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黛玉犯困了,便去小眯一会儿,正此时,钱嬷嬷和王嬷嬷把整个院子里的丫鬟都集中起来,全部敲打了一遍,譬如说,贴身伺候奶奶的几个丫鬟,一概不许熏香抹粉;负责小厨房的厨娘等人,每日检查食材新鲜与否,另有一份严禁出现在小厨房的食谱,譬如羊肉兔肉这些需要孕妇忌口的,绝对不允许出现;杂使的丫鬟婆子更加要警醒,院子的道路上,绝对不能有积水和青苔,一旦发现偷奸耍滑的,直接赶出院子……
赶出院子这一点,真叫众人悚然一惊。阖府上下都知道,再没比二爷院子要得脸的活计了,二爷和二奶奶都不是苛刻的人,钱嬷嬷人品正,一等二等的丫鬟也不会欺负下头三等、杂使的人。要是被赶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使力气填了空进来,那可真里子面子全没了。
二等及其以下的丫鬟并婆子散去之后,钱嬷嬷和王嬷嬷留下了一等四个丫鬟。
钱嬷嬷道,奶奶有孕期间,众人须绷紧了皮,好好照顾,日后自然有赏的。
要说雪雁,真是……没等钱嬷嬷钓鱼执法问几个丫鬟将来打算呢,她就蹦出来说想要为奶奶分忧解难。这下子好了,原本七八分确定的事情变成了十成十,紫鹃不知道以后宝二爷会不会收通房,但是现在,雪雁肯定是不会被留下的。
…………………………
之后的日子,荣国府的主子下人们过得忙碌且充实。
先是放了一批真心实意想脱籍的丫鬟,讲真想脱籍的丫鬟并不多,出乎意料的是,老祖宗身边的珍珠也求了恩典,家去了,要知道老祖宗身边的一等丫鬟那可是了不得了有脸面,吃穿用度比小官之女都要强;另一个例外的,就是二奶奶身边的大丫鬟雪雁,因为宝二奶奶仁慈,让她回姑苏和家人团聚去了。
王熙凤私下和平儿磨牙:“那珍珠哪里是傻,分明就是聪明,老祖宗身边最得用的就是鸳鸯了,她不上不下地跟着,还不如趁这次机会得了恩典出去,不仅不需要赎身银子,还得了老祖宗平日给的赏赐,对外说起来也好听,找个平头百姓,做个秀才娘子也未可知!”
又说雪雁:“这个丫鬟,估计就是心大了。”
站在平儿的立场,难免有些替雪雁觉得寒心。
王熙凤嗤笑一声:“日后宝玉有没有通房我不知,但是现在,他是绝对不会纳小的。”
放良积福的事情,便这么过去了,王嬷嬷提心吊胆地守了雪雁好多天,直到把她送上驴车,赶去码头下江苏才放心。这么多天,该说的道理都与雪雁说了,能不能想通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总归奶奶念着主仆一场,从前的赏赐金银细软都让雪雁打包好,日后她回江苏,大可全家赎身出去,也可以单单自己嫁个百姓。
这年头,男奴脱籍,三代方可科举,可是女婢脱籍嫁人,只要不是为妾,那么身份自然就随夫家,若是嫁了官,就是官太太;若是嫁了读书人,日后也许是秀才举人娘子;即便嫁了个杀猪佬,以后儿子念了私塾学了字,依旧可以考科举!
雪雁离开之后,钱嬷嬷同黛玉请示之后,三月被提为一等丫鬟。
…………………………
老祖宗操心头一次怀胎的孙媳妇+外孙女,顺便也替老蚌怀珠的二儿媳担心,敲打了她们身边伺候的人,不止叫冯大夫三五天就来给两个孕妇诊脉,还早早就让李纨去家生子里头找干净整齐的奶嬷嬷,又道,若是找不到恰好那阵子下奶的,现在就要着手去外头买人了;
李纨那边,就比只动动嘴皮子的老祖宗更忙了,幸好她并不是恋权的,很干脆地将王熙凤和探春惜春喊来帮把手——也许和她们三,一个是堂妯娌,两个是姑娘家有很大关系,都不会长长久久管二房事物的。
探春也忙,不仅要跟着嫂子协理家务,还要抽空做些针线,毕竟今年秋天,就是她出门子的时候了。
惜春也忙,本来,她是不想沾手西府家务的,毕竟她觉得自己是东府的姑娘,做这些名不正言不顺,可是谁叫三姐姐也忙得团团转了呢?遂惜春主动担了照顾两只京巴儿的责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三月是王夫人和探春生辰,四月是宝玉及冠。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有二更呀。么么哒,煎牛排吃去了
谢谢摸摸头亲的地雷
第264章
宝玉今年满二十, 四月二十六是他的生辰, 但是因为这一天他还要上朝呢, 故而及冠礼被延后到四月三十,也是朝廷休沐日。
从四月初起,整个荣国府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因为宝二爷不单单是老祖宗的眼珠子,还是当朝二品大员!
我滴个乖乖,府上操持及冠礼也好几次了, 珠大爷的、琏二爷的……可是这二品官儿的及冠礼和前两位相比 , 要是循旧例, 是不是太寒酸了些哟?
负责采买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烧制器皿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修缮的人不敢拿主意、负责制礼服的人不敢拿主意……统统汇报到珠大奶奶那里, 李纨……也不敢拿主意。
所以她要和上头的两尊大佛讨主意。
贾母和王氏倒是有心大办一场的,还想着,就算自己府里人手不够,还有东府贾珍之妻尤氏可以来帮衬、还有贾氏宗族内族人可以来搭把手。
不过贾政和宝玉在这个问题上空前地达成了一致——宝玉说家里有两个双身子的人, 还是轻省一些,免得惊着了;贾政则是日常看儿子不顺眼斯基, 觉得大办及冠礼就是铺张浪费!
贾珠本来也想给弟弟办个热闹的,但是一听弟弟分析, 也投了从简一票。
当然,男主外,宝玉及冠礼前的准备,既定好了规格,那些管事们不敢决断的事情也就能顺利解决了。一切零零碎碎, 同前头的男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只要负责给宾客写帖子就是了。
能收到帖子来观礼的人如下:
老祖宗的娘家史家,以及史湘云现在的夫家卫家;
二太太的娘家王家,以及二太太姐妹所嫁的薛家;
原本自然是要有林家人的,但是林如海远在西域,林家——在京城也没别的主子了,在姑苏的?都和林如海这一支出了五服……
沈千针和他徒弟;
理国公柳彪一家;
孙绍祖一家;
探春未来夫婿孙家;
冒炎章一家;
周博,淮安人士,当年第一个提出水冲地法去盐碱化还得了褒奖的那个小子,亦是武平好友,前些年来京中国子监就学,被武平引荐给宝玉,其父亲是白鹤书院山长。
贾氏族学教过宝玉课业的几位外姓夫子;
武师傅和其子;
宝玉手底下禁卫军中几个高级军官;
……
再加上贾氏宗族内的人。
就算再怎么简,上门来的人也不会少。这还是宝玉坚决不给阁老和尚书侍郎们发帖子的后果,不然这些人就要难办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现在就如蔡阁老那样,叫管事的送一份礼上门,又可以如户部钱尚书那样,叫家里长子去送一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