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安分守己当昏君(231)+番外
19L:啊,我看过类似的楼。确实,提起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唐朝粉就不吱声了。毕竟,他们的开国皇帝最大成就,就是好命:有唐太宗、平阳昭公主这两个给他打天下的后代。
20L:始皇帝乱入:李渊要是开个班,我一定去听。
21L:历史小白颤巍巍举爪,寰帝的世祖实至名归,那完颜构的庙号是什么呀?
22L:宋艺宗。*
必须说一句,这是原创的庙号,没参考前面的皇帝,独一份的庙号啊。
毕竟,完颜构不光是多才多艺,主要是‘臣构言’的行为艺术,这个别人就比不了。
据说原本还有朝臣提出‘艺宗’前所未有,而且听起来就像是讽刺的庙号。不如给太上皇上‘高宗’庙号,取之前历代高宗‘继往开来中兴之意’。
都不用寰帝开口,其余朝臣们就一起乌拉乌拉把他喷回去了。
商高宗武丁&唐高宗荔枝:芜湖,躲过一劫!
而且咱寰帝真是体面人:皇帝都是有臣子配享从祀的嘛。
给完颜构定完庙号谥号后,当时满朝文武都紧张死啦:尤其是年纪大点的,完整经历过完颜构做皇帝的十多年的朝臣——这万一被预订给完颜构,这可咋整。
还是咱寰帝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张俊去陪着了。
功是功过是过,张·金龙鱼·俊从前到底征战不下数百,虽然生前惨了点。但咱寰帝一向是以仁义礼智信著称,看在他‘主动贡献’了亿万家财的份上,死后还是给了他体面的(狗头)。
23L:话说,宋朝真不愧是公认的文化灿烂,文学成就极高的朝代,开创了不少新的庙号呢。
除了完颜构的‘艺宗’,还有宋徽宗,宋钦宗,宋理宗之类的庙号,前朝都没有吧。
24L:那必须的,雪乡二圣和完颜构能没有排面吗?
而且以宋朝文人的肚肠……我合理怀疑这些崭新的庙号都是反讽。
比如徽宗——他们解释的是,徽可是代表美好德行的字眼哟。但其实,徽还有另外的意思:绳索,捆绑。
要是他们没有内涵皇帝被金人捆走的意思,打死徽宗我也不信。
25L:+1。
文化人骂人,就是这么有水准。
26L:啊,这样看来,寰帝前面三任皇帝是徽宗,钦宗,艺宗——连着摊上这三个类人款父兄,真是太惨了!
27L:没事,咱世祖表示:血缘不是最要紧的,她有异父异母的亲姐姐,姜离。
世祖可是曾亲口道‘帝业所成,多仰其助’。
还说过姐姐不但陪她走过微时,更走过危时,是‘生死不计’地辅佐于她。
毕竟,据官方名录和岳云的回忆录,姜离可是登上了那艘完颜构最后一次出海跑路的‘死亡御船’!
话说要是没有那一回海外叛乱——诸多苟和派直接死在海上,完颜构不良于行——寰帝的登基之路必会生出更多波折来。
所以,正史册上虽没有记录,但后世很多野史推断,那并不是一次意外。
毕竟那艘船上活着回来的人可不多,除了些船夫杂役外,活着回来的寥寥数人里,就包括:护军统制岳云、内宰姜离、还有后来做了寰帝一朝宦官之首的黄小英。
这应该不只是巧合吧。
当然无论事实是什么:是真的昏君奸臣内讧,还是寰帝当年提前联手内宰姜离的精心布局策划,都只有四个字可以概括:大快人心!
28L:啊啊啊,这个帖子也进行到怀念北宋白月光,内宰姜离的阶段了吗?
我刚从隔壁易安居士楼过来,博戏师徒情看哭我了。为什么弟子走的比老师早那么多年啊。
以至于征元五年后……开封城虽然依旧年年开放三日关扑,易安居士却再也没有弟子能够陪着她,一同去杀穿开封博戏场了,呜呜呜。
29L:啊,怀疑我跟楼上看的是一个高楼。
最后的悼文合集,姐妹你看到了没有?
从征元五年后,每一个大年初二,易安居士都会写一篇悼文,一阙悼词。
直至十五年后易安居士过世前夕,终未断绝。
30L:我看了!感谢北宋卷王!
多亏了琬相把老师易安居士所有的诗词文章都整理保存了下来。
(悄悄)虽然小时候不懂事还怨过琬相——要背的易安居士诗词也太多啦!
现在才知道多珍贵呜呜呜。
31L:琬相?唐琬吗?为啥不叫唐相?像易安居士,不都称呼李相吗?
32L:回楼上,当然可以叫唐相。
但我们论坛有个梗,唐相是她爹。
据琬相自己的回忆录记载,当年她参加科举前,其父唐闳问起女儿将来若能入朝为官,想做什么。
琬相就道愿如武皇陛下身侧上官婉儿一般,称量天下士。
还道父亲既然觉得仕途劳苦,那将来等着她做官后的恩封长辈吧。
后来琬相成为尚书右丞时,世祖赵寰听闻此旧事,就真的如其所愿,给了唐闳一个虚职相公(其实这时候唐闳都致仕好几年啦。)
当时朝上有些官员,一半是取笑一半是真的羡慕道:别的男人封妻荫子,唐相这里倒过来了——其妻李媛女唐琬各自在朝为官,他在家等着当诰命。
33L:好家伙,果然是琬相,人家十岁面对国家级考试,想的就是考状元,做宰相。
我现在二十岁,面对期末考试,想的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而且正在拜琬相的画像。
34L:咳咳,歪楼了,总之琬相的很多文章里,都流露出未亲眼见过这位师姐姜离的遗憾。
35L:不对吧,我要没记错的话,琬相是在征元二年还是三年,就通过童子试考上状元了。而现在普遍公认,姜离过世的时间是征元四年除夕前后。
那两人为什么没有见过?
36L:回楼上,这件事史学家也没有定论。
因为在这位内宰身上出现了很多矛盾的史料。
其实根据官方史料《宋大诏》的记载,琬相何止应该见过姜离——她的考官之一就是姜离才对!
等我给你们贴图。
【《宋大诏》图:‘征元二年四月特科初考官二十六人’】
看,诏书名单里明明白白有内宰姜离。
所以问题就来了。
对琬相来说,考取特科状元那一日,是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日。
所以她把那日的事儿,事无巨细都记录了下来。
别说当时考场上所有考官的名字,对话都记了下来,甚至包括飞到考场上的一只白鹤,她都写了三页纸。
可在琬相的记录里,这一日的考官可没有姜离。
而与琬相随记相佐证的,还有时为考官之一的礼部尚书,做了一篇文以记盛事(就是拍皇帝马屁):文中虽然没有挨个记录考官的姓名,但却明白写了,共二十五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