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安分守己当昏君(191)+番外
那么就把他画的饼做出来吃掉吧。
取来一碗甲板上的驴血,姜离亲自操刀,替赵桓写了一份禅位血书。
反正写血诏也不需要多少文采,姜离写的主打一个急切朴实。
此时被宗姬在朝上念出——
“朕与父皇受北辕之耻十数年,九弟康王却全无救驾之心,朕心实寒。如今朕愿禅位于亲妹柔福帝姬,只盼妹妹念在骨肉亲情,早日迎朕等天眷归国,使宗庙大安。朕心诚至,皇妹务察朕意。”
她写的可都是大实话。
完颜构确实没想着接二圣父兄回来,跟柔福这种真想带回父兄的大孝女可不同。
姜离写完之后,柔福不由想到金国那边的情形:金人必要去质问她那位皇兄,怎么敢擅作主张,给宋传此血书?
想到赵桓百口莫辩承受金人怒火的样子,柔福就忍不住在心内诚恳祈祷:皇兄啊,无论什么样的责罚和羞辱,你都一定要挺住。
等妹妹亲自去金国‘接你回来’才是。
*
当时听姜离讲完这个‘宗姬献血衣诏’的计划,负责派遣副将的梁红玉将军有点为难:“官家,这时间上太紧了。”
“只怕短时间内很难在归国的宗姬或者族姬里,寻到一位敢于行此事……”
姜离笑眯眯:“梁将军真是实在人。”
梁红玉:?
“何苦在陌生的未曾接触过的宗姬族姬内,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人呢。”
“咱们可以找一个忠勇可靠的人,去做这个宗姬。”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连帝姬都没有人能认全。何况是宗姬。
而被金国俘去的女子们,也并不是都被关在一处,彼此之间不认识也是件寻常事。
柔福笑道:“姐姐是想到了我‘真假帝姬’的故事了?”
姜离点头:“说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最终解释权,只归当权者所有。”也就是,归她们所有。
“拜托梁将军选个得力干将,将来这位‘忠肝义胆’的宗姬,还会是新君名正言顺的好帮手呢。”
**
此时此刻垂拱殿。
宗姬奉上渊圣血衣诏。
所有朝臣都看向了面色惨白的当今皇帝。
他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陛下,汗流浃背了是不是?
你看,大哥就是你大哥是不是?渊圣的行动比你可快!
陛下确定现在还不吭声?
要是帝姬接受了太上皇的禅位……
而当今皇帝在保命这件事上,果然从来不让人失望。
只听皇帝道:“渊圣已为太上皇,且北狩异疆十余年。”
“自古至今没听说过太上皇禅位的!若要禅位,必得是皇帝禅位,方可名正言顺!”
文武百官:果然是身段柔软的陛下啊!
只见皇帝顿改方才甩锅群臣的表现,发自肺腑道:“唉,父皇尸骨无存,都是朕的过失啊。取笔来,朕要写一道罪己诏!”
“再写传位诏书于吾妹。”
“朕愿为太上皇,于龙德宫安养!”
群臣心中重石落地。
一位太上皇,一位当今皇帝,争着禅位,这说明什么——
帝姬天命所归啊!
群臣恭请:“还请帝姬万勿迟疑推辞。”
“早即宝位,以定民志。”
第114章 新的一朝
垂拱殿。
朝臣们最终得到了一份异常满意的《罪己诏》。
将皇帝执政多年的失德行为,毫不留情一一揭露。
这当然不是陛下自己写的——
朝臣们眼睁睁看着皇帝冥思苦想悬笔半日,才零零星星落了几个字,最终也只是把笔一抛。
“朕头痛的很,寻个翰林学士代朕拟此诏吧。”
朝臣们:哦,方才写‘抚民诏’的时候,那叫一运笔如飞行云流水,这会子罪己诏就半天写不出。
罢了,也要理解准太上皇:毕竟术业有专攻,上皇的专长原本就不在于罪己,而在于罪人。
那就请人代笔吧。反正官员代写《罪己诏》原就是常事:譬如唐时,就有宰相陆贽代唐德宗写《罪己诏》,亦或是本朝,翰林学士盛度代仁宗陛下写罪己诏。
柔福帝姬闻言颔首:“陛下龙体有恙,那便请李尚书代为拟此《罪己诏》吧。”
李尚书,易安居士李清照。
内尚书原本的职责就有一条是代御批,行诏文。这数月来,易安居士为临朝称制的帝姬拟诏,也是常事。
只是这道诏书,自是不同的:一朝君主执政十余载,每日都有诏书敕令发出。只是其中绝大部分都如石子落地,只在当朝当时激起烟尘,之后便淹没在时日中,待到后人修史的时候早不可见。
但今日皇帝退位前这道《罪己诏》,必是一道载入史册的诏书!
姜离见宦官抬来小桌,为易安居士放置笔墨,心中感慨:完颜构,这是你的福气啊!
*
垂拱殿。
内侍省押班黄彦节将这道《罪己诏》念出。
才学惊世的文人运笔为刀,将戕害家国的昏君一切倒行逆施落于白纸黑字。
满朝文武:从没有听过这么优美的汉语。
易安居士诗词遍传天下,此道诏书亦必流传千古!
*
随着皇帝在《罪己诏》和《退位诏书》上亲手落下玺印,朝臣们几乎是同时长舒了一口气。
真是漫长的一次朝会啊……不,真是漫长的一朝啊。
漫长到,人的心和血都快要冷透了。
不过好在,新的朝代就要真的来临了。
准新君——是的,现在还是只能称呼准新君,毕竟九十九拜都拜了,不差这一哆嗦——三辞三让流程还没走完呢!
准太上皇这才下第一封退位诏,哪怕群臣伏拜恭请,准新君还是要走一下‘避席不受’的流程。
也不耽误事:反正准备新帝的乘舆、服御、仪仗以及登基大典都需要时间。
就在这段时间内,走完辞让流程就是了。
待登基大典后,准太上皇就变成真正的太上皇了。
不过……
说起太上皇,朝臣们不得不想起:金国那个太上皇咋办?
今日陛下当朝斩杀金使,两国彻底断绝和谈可能,那金国会不会拿杀掉渊圣来威胁?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只听准新君悲痛道:“如今父皇龙体被金虏扣住不还,只以朽木代之。吾等做子女的,哪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也要将父皇的真正遗骸讨还回来安葬才是!”拭去眼角泪水,发自肺腑继续道:“渊圣皇兄亦为至孝之人,我们兄妹必是同心的。”
群臣:懂了!
主打一个金贼你们不把死去的太上皇给我们囫囵着还回来,这事儿不死不休!
什么?你说你那还有个活着的太上皇?还管不管?
那得这样算,死的是爹,活着的是儿子。父为子纲你们蛮夷懂不懂啊,按照伦理顺序,我们必须先要死皇帝。甚至活皇帝自己也得这样表态,绝不能说出‘别管爹的尸体了,你们先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