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和反派首辅HE了(103)+番外
结果皇帝今日似乎有些什么心事, 在听完此曲之后觉得这些缠绵悱恻的曲子有些索然无味,又让她再弹两首清心静气的曲子来听。
桃笙便又从善如流地弹了两曲《幽兰调》, 皇帝听过之后,眉眼之间稍稍有了舒展, 又吩咐人给桃笙上了茶点。
桃笙便知皇帝这是有话要说。
“这几日总觉得身上有些不济。”皇帝大概是听了这曲子有感而发, 便想拉着她说道说道,“朕原本以为依着他们的请愿, 立了太子,定了储君便一切安稳,却没成想反而养大了那么多人的心思,叫他们生出这样多的事端来。”
桃笙笑了笑,没有说话。
皇帝虽然嘴上说着以为立了太子就是结束,可他本人也并没有全心全意信任太子,也并没有做出要将国家全权托付于太子的姿态,所以这些话也不过就是说说而已。
如果皇帝真的如他所说这样想的话,也就不会对洛太师等人不站队的评价那般高了。
桃笙蓦地想起了从前在秦县时候,镇上老人坐在一起晒着太阳聊天,也曾在言语之间谈及过这个问题。
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不能再干活劳作,要指着孩子们顾家养老,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要保留自己最后的底牌,不能太早把钱和房子都交给膝下的孩子们,钱给出去容易,收回来太难。
若真等到自己手上半分筹码也无,便也只能任人宰割。
这还只是寻常小镇的一般人家,手上并无滔天的权利和富贵,顶多有点闲钱和房子。
而皇帝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又因着作为大周天子多年,早就习惯了说一不二,用绝对的权利压制天下所有人,在尘埃落定之前不想让渡手中的权利,哪怕一点都不愿。
所以在皇帝折腾到筋疲力尽之前,每一任东宫储君都非储君,而是皇帝的敌人。
皇帝看着眼前的桃笙,她的五官是那种更偏明艳夺目的类型,是京中闺秀当中难得的姣好相貌,换句话来说,若是身世再过硬一些,完全可以走上靠脸吃饭的道路,一个女孩子家家原也不必这般辛苦。
可桃笙到底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没有这样享清闲的命。
她行事稳重,没有攻击性也并不张扬,乖巧有余的性格当中透露着这个年龄段女孩子难得的坚韧妥帖,弹琴的时候没有太多技巧,所以让人觉得足够真诚。
也难怪睿王会喜欢。
皇帝年纪大了,在后宫之事上已没了多少心思,至今已经半月有余没有召幸过嫔妃,几个儿子年纪大了,也是各怀心思,女儿们也都一心为着夫家和儿女的前程,见了只会心烦。
大臣们一来就是公事,皇帝也越发不乐意见他们。
算来算去,除了李盛高镇这些侍奉的人,他如今反而接触最多的人反而成了桃笙。
而桃笙每天过来弹琴更像是应付差事,她从来不主动说话,也不提出什么越界的要求,甚至从未求过什么恩典。
如果搁在皇帝年轻时候,大抵会更喜欢那些对自己奉承逢迎的年轻姑娘,并不喜欢桃笙这样只把这事当做寻常差事的琴师。
可随着年纪的增长,见识过太多想要通过奉迎和话术从自己这里索取更多的人,反而觉得桃笙这种坚持本心的行为尤为可贵了些。
想到这里,皇帝突然想对这个年轻女孩了解更多一些。
“朕听高镇说过,你和季大人是表兄妹?”
“是。”
说到这里,皇帝脸上露出了一种类似疑惑的神情:“虽然你和季大人都生得好,但这容貌似乎有些不大相仿。”
桃笙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对自己的私事感兴趣,但既然提到了,觉得多说几句也无妨:“我在母亲生产之时便被拐子拐走,后来当地府衙破案后,将我安置在了秦县附近的育婴堂,是我的养父母将我抱养回去带大的。”
说到这里,桃笙突然恬淡地笑了笑:“陛下明察,季大人的母亲是我养母的妹妹,所以我和季大人的确生得不像。”
皇帝再没想到,桃笙竟然还会有这一层身世,他怔了半晌后道:“那你养父母从前待你如何?”
“他们都是很好的人。”桃笙道,“只是几年前出了意外,人都不在了。后来守孝结束之后,我便别了家中叔婶,来京中投奔了姨母,所以季大人算起来也就是我的表兄了。”
皇帝记得楚王曾经说过,桃笙一直跟着姨母和表哥生活。今日又知她原本就是养女,还是叔婶不要了的,投奔京中姨母本就在身份上差了一层关系,家中表兄季晏明又是那样冷心冷意的人,恐怕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好受。
皇帝听到这番话后,脑海当中当即出现了一个顽强生长在悬崖峭壁之旁,任凭风雪吹打依然傲立寒冰之中百折不弯的小梅花形象。
如果桃笙当真能够嫁予睿王,伴其左右,得了侧妃头衔,大概也能够结束了这样悲惨的生活,可这件事情触及了自己逆鳞,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被自己连根掐起。
面对着这样日日敬业来往宣政殿中为自己抚琴的桃笙,皇帝突然愧疚起来。
很快宫中传来了消息,皇帝突然毫无征兆地赏了自己的御用琴师桃笙两个皇庄,走得甚至不是公账,而是从自己私库划出去的。
这件事情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毕竟桃笙担任皇帝御用琴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样突然大的赏赐还是第一次见。
皇帝近来阴晴不定,罚了太子又斥责了睿王,甚至连从前低调地恨不能低到尘土中的庆王都受了牵连,久不上朝的洛老太师也被卷了进去,吃了挂落。
多方势力蠢蠢欲动,都想方设法打听当日皇帝和桃笙究竟说什么什么,有没有什么风向标里程碑之类的事件,可以让大家照抄作业。
皇帝那日和桃笙探讨身世之事倒也没有避人,那些花了重金打听那日宣政殿情况的人,最终都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答复。
陛下似乎和洛大人讨论起了她的身世,且颇有动容。
京中很快又有了两个新的传言出来。
一个是桃笙其实身世跟皇族有关,这些年京中动荡,一夜之间消失了的皇子皇嗣不在少数,桃笙就如同当年的汉宣帝刘询一般,是某位王爷膝下仅存的一点血脉,皇帝一定是知晓了什么,才会想要补偿这孩子这么多年的艰辛,赏下两个皇庄。
不过这个猜测只在小范围内传播,一直没有能站得住脚,毕竟倘若桃笙是真的皇族血脉,如今又得皇帝喜欢,完全可以通过宗人府的一系列操作认祖归宗,不必动用皇帝私库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