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爷出仕,也确实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不过荣国府今非昔比,若是大肆宴请,为免轻浮,所以就只是自家人贺了一番。
等到五月端午前,各地武举童试、府试、院试成绩报送入京,两广今年考中的人数较往届翻了三倍,人数仅次于直隶和黑省,成为大明朝本届武科过院试第三、第四多人数的省份。
这……
好像也不那么叫人吃惊了,毕竟现在在两广任职将军的人,名字叫贾瑛。
和多年之前黑省的情况一样,因为宝玉来两广只两年多而已,所推行的一切,能够使得军中不少有心向上的人扎实基础,在武科的第一关拿到最起码的功名。虽然这些人在本届的乡试和会试之中折戟颇多,但是也就是吃了系统学习训练时间短的亏,只要能坚持下去,再过三年,两广一定能在下一届武科考中大放异彩——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因为黑省军中不少军户就是走这样的路子起来的。
只是没有人料到,再过一两届,两广又何止是武科大放异彩而已,此为后话,暂时不表。
无论是当年的黑省还是现在的两广,贾将军雷厉风行推行新军规,使得部分中高层军官咬牙切齿,但是更多的是基层军官和军户将之视为恩人,那是足以让他们全家甚至全族都改头换面过上好日子的恩人。
所以,当寿昌十五年十一月底,大福船再临惠州港,带着圣旨的天使宣旨贾将军携妻小回京述职,两省某副将暂代其职,年后朝廷另择人任粤省将军与广西将军的消息传开之后,两广军中忐忑不安、更是难舍。
再忐忑再不舍,也是圣意难违,两广的副将只能庆幸:【幸好贾将军只任职三年,若是再来三年六年,恐怕两广军中上下十万人要被收拢得服服帖帖了。往深了想,贾将军这么能干,不论被调去哪儿都能让当地军中全部心服口服,衷心拥戴……嘶,难怪陛下这次这么快就把人召回了!这贾瑛,辗转江苏、黑省、蒙省和两广共五地,处处都有对他感恩戴德的人,听说西域那边的人对他也很服气?嘶!可万万不能深想了!】
几位副将相互对视一眼,只觉得自己等人也许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所谓真相。
作者有话要说:妹花:自梳女从人贩子手里便宜买个女孩子,当闺女养着,这女孩子就叫“妹花”,长大了也是自梳女,不管原意不愿意都不能嫁人,要伺候养冰玉堂中年长的人老死。
第444章
同样有此担心的,是正在吩咐身边丫鬟们收拾行李的黛玉。
她本就是冰雪聪明的性子, 这三年又真真正正地走出后宅, 见识过了前头官场上的起起伏伏, 再加上收到父亲林如海的来信,两厢一结合,发散思维到历史上功高震主、赏无可赏的那些功臣、权臣身上, 突然觉得把自家夫婿对号入座也是没差分毫了。
黛玉微微的不安掩饰得很好, 至少连一双女儿和贴身伺候的丫鬟都没发现。宝玉?其实宝玉也没发现, 因为他忙着交代各项事情呢。
不过这么十多年夫妻做下来, 黛玉也不是那种有事憋着不说非得拧巴拧巴的性子了, 终于在找了个空,看着丈夫喝完汤水, 伸手递了父亲的来信。
宝玉正纳闷呢, 怎么妻子表情如此郑重?再一看岳父来信, 哦,岳父和玉儿说朝中御史台那边有人要参自己。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儿, 早在天使抵达之前, 十六的密信就到了,上头完全是以讲笑话的口吻说了御史台那几个吃饱了撑的, 准备参自己一个荒芜田地、兴商废农之罪。
有这样‘通风报信’的队友, 宝玉还没动身就已经审查自身一遍,想好被参各种罪名之后如何自辩了。
不过他看岳父给玉儿的这封信,也看出了一点名堂:譬如说外人始终是不能明白自己和十六之间‘相识于微末’‘同患难共荣辱’外加‘先小人后君子的暗卫蛊手段双保险’,所以大约、可能、也许……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 十六不忌惮自己才是不正常的吧?
【可是,我基本上百分百确定,十六他是真的没有觉得我功高震主啊摔!要是这是十六演技好我也就他妈认了。问题是——拼演技有人能拼过我吗?三辈子为人加起来都奔八十了,要是真被土生土长的十六给蒙过去,那也算自己眼瞎白活三辈子吧!】
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宝玉没办法和黛玉说清楚两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能到哪一个地步,并且,这样的话最好是不要在这个时代说出口,不然传到别人耳朵里,又是一桩大逆不道——居然胆敢和当今天子称兄道弟!
不管怎么说,宝玉捏了捏黛玉的手,一脸轻松地看完信并让她放心,黛玉很快便想通了,抿嘴笑笑说:“是我多虑了。”
“不不不,玉儿你只是……更加成熟,思虑更周全了一点。好了,我打算把孙管事和小赵留在南边,只他们俩,恐怕还有些底气不足,所以我打算把二更也留下,他们的家眷,就劳烦玉儿你令人安置稳妥了。”宝玉身边的小厮不论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现在把二更留在南边,不大不小的事情他都可以裁断。
只可惜贾蓬毕竟年岁还小,性子不稳,不然倒是更好的人选。
宝玉可惜了一回,就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倒是贾蓬在院子里,鼓着脸,全身都写满了不高兴三个字。
时年,他也有十七岁了,但是依旧像是没长大的孩子一般。
身为亲哥,不能嫌弃弟弟幼稚,故而贾芃只能耐心地劝说,翻来覆去无非就是几句话:
一是从公来说,‘你现在年岁不够、又是白身,就算二叔放心把差事交给你,你能服众?’
二是从私来说,‘咱们离家都三年了,家中长辈那里很是该尽孝的,再说二叔都回京了,我们想留在这儿,老爷能答应,太太(王熙凤)也不能答应。’
三是从自身来说,‘这趟回去我得成亲了,你的亲事估计太太也挑好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你有孩子有本事了,像环三叔或者像苒二哥那样,去哪儿都没人拦着。’
“唉……”贾蓬叹一口气道,“你说,我要是成亲了捐个官出来,还能再来琼州岛不?”
他亲哥差点没忍住一巴掌拍下去:【弟弟啊,你能有点儿出息不?】
贾蓬愁眉苦脸:“那咋办?我这脑子也不是读书的料,所有的字拆开了我认识,合在一起那些个四书五经是个什么鬼啊!不像哥你,好歹二叔说你磨一磨还能磨出个举人来。二叔说我就连武科都不一定能考出举人身份……还不如捐官呢,反正我就想去太府寺(亦叫大司农)当个农正也挺好啊!”
贾芃眉头一皱:“越说越过了啊,就你这一嘴巴子诋毁读书人的话,被人听到了,你就别指望当农正了,来琼州岛买块儿地当农民还差不多!行了也别唧唧歪歪了,早点睡吧,明天可别起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