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安分守己当昏君(212)+番外
也是,这是帝位没了,谁能人淡如菊地说放下就放下呢?
而这位不能释然的亲王,太宗完颜吴乞买当年想立的太子,就是完颜宗磐!
姜离头一回弄明白这一堆‘完颜’的关系后,不免就陷入了沉思——
太祖的年轻嫡长孙继位,年长的叔叔觉得:侄子,您配吗?
年少的侄子身居帝位却觉得备受威胁,一直想要削叔叔。
姜离:不是我说,你们金国这个熟悉的剧情……
梦回大明。
怪道《圣经》里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赵寰思考的时候,下意识转着拇指上一个扳指道:“正因为完颜宗磐身份不同,这些年对金帝也多有不尊之举……”
他们合理怀疑,这回金帝令完颜宗弼率重兵来守幽州城,心理活动应当是:起码让我占一头便宜吧?!
——幽州当然是绝不想丢的,所以金帝也给出了压箱底的精兵:要是讨人厌的叔叔真能守住幽州,虽然他这个皇帝压力会更大,但对他们大金是好事一桩。
若叔叔守不住幽州城的话,他们大金虽然要痛失幽州,甚至燕云十六州。但对他来说,能喜失叔叔!
当然,金帝完颜亶也不是没想过‘幽州城保下了但叔叔战死了’这种双喜临门的好事。
为此,他还特意在会宁府的储庆寺,给佛祖塑了金身(他信奉佛教)。
佛祖保佑!
*
然而,对宋这边来说,怎么能干让敌人顺心如意的事儿?
岳韩吴三路将领都是跟金国打了十年交道的人了,对金国的内斗也算是如数家珍。
幽州城下一碰头就决定:要有机会,还是得把完颜宗磐放回去。
而这种要紧决定,将领们还是要提前跟皇帝汇报明白前因后果,绝不是阵前无故纵敌军大将而去。
并非杀不起,而是完颜宗磐这位‘叔叔’顽强活下去,对宋朝更有性价比。
此时赵寰想着幽州城内饿肚子的完颜宗磐,慢慢道:“咱们这边不会去特意捉他,但战场上情势不能预料。”
“若完颜宗磐死在乱军之中也没法子。”总不能为了他影响战事主线。
“可他若有命逃回到金国去……”
那开封朝廷这边可以人手一把瓜子,等着看看叔叔侄子矛盾剧烈激化的热闹了。
完颜宗磐真能坐以待毙,让侄子把他‘军法处置’了?
赵寰感慨了一句:“我那父皇生了许多儿子,我从小便见皇兄们为皇位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桓(宋钦宗)跟郓王斗的你来我往,赵寰记得:郓王兄赵楷甚至去匿名科举,考了个状元回来!就卷到这种程度。
然而外斗外行,内斗内行。
哪怕国破家亡就在眼前,也不能免于内斗。
如今风水轮流转,也转到金国去也。
*
姜离和赵寰对坐,看着外面夕阳西沉,天际只剩下淡淡的紫色,显出那一枚白玉似的月牙儿来。
又是一天过去。
幽州那边的最新战报,应当也快要回来了。
不光她们每日在心内默算时日,李纲老相公、梁将军,甚至整座开封城的心,都系在黄河以北那座城池上。
毕竟,无有燕云,中原之地始终无屏无依,阔野千里袒于敌前。
毕竟,已经丢掉太久了。
*
三日后,王师克定幽州的捷报传到了开封城。
万姓齐庆,举城沸腾!
那阔别中原王朝已经二百年的幽州城,终于,回来了!
同日,皇帝率文武百官祭告太庙。
诏,大赦天下。
**
捷报传回开封。
战败的消息自然抵达会宁。
对完颜亶来说,这次战败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因战败的消息,并不是前线将士送回,而是他那‘突破重围’‘摆脱追兵’,只带了百余拐子马轻骑兵回到会宁府的叔叔,完颜宗磐本人带回来的。
完颜亶一听这‘双祸临门’,当即恨得砸了酒杯,抽剑砍了好几个近身服侍的侍从。
——自去年春天已来金宋两国的交锋中,完颜亶就没收到过什么好消息!
年轻的皇帝,在外有兵患,内有权臣的双重压力下,日益沉迷于酗酒,酒后甚至常暴躁杀人。*
暴怒泄愤后的完颜亶,勉强镇定下来,叫过自己的亲信去探听战况。
当听闻完颜宗磐曾经跟背嵬军照过面,却还是‘英勇’冲出重围后,完颜亶掀了桌子。
叔叔们的实力,他难道不清楚?
岳家军当日在开封城外抓了完颜宗弼,现在却让完颜宗磐跑了?!
这一刻他无比共情了死掉的完颜昌。
当日完颜昌跟宋朝提出和谈的要求之一就是——杀岳飞,不杀岳飞不和谈!!
但现在,谈不谈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第126章 出将入相
开封城一处临街酒肆。
姜离站在窗口望着沉浸在沸腾欢喜里的开封城。
目之所及所有的酒肆商户,都收拾的像除夕一样窗明几净,绣旆相招。
行人们彼此碰面也如过年一般——哪怕是陌生人,只要错身而过视线相碰,也会旋即拱手带笑彼此问个好,寒暄两句。只是口中从‘新岁安’的问候,变成了克定幽州的喜讯。
整座开封城,像是一杯夏日里刚倒出来的可乐,咕嘟嘟翻着令人喜悦清爽的泡沫。
小英立在后面,从背影都能看出太上皇的喜悦来。
在宫里当差,吉祥如意话都是一套套的,小英流畅爆了五百多字后还不忘总结道:“……此后,上皇与陛下皆无有心事,当真可以垂衣拱手而治矣。”
姜离转头:“怎么会,眼前就有麻烦事儿呢。”
小英从不让话落在地上,忙捧哏道:“奴婢愚昧,实不知上皇和陛下还有什么可愁!”
其实他当然知道。
在许多夜晚,小英都不免愉快地想:他知道的可太多啦。
——比如太上皇跟陛下真正的关系,比如太上皇的性情大变,比如出海后那些官员的实际遭遇。
一时的职位不是要紧的,得到两位官家这样的信任,用为心腹,才是别的宦官都比不了的。
所以,小英虽然是个有进取心的卷王,但还是踏踏实实地跟着太上皇呆在龙德宫,做别人眼里‘倒霉催的被扔到龙德宫的小宦官’。
这叫……对了,太上皇说过,这是龙场悟道。
将来自然有他飞黄腾达的时候。
*
小英相信自己是很会揣摩两位官家心思的。
——上皇和陛下还愁什么?当然是直捣黄龙事!以及金国那位太上皇。
小英知道,但小英不说。
这也是他常用的官家高兴的法子:作为宦官,哪怕猜到了官家的心思,也要装一个懵懂无知。等官家说出口后,再做一个受到点化恍然大悟的表情,最后送上一串精彩的夸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