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危机公关古代再就业(23)

作者: 夜北星 阅读记录

宁桉轻笑一声,牵上他的手,两人一同往前走。

宁夫人不喜奢靡,赵家的午膳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宴席设在荷塘旁的小亭里面,南风一吹,杨柳依依。

不同于京外饶水湖,赵家荷塘里种的是些稀罕的品种,请来花匠专门养护着,白莲,紫莲,最显眼的是一朵红莲,色泽纯正,莲蕊泛金,很是奇特。

与城外的波澜壮阔不同,主打的就是一个精致华美,财大气粗。

看见这满池的莲花,宁桉一下子就笑出了声。

「副君,」她戳戳江晏青,「郡主府的不算,那赵家的池子,可称得上赏荷了?」

江晏青忽地想起饶水湖畔,他那话刺她,说郡主府满池残荷败柳,算不上赏荷。

还记着呢,江晏青一时间有些啼笑皆非。

他面不改色,只是耳畔飘起一抹殷红,「那要看郡主怎么想了。」

「嘻嘻,」宁桉狡黠一笑,背着手走在前面,「我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莲是和谁去赏的。」

江晏青:「…………」

「吃饭!」

江晏青不说话了,飞快向前走到亭子里。

「你别害羞呀。」宁桉笑意盈盈地追了上去。

亭子里面,宁夫人和赵辰干早已入座,白盈柳姗姗来迟,一来就看见两人有说有笑的场面,心底更不是滋味。

她在主厅插不上话,干脆就回了自己的院子新换了一身衣服,依旧是白底,只是用上了非有品级的贵女不得用的莲凤纹。

可宁桉一眼都没往上瞟。

白盈柳心情复杂。

宁夫人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叹息一声,没说话。

赵府的厨子做的一手上好的荷花宴,新鲜摘下来的荷花花瓣挂上面糊下锅一炸,再复拼成一朵含苞欲放的花,以荷叶为底呈上来,咬一口,满嘴清香。

宁桉吃了一口,眼睛就亮了起来。

一家人吃饭,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吃到一半,赵辰干就像突然想起一般提了一句。

「北砚郡那边,怕是要起战事了。」

宁桉动作一顿,江晏青就是北砚郡的人,她抬眼望向赵辰干,「怎么说?」

「越国的商队前不久突然提出要向我们换购一批棉麻,粮食。之前一直用马匹来做交易,现下也改成了玉石这些。」

古时马匹是战略物资,一旦要起战乱,就会被官府牢牢管着,不允商户交易。

赵辰干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出入北砚郡的文书突然繁复起来,赵家是大商会倒还好,有些小的走商已经进不去了。」

宁桉心底一沉,不论到底有没有战事,北砚郡的异变都是实打实的发生了。

原主父亲宣武大将军,此刻正驻守在洮山郡,距离北砚郡,不过一关之隔。

见她神色凝重,赵辰干反倒安慰起来,「别担心,战事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打起来的。越国老国君病重,朝中内外乱成一团。」

「内乱如此,如何会直接攻打北砚。」

「是啊,」宁夫人亦开口,「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大景也不是毫无抵抗的余地,又何必在这杞人忧天呢。」

说的也对,宁桉顿了顿,释然一笑,「是我想多了。」

战争,多么遥远的词,在现代的时候,除了每天的新闻联播,宁桉从未亲身经历过战乱。

可战争的残酷,本不是语言能描绘下来的。

「副君,」她看向江晏青,「你家里……」

「无碍,」江晏青摇摇头,「我父母双亡,族中长辈这些年也大多陆陆续续离开北砚,倒也没什么可以记挂的。」

因着赵辰干这一句话,这顿饭吃到最后,人人都觉得有些没滋没味的,就连白盈柳,也一直坐在原地沉思,一言不发。

吃了饭,宁桉回了郡主府,坐在书桌前持笔沉思。

她会写毛笔字,字迹和原主比起来也大差不差,只是穿越过来这么久,宁桉还是第一次动笔。

宣纸上,笔尖轻点,佛经顺流而出。

之前工作烦闷的时候,宁桉一直有抄经解压的习惯,可穿越过来后……身为朗月郡主,她能有什么烦恼?

宁桉不可否认,赵辰干的话,给她敲响了警钟。

她现在的舒适,来源于朗月郡主的地位,来源于大景稳定的内部,可若是这些颠覆了,她真的能在古代过得很好吗?

宁桉不确定。但如今,她只能一步步来,最趁手的武器,就是在现代学到的知识与见闻。

看着笔下的经文,宁桉一点点凝起眉头。

公关需要媒介,特别是现代的公关,与媒体维持良好的关系一直是pr的主要工作之一。

现代的时候,网络传播媒介多,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可能一夜之间就登上热搜。

但古代不一样。

文字,成为了限制信息传播的重要原因。

宁桉心底理着思绪,大景的消息,除了官府的邸报和各家的情报机构之外,在普通老百姓间传播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

这种传递的方法,其实很不适合公关,传播速度慢,传播准确度还不高。

比若她最开始让人宣扬洛栖颜和耀华监的事,就需要派出许多人去做,即便如此,信息的传播面还是不广。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宁桉最开始的设想是报纸,但又很快被她否决。

最主要的原因,识字的人太少了。

「网络,书籍,报刊,文盲……」

她无声呢喃,半晌,眼眸一亮,忽然有了个主意。

——讲报人!

民国初期的时候,全国上下文盲率高得吓人。这时候的报社,有一个特殊的职位叫做讲报人。

顾名思义,就是请人讲报,把文字化为语言,直接读给百姓听。

大景如今的文化环境,与民国何其相似。

有了初期的设想,宁桉飞快取了张白纸写写画画。

「纸质的报刊可以少量的做,专门发售给读书人这些。读报倒是可以分成两部分。」

「其一,要设立一个固定读报所,没必要新找地方,就在茶楼里面,每日让说书先生读就行。」

「其二,街头巷尾,每日里固定些时间段,让人拿着报纸走街串巷地读。」

「并且,」宁桉思虑片刻,「读的内容也很重要,不能涉及到朝中之事,若非必要,也不要牵扯到官员。但是可以预留出一个板块来,请人专门讲解新政策什么的。」

许多朝廷颁发下来的新法推行不易,就是因为许多百姓不了解这事。

同样的,这也就导致有许多官员尸位素餐,不按新法办事。

只是这倒底不是言论自由的现代,宁桉酝酿片刻,还是划掉了这句。

哪怕有隆狩帝的重视,这也不是现在她可以动的东西。

「最开始,可以先登一些东家长西家短,贴近百姓生活的大事。等到后面了,可以渐渐开设科举专栏,德育专栏……」

她这一写就是一两个时辰,等到最后,宁桉长舒一口气放下笔,桌案上早已堆满各式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