拿手小菜来?

听懂其中意思,宝玉也不会拒绝,总归人家丈夫在呢,喊妻子出来见见妻子的表弟,也无需避嫌。

宝钗是聪明人,她知道自己现在的婚事,宝玉表弟出了力,在婚后两个多月的此时,也挺感激宝玉提点了姨妈这回事,心知事事麻烦宝玉表弟实则是不应该,但是谁叫家里有个耳根子软的亲妈和行事冲动的亲哥哥呢,故而寒暄几句之后诚恳无比地请托了宝玉以后能在百忙中分神看顾一下自家人,作为回报,哈密榷场开了之后,薛家行商自然是要给宝玉分干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