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和反派首辅HE了(168)+番外
她和沈裕在成婚之初也是有过感情的, 只是经历了这些年这么多事情, 最初的那点儿感情早已被全然磨灭掉,只剩下孩子和责任。
她这些年从娘家这里得了不少助益, 但是从未给洛家出过什么力,事事还都要娘家帮衬,这次父亲和兄长提起此事,是洛家这么多年来唯一要求她为家里做的事情。
洛昕自然不会拒绝。
况且她也知道,桃笙是不可能同意认回沈家的,只有自己和离之后,才可能有机会认回桃笙。
当年她虽然生下了桃笙,但是从来没有养育过她,尽过母亲的责任,亏欠桃笙实在很多,一直想要补偿一二。
这的确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洛昕对兄长道:“你们提出的和离,我可以做到,只是沈裕那边还要你们去协调商议。至于认回桃笙的事……我虽然心中愿意,但不能用感情去束缚于她,终归还是要看她自己的意愿。”
这件事情还是由她的女儿自己决定吧。
洛铭说服洛昕后,又趁热打铁去了沈家,同沈裕做了一番协商。
沈裕跟洛昕之间的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心中埋怨妻子的同时也一直暗恨岳家的绝情。
这次洛家开出的和离条件十分诱人,沈裕思考了两日过后,最终同意了和离之事。
而依着顺序就到了接下来洛大夫人出动。
这日桃笙刚刚用过早膳,就听得青杏来报,文安郡君到了府上,来找桃笙。
桃笙跟那些日日有功夫参加各种聚会的女眷不同,大多数时日都要去衙门当差,只有少数时候休沐在家。
文安郡君今天卡着点过来,正值自己休沐,应该是问了自己的丈夫洛铭,知道她今天休息,所以才特意过来的。
文安郡君先同桃笙聊了几句京中当前形势,而后就说起了家中想让洛昕和沈裕和离之事。
桃笙对于洛家的这个想法并不意外,从前就听洛昕身边嬷嬷说起过几次,在沈家尚未找回自己之前,洛太师就有意让女儿和离,但是洛昕顾念着两个孩子和夫家名声,一直没有答应。
但现在的情况和当初有了很大不同,洛昕如果不跟沈家和离,洛家就可能会被牵扯,洛太师做不出令国公这种跟儿女切结的事情,所以只能让洛昕离开沈裕。
桃笙疑惑道:“那文远侯和沈家也同意了么?”
文安郡君道:“父亲答应帮着沈家还了另一半余下的户部欠银,要求就是不光六妹妹那边拿到和离书,如果你愿意认回洛家,也让沈家一并出具切结书。六妹妹自立了女户,你是六妹妹的女儿,又有了这文书,日后便跟沈家那边再也没了什么相干。
这样正式的切结书是官方承认的,所以就算沈家日后真的出什么事情,就真的怪不到了桃笙头上了,算是户籍和契约的双保险。
就算有好事者把沈家的事往桃笙身上扯,有洛家护着,也怪不到她的头上。
也算是为日后桃笙的为官生涯提供了保障。
桃笙就知道,对方不会只来跟她说洛昕和离这么简单,原来这其中跟自己也是大有关联。
依着大周的律例和民俗,一般女户都要有个子嗣,要么招赘生子,要么过继亲族家的,桃笙以为洛昕会选沈樾沈辞当中的一个带走,没想到洛家最终竟然会舍近求远来找自己。
“可我记得侯夫人膝下是有两个孩子的。”
“话虽如此。”文安郡君叹气道,“老夫人和文远侯不许,为着孝道,沈家两位小公子也不好改姓离府。”
一方面是洛太师觉得这两人在沈家生活太久,受了沈裕和沈老夫人太多影响,并不太想接受;一方面是沈家老夫人听到这个消息病得更厉害了,人都快没了,但还是回光返照,请来沈家族人,让两个孙儿在病床前发了毒誓,日后好好在家孝顺父亲,坚决不去洛家。
两人毕竟都是从小被老夫人照顾着长大的,终究还是心软发誓了。
文安郡君当时听了这话也挺震惊的,如果他们当初选择母亲,不光可以脱离现在沈裕的不良影响,还会有更好的前程,更别说洛昕手中还握有数额极其巨大的嫁妆。
如果他们是真心为了孩子好,应该会让他们跟着母亲。
沈樾的身份是侯府世子不好变动也就罢了,但至少可以让年纪偏小的沈辞跟着回来,可那沈老夫人为着自己一己私利,根本不顾孩子的未来和前程。
这老夫人向来心术不正,目光也短浅。到这时候了还要出来祸害人,也是没谁了。
桃笙虽然跟沈家几个男人都相处不多,但也能看得出来,沈樾几个跟沈裕一脉相承的耳根软,也难怪会不分是非对错对沈若锦那般偏爱,逼走原身了。
话说到这里,文安郡君再度点题道:“从前就听说你养父母极为开明,不似京中世家那般迂腐,当初知道了他们早早亡故,我和你舅父心里还都难过了好一阵儿。可这会儿他们不光回来了,还有了一双儿女,也算是圆满了。”
桃笙也知道,文安郡君这话听起来像是闲聊天,夸了自己家里,但其实是点出来,从前自己说已故的养父母没有孩子,要作为唯一的后代守着家里,如今时移世易后,已经不能算是理由。
只是说得可谓是相当委婉。
洛大夫人也只是来传达洛家的想法,并没有发表太多意见。
桃笙已经位居五品,独立了这么多年,别说自己只是一个素日里没什么来往的舅母,就是生身母亲也不能发表太多意见。
说多错多,就算真的需要跟桃笙谈话,也还是交给说话更加顶用的直系长辈为好,譬如洛昕,譬如洛老太师。
文安郡君说这话的时候也没有避着人,苏宛和苏嘉中午回来之后就听汤妈妈说了此事。
苏宛对于桃笙认回洛家非常支持:“这些年来都是你一个人在京中打拼,我和你父亲从没有帮上你什么。你父亲后来去了兵部才知道,现在京中做官,宗族势力尤为重要,家中有了人,仕途上才能走得稳当。我们人微言轻,帮不了你什么,现在不能再阻着你了。”
“从前沈家混账,你不认回去也是对的,可洛家终归不一样。况且我自己生过孩子,知道妇人生产是多么艰辛的事情,你那沈家父亲不认也罢,可当年洛夫人生产你的时候也十分不易,认回去对你没什么坏处,你不必再顾及我和你父亲,只管回去便是。”
苏嘉也劝道:“我以前听小白说过,像你这样的情况只是迁族谱、落户籍,不过就是名字挪到洛家去,从前的父母还是义父义母,其他的一概不用变,你若不嫌弃,继续住在姨母家中也是一样的。我和你母亲盼着你好的心都是一样,希望你日后在外能够顺遂一些。不过我不了解洛家,也不知这家人是否好相处……你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