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2131)
在这个上面,无可置疑,甚至于,当钦差大人的谕令和大将军张培贤军令一起来到渑池的时候,渑池守军上下不管嘴上怎么说,心里差不多都会念叨一句,在晋国公麾下吃饷,那才应该叫个痛快。
没人说张大将军不是,但赵石确实得了军心。
可见,这半年多来,河洛军中上下,到底憋着多少怨气了。
而黄四,显然在其中得了好处,不但顺利的来到了府衙,而且随后在这里受到了府衙别驾大人亲自接见。
一番温言细语的询问下来,有些失望的别驾大人径自离去,这位存的什么心思,其实很好猜,知府大人在那个位置上呆不长了。
渑池张氏族诛,知府大人和渑池大族牵连甚多,而且,他还和前任新安县令文瑞交从甚密,如此一来,若他这个知府还能当下去,也只能说人家根子太深了。
这个时候,像府衙别驾这样的人物,若没点其他想头儿,才真叫怪了。
这是黄四一生中见到的最高地方官员,但之后他却没留下多少印象,他只知道,在他浑然闹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后,他却得到了二十亩良田。
二十亩,五亩水田,十五亩肥田,都在平地。
而且,顺利的拿到了府城回执,同时上了府城户籍,也就是说,黄四再到县城走一趟,那么他就算是府城治下的百姓了。
最让黄四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连房子都不用自己盖,一位府衙小吏告诉他,分给他的田地旁边,就有现成的屋宅居住。
其实,等黄四安居下来才知道,他手中的田产还有所居住的屋宅,之前都属于渑池张氏所有。
当渑池张氏坏事之后,所有一应田产屋宅,都分给了当地百姓,当然,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南下的禁军士卒占了去。
黄四自己分到的,只能说是九牛一毛。
但对于黄四而言,却是天降横财,能够砸晕他的横财。
其实,黄四不算是特例。
在大秦成武七年的河洛,很多人一夜之间,便有了田产屋宅。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一场由大秦官府主导的土地再分配,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矛盾云云。
实际上,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像这样的土地再分配,每进行一次,都是血淋淋的,再华丽的辞藻,再义正言辞的声音,都无法掩盖这个事实。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的这场动荡中,同样如此。
只不过因大秦施政的缘故,地处河洛的河洛地方大族,差不多皆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再经一场河南战乱,终于迎来了这场清洗罢了。
而赵石,一如既往的用自己粗暴野蛮的手段,直接加快了这个进程……
第1504章 稍定
大秦成武七年四月间的河洛,非常混乱。
很多人死了,很多人拖家带口被驱赶出了河洛地界,同时,很多人陆续来到河洛,河洛上下官吏陷入一片忙碌之中,却又人心惶惶,河洛百姓心惊胆战,同样不很安稳。
匪患在这段时日内,也越演越烈,一些盗匪在壮大,甚至敢于走出山间,跟秦军对峙或者打上几仗了。
在成武七年四月末尾,来自河洛的奏章接二连三的摆上了皇帝陛下的桌案,虽然奏折中没有谁明着弹劾晋国公赵柱国,但这些乱子自何时而起,又因何越闹越凶,却说的明明白白……
影射之意不言而喻。
但这个时候,大秦朝廷也不安稳,可以说,根本无法顾及到河洛。
禁军整编已经开始,朝堂上的政争依然在继续,几位朝中重臣接二连三的上了辞呈,一些地方大员也开始说话,之前成武皇帝雷霆霹雳般的进行了人事任免的后遗症,终于开始显现了出来。
在这样一个时节,河洛的这点乱子,朝廷又哪里顾得上?
而且,很多人还在庆幸,河洛有两位大将军坐镇,只要这两位不闹起来,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有人在感到轻松,因为晋国公赵石不在长安,长安的空气都好像新鲜了很多,头顶上没了一把利刃,一些话也就能说出来,一些事也就能做一做了。
而这个时候,北方草原在用兵,西北在扫清党项余孽。
到了五月间,第一支异族商队出现于西凉古道的消息,也传回了京师,北边大同那里也开始有了动静。
与此同时,沉寂多年,坐镇于夔州的大将军赵方也来凑热闹,上书朝廷,夔州水军已然可以一战,显然,这位蜀国降臣也耐不住寂寞,想要夺取出蜀的长江水道的几处咽喉要塞了……
不过在这个时候上书请战,有些不合时宜,为安抚这位大将军,朝廷只能晋其爵位,并加大对蜀中几处造船之地的投入。
如此这般,纵观大秦成武七年,大秦从朝廷到地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好像都处于动荡之中。
而到了五月间,河洛这边的风波动荡奇迹般的快速平复下来。
该杀的人,早已人头落地,该来的人,都已经来了,官府分发田产的事情,也来到了尾声。
耕种的时节晚了点,但不会超过五月中,河洛各处便会耕种完毕。
这一年,河洛肯定比不了往年,很多田土都成了官田,也有不少还在荒着,人口的补充,非是一日之功。
这一场战乱,在将来数载,都会持续对河洛产生影响,想要彻底恢复元气,也不知要耗费多少工夫和时间。
但经过这一番处置,今年的河洛,总之不会是个荒年,到了秋收完成,河洛百姓也就不会饿着肚囊过冬。
军中有大将军张培贤坐镇,晋国公赵石不断巡视洛阳左近军营,这对于安抚河洛军心也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到了五月初,各处匪患几乎是挥兵即平,很多残匪纷纷逃入山中躲藏,秦军要做的,不是进兵山中剿匪,而是封锁道路,缉拿匪人。
而彻底清除匪患,还是个长远功夫,不急于一时。
河洛布政使彭为年到任,这一次,两位大将军谁也无心再插手河洛政务了。
彭为年到任之后,头一件事不是大刀阔斧的进行人事任免,也非接见属下官员,而是督促河洛上下紧着接收进入河洛的禁军裁汰士卒,安排春耕事宜。
而其任职户部多年,在户籍钱粮等事上的才干和眼光,皆非旁人可比,而河洛最乱的地方,其实就在这个上面。
前任布政使韩聪留下的烂摊子,不过半月,就在彭为年手中变得条理分明,他从京中带来的人,各个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说实话,他也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彭为年年纪也不算小了,又因朝廷政争的关系,几乎是黜落于河洛。
但阴差阳错间,这位户部老臣却是在河洛布政使的位置上,重又在仕途上换发了生机,可见,宦海沉浮,变幻莫测之处,谁又能说的准呢。
而其到任之后,无论赈济所用,或是军中耗费,朝廷那边都到的越发快捷,也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