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756)+番外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原先他们还猜测这次会不会又是贾瑛贾大人的作用呢(没办法,谁叫贾大人在任职某地方将军的时候,那个地方的武科就会涌现出不少可用之才),没想到倒是人家家眷的功劳!荣国府祖坟冒青烟了吧?

李文渊的本事,朝中这几位大佬是明明白白的,并且他们也知道,陛下这次肯定暗中也派人协助李御史彻查此事,现在上报过来,基本就是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众人顿时想到贾瑛前年才入京述职便被御史罗列了大罪名参了一本,其中□□正是这贾门林氏牝鸡司晨、与民争利。

但是现在……

且不论这拼音到底有多好用,单单林氏一人编纂出一种辅助汉字的新文字,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载入史册,是多少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千百年以后,甚至林如海本人在史书上,也许就只是一句‘创造拼音的林氏之父’这样的简介而已。

卫阁老的脸一阵红一阵青,此刻没有他的马前卒,就只能自己出马:“陛下,此事真伪还待考证。更重要的是,林氏所用的拼音,瞧着倒像是番人文字,若是教我大明子民用以番人文字为辅助识字,岂不是糟蹋我大明文字之精髓?”

卫阁老的话还是相当能够代表一部分顽固派的观点的,只可惜,如今的小朝会上,三位年纪最大的阁老之中,林如海的女儿与此事切身相关,蔡阁老闭目不谈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另外六部尚书皆是年富力强、接受能力也强之人,更是十六多年来甄选过的实干型人才,他提出这样的意见,附和者并不多。

此事还需再议,散朝之后,十六带着太子去了坤宁宫,走在路上,太子忍不住问:“卫阁老如此,父皇为何还?”

“你是想说,卫阁老为人守旧,为何朕还一直留着他?”

太子点头。

十六笑笑说:“你太傅曾经说过鲶鱼效应。”

太子有些懵。

十六继续笑:“水至清则无鱼,慢慢的,你就会明白了。”

…………………………

随后李文渊又在两广呆了一个月,直到五月底才启程返京,整个调查期间,他们这一行人并没有发现两广有任何舞弊的情况,反而是御史队伍之中不少人也买了拼音字典,打算回家琢磨研究一下。

而研究之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拼音之易懂、精妙,乃是非常人所能创。

一时之间,林氏的名声便被传扬开来,甚至有人觉得,那年少就拿下小三元如今剑指六元的贾萌,正是继承了林氏的聪慧并且是由林氏开蒙的——一时之间,想要拜入林阁老门下求指点的文人学子们数不胜数。因为他们觉得林氏能有如此学问,那么当年的林探花如今的林大人更加应该是学识渊博才对!

当然,这种想法大体上是没有错,林如海确实学富五车。

可是林如海的学识和黛玉却是完全不同,讲真,黛玉如今的见识多多少少都受到宝玉的影响,从高度和深度来说,却也许是她父亲都比不上的了。

当前往林府投卷的学子们纷纷吃了闭门羹之后,蓦然发现,本届中身份较显赫的辅国将军水桢,居然天天去荣国府报道。

就算是去外祖家,也不必如此勤快吧?

何况荣国府现在还是在孝期呢。

脑子活泛的人便开始打听,甚至都打听到了水桢一母同胞的妹妹的夫婿那里。

此事水媛也是在端午回娘家的时候讲笑话一般说给母亲听的,看到母亲的神色,末了弱弱地问:“哥哥不会真是去找二舅母的吧?”

元春回神:“你想到哪儿去了?你哥哥是去找你二舅舅和萌哥儿的。”

“找萌表弟取取经倒是挺好,不过我二舅他是武状元出身,哥哥去找他,是不是岔了?大舅舅当年倒是二甲头名呢?”水媛不解。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他。”

第460章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你二舅舅这个人, 他的本事, 可不止舞刀弄枪而已。”

水媛愣了愣:“还有……花想容?”

话才出口, 就被亲妈瞪了一眼。

元春的思绪不觉飞散开来,她当年便是给宝玉启蒙的第一人,也是手把手教他怎么握笔、如何诵读的第一人, 虽然只是闺阁少女闲来打发时间的活动而已, 教得随意且想到哪里教到哪里。

但是彼时的宝玉, 因为距离幼童时期实在是太久远了, 想不起来真正的孩童学习进度怎么样, 但是他知道,只有表现得足够聪慧, 才能走上一条与原著中混迹后宅的宝玉完全不同的路, 故而, 当时第一个为他开蒙的元春便被自己亲弟弟的天赋给震惊了。

别人不知道宝玉,但是元春是绝对不会记错的, 自己这个嫡亲的小弟弟绝对是聪慧过人的, 百三千读过即能背诵,更甚者还未至入族学的年纪, 自己就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当年他一夜之间变成沉迷倒腾脂粉、开铺子赚花红之时, 已经成为皇太孙侧妃的贾元春心里头还稍微有些想法——宝玉难道是以为自己需要他和珠哥儿表示些什么么?所以忙不迭地把自己身上贴起了纨绔的标签?

再后来,荣国府二房嫡出的二爷在纨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了王府长史,跟着当时的苏北郡王在南边倒腾什么盐碱地什么海蛎子什么盐田法的, 虽然千金难求,但是说出去,总归名声也不好听,那时候,皇太孙是如何的呢?起初是有些惋惜,对自己说若是宝玉有心进学,他可以给宝玉弄个国子监的名额。这番好意被府中谢罪婉拒之后,殿下后来却是半开玩笑地说他作为姐夫,当是更加便利地同小舅子买海蛎子才是。

元春只觉得当时很是委屈,一半委屈自己年少聪敏的弟弟不得不收敛锋芒,另一半则是委屈侧妃终究不是正妃——就譬如,殿下是绝对不会对小胡氏开这样的玩笑的。

再后来,一朝风波起,京城大颠覆,殿下没了,太子成了肃亲王,十六皇子成了太子,宝玉忽然就像是开窍了一般,成了武状元。

原先他的纨绔举动都被人们自动自发地解释了,说他这是赤子之心、率性而为,世上的人也渐渐认识到,他确实有带兵之能,是将帅之才,可是……他们就忽略了宝玉的文化水平。

【宝玉呵,可是当年年岁尚小之时,就能够想出法子,给他大哥哥猜题押题并且极有水准的人。】元春笑笑,并不打算和女儿多做解释,若不然,秋日的乡试也没剩下几个月了,叫别人知道个中缘由,不是平白给宝玉找事情?也会叫自己儿子请教他二舅舅学问的时间被分薄了。

见此,水桢的媳妇倒是悄悄松了一口气,作为枕边人,她最是了解这些天丈夫对他二舅舅的学问有多么推崇,若是今日婆母非得正儿八经地给小姑子说荣国府的二舅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往深了想,小姑子的夫家的小叔子今科也参加科考的,要是她引荐她的小叔子去荣国府,那么自己夫婿在科举之途岂不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