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167)

李治点点头:“据听闻,朝堂上上奏要我就藩的人还挺不少的,陛下推脱着说魏王都是大婚之后才就藩,如此才堵住众人的口。”

武颜问道:“可是你的年纪……距离大婚最起码还得三四年吧?”

李治皱皱眉头:“皇后的身体已是勉强支撑了,毕竟我来到此世间的时候,她几乎是油尽灯枯,能够熬过这几年都是非常之不易了。”

“这么一来,如果长孙皇后最近去了,你还得守孝?”武颜对这位千古贤后的观感不错,毕竟是她一力促成了自己与李治这件在世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婚事,使得自己免去了进入李二后宫的悲惨命运。

李治沉着脸说:“我已经尽力了……”语气中不乏挫败的意思。

武颜忍不住摸摸李治的头:“我知道的。咱们可以换个思维思考,原本长孙皇后早早就去世了,如今因为你的帮助又多活了些年头,历史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了,以后咱们说不定可以做一对闲散亲王夫妇,游山玩水。”

其实武颜说这番话的时候,自己都是不怎么相信的,凭借历史的尿性,长孙皇后多活了几年,也许就是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矛盾延后爆发而已,该来的迟早会来。

武颜从来不是圣母,就算身在内宅,也偶尔有听闻太子近年来行事越发跋扈。而接触过李泰之后,武颜实在是不怎么喜欢那位爱好沽名钓誉的、油腻腻的胖砸。相比之下,若是李治真的如同历史上一样成了太子、而后登基……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因为早前被李治激发起斗志的武颜忽然觉得,若是真的能够成为指点江山的人物,那么其中的成就感会远远超过当初作为西梁女国丞相的!

毕竟,这是大唐!

幅员辽阔、万国来朝!

…………………………

接下来的日子,诚郡公府门庭若市。

拜访武元庆的人有很多,而执行夫人外交上门拜访杨氏的人也不少。

武元庆在一片恭维声之中飘飘然起来,居然现在就开始谋划,以后让二妹妹向晋王进言,给自己弄个什么三省六部的官位坐一坐。

总算武元庆还没有无脑到立马去提要求,他想着如今要么让自己妻子好好巴结武元华,打好交情以便后用;要么有什么机会抓住武元华的把柄,让她不得不听从自己的话语。

左思右想之下,武元庆觉得还是第二种办法好。

既然前十几年都是面子情,父亲去世之后连面子情都没有维持住,现在再去逢迎武元华,好像已经来不及了,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抓住她的软肋为自己所用。

软肋/把柄该怎么找呢?

武元华除非接到公主或者高家小娘子的帖子,否则轻易不出门,甚至连屋子都不怎么出,把柄确实不好找。

难得机灵的武元庆忽然就想到了:后院里的杨氏和武元芳,不正是武元华的把柄吗?

于是武元庆又屁颠颠地去和妻子商量着,从相家找一个年纪合适的小郎君,把武元芳的婚事给定下来。毕竟相家不仅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娘家,也是自己结发妻子的娘家,武元芳嫁给了相家人,可不就是等于被自己捏在手里了?

至于杨氏,精明厉害的武元华出嫁之后,还不是得在自己妻子的手里讨生活?

越想越美的武元庆差点笑出声来。

小相氏听到猪队友似的夫君又想出了馊主意,很是想要一巴掌拍醒夫君:即便自己一家子从前和武元华是面子情,可是在外人眼里,都是姓武的,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武元华有青云之路,身为哥哥的居然想要挟制住她换取好处。这、这、这真是蠢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

太极宫,立政殿,家宴。

“哥哥先恭喜九弟了。”太子李承乾举起酒杯对着李治说。

李治举杯回应:“谢过太子哥哥。”竟然是微微一笑,显得腼腆害羞。

李世民指着小儿子说:“雉奴、雉奴,看看你这点出息!区区一个武家小娘子,就让你乐成这样子?”

高阳听不下去了:“父皇这话说的,元华怎么不好了?我觉得她就和雉奴很相配,虽然……年纪是大了一些。”说到最后,高阳也觉得元华的年纪比起雉奴,确实是大了一些。

晋阳公主却说:“高阳姐姐此言差矣,那日龙首原赛马,我倒是无意看见雉奴哥哥与元华姐姐一处说话,看着倒是显得差不多大小哩,画面真的很美!”

不论怎么说,小九定下的妻族实力不雄厚,李承乾觉得松了一口气。已经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青雀了,如果雉奴也生出夺权的心思、或者是站到了青雀那一边,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岌岌可危了。

如今看来,要好好拉拢雉奴才是。李承乾一口闷干了杯中酒,眼神阴郁。

☆、第三十二章

李世民倒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大儿子千回百转的心思,他只看到一副兄友弟恭的场景,不禁感叹:“若是青雀也在,就更好了。”

此言一出,不只李承乾差点黑了脸,就连兕子都微微皱了皱眉。

显然,兕子公主是聪慧敏感的小女孩,她柔声安慰李二陛下:“父皇,等到腊月里,青雀哥哥必定会带着嫂嫂回来的。没多长时间啦。”

高阳公主也不是个笨的,连忙岔开话题:“父皇,你就给元华家里下了赐婚的旨意,可是雉奴大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吧?”

李世民对方才的暗涌全然不知晓,点点头说:“雉奴如今还小,过两年再定日子吧。倒是袁天罡那人,还想巴巴地给雉奴算一算吉日。雉奴,那袁天罡从前三番五次说想要收你为徒,怎地你就是不乐意?”

虽然李世民早先代替李治、李明达拒绝袁天罡的收徒要求,可是若是儿女真的喜欢,他也是不会反对的。没想到从前一直抄写道家经典的李治却拒绝了袁天罡。

李治乖顺地回答李世民:“儿臣只是单纯觉得道家经典颇为玄妙,并无入道之心。”

李世民点头:“你做得很好,如今佛门、道们争端初显,身为皇族,一举一动皆是代表了朝廷风向,虽然咱们李家是老子之后,但是道家壮大,也是不利于民生的。”

就说那东汉末年起义的张角黄巾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没想到再过半年,这样美好的场景却是不复存在了。

…………………………

话分两头。

小相氏得知自己的夫君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心里很是忐忑。

终于某日在给杨氏请安的时候,瞅准了武颜和武颖也在,装作不经意地说笑:“元华的福气是顶个顶的,就是不知道婆母给元芳看中了怎么样的人家?”

杨氏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儿对自己的态度是恭敬了许多:“元芳年纪还小,我打算再留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