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163)
“家中嫂嫂读的那几册子书就是林家那一位编撰的,当真是才貌双全。”安成又自言自语道,那几册书他刚好翻阅过,当中的文章甚是有可取之处。
林大人家的姑娘除了宫中的皇后娘娘惦记,自然也有其他人家惦记,只是碍于不敢与天家相争,故而半点不敢表露出来罢了。
宫里那一位去了,安伯公见宫中一直没什么动静,原先也想着等事情淡一点,再过个几年,或许宫中圣人会叫他们家自行婚配。
林家的姑娘林黛玉,便就在安伯公夫人那里是头一个考量的。可惜国公夫人没得这个机会为儿子寻亲事,皇家终归还是不愿放了自己的幺儿。
安成早年便知母亲这想法犹如天方夜谭,皇家哪里有这么宽宥,不叫他为公主守孝便是仁慈了,又怎么愿意瞧见原本定给嫡出公主驸马觅得佳妇,夫妻恩爱?
安伯公的马车载着自家公子往城门方向去,马车中间或传来一两声咳嗽的声响。
李平考量了一番自己未来的侄女婿,又领着黛玉他们看了看花,怡和公主倒是没有一开始那般聒噪爱谈天。
见逛得差不多了,李平才又将黛玉还了回去,虽说他也想多与黛玉待一会儿,可还要送怡和公主入宫,便也耽搁不得,与林如海贾敏等长辈请辞。
怡和公主今日早早就起来了,先是出了宫门,又出了城门,她一年中都不曾有这种劳累时候,在马车上想着今日见到的男子,又想到宫中的母妃,迷迷糊糊就睡着了,一路直接睡到了皇宫之中。
等宫里的小公公将怡和喊醒的时候,就连小叔叔也不知何处去了。
怡和公主恍恍惚惚,竟是觉着像是做了一场梦,再看自己从城外摘的花,方才确定了今日自己的遭遇并不是做梦。她将这几枝花小心的收好,预备拿回去送给淑妃娘娘,一恍神又想到那人眼底的泪痣,在暮色之中神色又黯然了几分。
娶到自己这么一个公主,容貌才情都不算出挑,又无权势,安伯公家显然是不甘心的吧?
林家回程也不算早,难得出来游玩一次,自然是尽兴而归,等到了林家宅子,天色已然薄暮,刚好一家子坐在一处用了晚饭。
苏妙伊觉着身子乏,便将安哥扔给了林瑾,自己就回房歪着去了。
“玉儿,今日那小子可是又去堵你了?”林瑾这机灵劲儿如今都用在与妹夫斗智斗勇上了。
今日父母才出城门,林瑾就叫人去打探了世子的去向,那位小殿下可不是就往城外去了?!林瑾就知道自己不同行,那小子必定蹦哒的欢。
黛玉无奈的点点头,又对哥哥道。“非是世子殿下,还有怡和公主,苏老将军也在。”
林瑾一听这几人就知李平的心思,安排的可真是周到!黛玉见哥哥这焦心模样,又好气又好笑,可是当下也不是拿哥哥开涮的时候。
正好此事林如海也来了,黛玉连忙将父亲请进来,安哥见祖父进屋,便又伸着手嘴里叽叽咕咕的不知说着什么,要林如海抱。
林如海将孙子接了过去,却是问黛玉。“听说你们今日见到了安伯公家那位小公子,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安伯公府的家丁追踪山匪最后才叫被劫持的女眷平安归来,不过当时也有安伯公家的政敌就此大做文章,反咬一口,说是安伯公家故意为之,又有说安伯公府救人不利,众说纷纭。
安伯公府在此事却是有几分冤枉,但作为当场见过山匪,还追踪过歹徒的人,安伯公府必定知晓一些旁人不知的事。
黛玉如实答到,“孩儿眼拙,也没瞧出什么不妥,就是那人分明是习过武的,当下却有些病弱。”
宴 享
第110章 宴享
“安伯公府上那一位, 倒也不全部是装的,他自去年底入京以来就断断续续的病着,一月里的时候病的挺重, 传言差点没熬过去,国公府上差点就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林瑾听父亲和妹妹提到安伯公家的的小儿子, 刚好他国子监中有个同僚住处离国公府很近, 前几日闲谈之间刚刚聊过。
那同僚半夜里听见国公府里有人嚎哭, 还以为这家的小儿子同那短命的公主一样也一病去了,两个刚好做一对阴间夫妻。
“病也不觉着,只是安伯公家这位公子, 很是颓丧。”黛玉又道,这才是她见着安成觉得最不妥的地方, 分明这点年纪,却是暮气沉沉的, 难怪身子好不了。
“管他是真颓丧还是装的, 总是叫旁人看了安心。”林瑾见儿子一直拽着父亲腰间坠子的流苏, 好容易扯下来了,就往嘴里塞,他连忙把东西抢过来。
安哥没了塞嘴巴里的物件,瘪嘴、皱眉、扯着嗓子嚎,一气呵成。
“你就哭,哭也不给你。”林瑾捏着那满是口水的流苏,对着哭闹的儿子, 愤愤然道。
他记着黛玉小的时候就没有拿什么都往嘴里塞的时候,干干净净的就长大了, 自己这儿子怎么蠢蠢的?
“圣上即是再给安伯公家指了公主,那便是昭示对国公府的信任。”林如海把安哥又塞回去给林瑾。
“抱出去哄一哄。”这孙子和儿子小时候真像, 哭起来震山响。
林瑾只得报了孩子在廊下哄了好一会儿,再去看妹妹黛玉,却也不在书房,应当是回自己的小院中去了。
京中人都知安伯公府上那一日必定是见到了什么,才叫人如此忌讳,只可惜当下也无人探听得出,安成那一日究竟发现了什么真相。
黛玉定下亲事的消息早已传到了姑苏王简的手上,王简见林家居然把女儿给了这等人家,越发偏执的认为林如海和林瑾两个探花都是贪慕权势之人。
必定是早早就看不上自己,故而才对自己挑三拣四。做出一副清高的模样,道貌岸然,其实内里早就谋划好了女儿的亲事,只等着敬王世子上钩。
说的什么年岁还小,不急于此事,全然是托词罢了。王简想到皮笑人不笑的林瑾,听母亲说过,林家小探花可是十岁不到就定了亲事,可见林家才不是顾及孩子年岁不到,只是瞧不上他王家而已。
王简心中更是憋了一口气,只想着在会试之上得了个好名次,光宗耀祖,扬眉吐气才罢,念书就更为勤勉了,只是读书刻苦,心中有郁结。
年底的江南湿冷,又连着下了好几日雨水,王简郁闷之时又常常喜欢用房中之事发泄,一来二去倒是病着过了一个年。
儿子生病的家书到了京中,来到芸娘手上时,芸娘这个做母亲的,很是心疼了一场。
芸娘早前不识字,而后跟在王良身边,渐渐学了一些,读一封家书总是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