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534)+番外

李文渊伸出手擦了擦汗:“这一路,确实多亏了贾总兵。”

“哪里,李大人辛苦了。”说实话,宝玉还是很佩服李文渊的,对方固然好名声,但是他在追求自己名声的同时,能够坚持自我,为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便是比另一种虽然好名声但是更好面子的人(譬如贾政)要强多了。至少宝玉知道,但凡换了一个别的御史来,自己想要弄出预警让对方上心并且相信,都需要花更大的心力。

而李文渊那样,愿意坐下来认认真真听一个‘武夫’分析,已然是很不错了。当然,宝玉也知道,李文渊愿意听,很大一部分原因,提出想法的人是自己。

李文渊摇摇头:“别谦虚了,真是多亏了你,不然我这一路,也不知道摔多少次……依你们之见,咱们,来不来得及?”

一旁上气不接下气的钦天监官员和周雨面色都不太好,越是到了这样空旷的高处,他们观测天时受到的干扰就越小,然而这两天,他们所得结论,并不乐观,西偏北方向不时星辰闪烁,恐有大雨将至。

宝玉最近也晒黑了一些,但是在众人之中依旧白皙,他虽不懂看天时,但是自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告诉他:今年黄河中下游……真的很悬。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抢时间修缮河堤了。”宝玉如是说着。

李文渊点点头,对着封丘县令说:“如今黄河的水位已经远超往年了,本官担心,再来一场暴雨或者前头河段来水过多……万一水漫过河堤,未免水入运河,势必要从中牟、兰考、通许选址开口子放水的。这几个县做的准备如何?”

封丘县令面有难色:那三个县的人指定是不愿意的,毕竟他们觉得他们距离黄河远呢,凭啥河水猛涨就要往他们那儿泄……

李文渊一看封丘县令的表情便知了,狠狠地骂了一声:“鼠目寸光!”又转头对宝玉说:“此事,还需要劳烦贾总兵跑一趟。”

因为李文渊要坐镇封丘,封丘县令与那三个县令都是平级,无法说服,李文渊担心自己的政令过去,那三个县阳奉阴违,便打算叫贾瑛带着禁卫军去传令。

宝玉应下。

…………………………

七月初七,本该是乞巧节,女儿家对月比手巧的好节日。但是自本月初起,潼关就开始下暴雨,等到了乞巧节当夜,莫说是月亮了,就连一颗星子都没有,阵阵惊雷响彻天际,是一场一大雨。

降水时间长达三天三夜,到乞巧节,城外黄河水已经漫过了新潼关建成以来之后有过的最高水位线。

潼关的官员和当地驻军章将军倒是开始庆幸:【幸好先前李御史一行人来此,花了大工夫把地下水道和城墙都修缮了一遍,不然城内恐怕还真的会有积水。】

等到七月初八,大雨第四天了,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城中不少房屋已经开始坍塌,幸好当地驻军学会烧水泥之后,因为水泥廉价,不少人家当时都买了这稀罕玩意去修修补补家里的屋子,所以情况比预计的要乐观一些。不少人家都说,等这场大雨过去,自家也要去买水泥盖房子,牢固呢!

再过了两天,七月初十,潼关众人,再也乐观不起来了。

黄河干流潼关河段出现最高洪水位已超出有记载以来最高水位,立在黄河岸边度量水深的巨石已经完全没顶了,而暴雨,仍未停歇。

虽然地下排水道已经被重新修整了一遍,但是即便二十四条全部通畅,也来不及排水,因为排出方向的潼河,已经漫出河道了,此时潼关城内低洼处,积水继续加深。

潼关奏折尚未入京,但是附近河段都已经传开了,说潼关危矣。

一时间,人心惶惶,就怕潼关决堤,殃及附近县城。

镇守潼关的章将军早几日前,翻出李大人留下的防洪策,早早开始组织军中人手灌装沙袋,加固城墙,望着被泡在黄河水里的城墙,章将军万分庆幸原本的青砖皮被御史大人他们给发现揭穿了,若不然,泡了这么久的水,那些青砖墙皮早就泡掉下了,水冲泥墙,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就指望着这水泥,能够坚持到天放晴吧。】章将军知道,城中不少富户在一开始不对劲的时候便跑出城去高地势处避难去了,甚至于,现在城内那些当官的都动摇着想要弃城。

章将军想:怎么能弃城呢?现在,只是水位暴涨而已,河堤依旧稳固,只要继续加强巡防,不间断地补上沙袋,潼关,还是可以守住的。

也许是老天终究垂怜潼关众人,七月十三,大雨停歇,七月十四,天空放晴。

潼关城内积水已达三尺深。

这三尺,是结结实实的三尺,和从前因为排水不畅累积的一尺水深刻完全不同,因为此时地下排水都已经满负荷了,只能一点一点靠着潼河水往下游走使得城内水位降低。

潼关的官员长出了一口气,章将军却开始为下头河段的人担忧……

………………………………

宝玉得令,带着禁卫军去了封丘附近的中牟、兰考、通许三县,果然,先前封丘县令差人来传达李文渊的意思之后,三县没有一个肯照办的。

第303章

六月底的时候, 封丘县令差人与附近的中牟、兰考、通许三县传达了李御史的意思, 然而三县没有一个肯照办的,问起进度, 只在推诿, 说县中并无银钱也无人手等等,又或者说, 正是农忙时节(瞎说)。

这四个县城,中牟和通许靠近淮河支流,其中中牟在前,通许在中,再是封丘,接着是兰考, 这一河段,兰考位于黄河一个比较急的转角东南边,可以说, 若是中牟形式不好, 这三个县中的百姓接下来也无处可逃。

李文渊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便点了宝玉带着禁卫军去,是督促,也是震慑。

宝玉领命,骑着长风, 带着禁卫军,只两个多时辰,抄近路沿着河堤狂奔, 就抵达了中牟县城门口。

宝玉带人,快马赶到中牟县城大门口的时候,中牟县令还正在吃午饭呢,他听闻护送李御史来巡查黄河的禁卫军总兵率人亲临本县,连嘴都是边跑边擦的。

虽然禁卫军总兵是武将,和文官不是一个系统,但是抵不住人家是正二品啊,中牟县令可自觉没那个胆子去得罪。

待到出城恭迎总兵大人,见到对方带着一大群的禁卫军,个个都是龙精虎猛的好小伙子,来势汹汹,中牟县令心下一个咯噔:【这这这,看着是来者不善啊!莫非,竟是要强迫本县配合封丘么?这这这简直是荒唐啊!黄河三年五年就泛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怎地就今年的这位李御史特别挑剔,又事儿多,叫人非得遵从。凭什么因为封丘有可能遭灾,就让自己等县做好为封丘泄洪分流的准备?】

虽然心中不满颇多,但是,禁卫军总兵亲自到来,对中牟县令来说,无疑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对方强硬地要求提前征调了秋季的民夫,去疏通淮河支流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