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和反派首辅HE了(174)+番外
“哦?他可有对你说了什么?”
“他那晚喝醉了,对着我语焉不详,说是可能犯下了很大的事情,只是那些人势力不小,他不好不做,构陷旁人也不是本意。”
这个构陷,大概说得就是季晏明了。
洛青想了想,对着庞溪问道:“你识字吗?”
庞溪老实道,“识字的。”
从前时候家里穷,只能供得起一个人上私塾,庞路比他更加灵透,也得先生赏识,便有了这个上学的机会。
他们兄弟二人素来感情极好,每次庞路念书回来都会教他读书识字,他自然也是认字的。
“好,你将事情详细跟我再说一遍,我写下来,你签字画押之后我带回京城。自然,这证词也不会让你们白写。”
洛青又另取出了一张银票:“这是报酬。”
就像方才这位大人说得一样,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他们很可能会有命拿钱没命花。
听到这位大人只让他陈述事实,并没有出什么威胁或是颠倒是非之语,庞溪对洛青有种本能的信任:“我不想要钱,只求大人能够庇佑一二,还有弟弟身后的真相,如果大人有了眉目,也请告知于我。”
洛青从前时候也帮洛铭处理过类似的事情,遇到的证人家属基本都是不愿背井离乡被“保护”的,这家人倒是难得拎得清的,愿意在他的帮衬下找地方躲起来,这样不光他们安全,等到需要证人到庭时找人也方便。
“好,我答应你。”
= =
石宗年几次三番派人去睿王府上传信,想要求见睿王。
睿王则是一连几日都没有回应,后来终于派人回了话,请他在京西银铃巷的一间茶室内见面。
石宗年刚刚听说,这次季晏明的案子不光楚王介入了,就连洛家也开始关心,洛铭亲自忙前忙后,不由开始心虚。
楚王如今手下没有可用之人,且以好糊弄出名,石宗年从来没有担心过楚王会查出什么来,只是那洛家不同。
洛太师一把年纪了还跟成精的狐狸似的,这么多年称病不上朝了,朝中事事却都没落下,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法眼。
洛铭是皇上信任的阁臣,从前就因为他是洛家的长子信任他,现在太子出事之后,更因为他清清白白没有站队,越发得了皇帝的喜欢。
石宗年对着睿王皱眉道:“殿下不瞒您说,我这心里实在没谱儿,您说这次咱们能顺当把季晏明拉下去吗?不会有什么差错吧?”
睿王转着右手大拇指的扳指凉凉道:“这些事情都是你亲手做下的,这会儿有功夫问本王这些蠢话,倒不如好好想想当初有没有留下什么把柄,可还有什么差错,早些弥补一二。”
石宗年越想越觉得这事经不起推敲,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若是我主动去大理寺说明实情,皇上会不会看在我是受人蒙蔽又主动交待的份儿上,原谅我一次?”
“奏折都递到了父皇跟前,人证已然不在,物证则已经交上去了,石大人现在开始怕了,是不是晚了些?再说了,当初那几份公文,也是你去找了季晏明,说他这段时日总侍奉皇上巡视京畿不得空,让他提前签字用印在空纸上以备日后使用的,难道还能赖到别人的身上不成?”
石宗年的头上开始冒汗。
睿王难得和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事已至此,石大人已经没有了退路,就算这会儿心里头怕了想退,要跟父皇把事情解释清楚,没准还能推到本王身上减轻罪责,这也罢了。可那年府试舞弊之事,你又要如何跟父皇解释?”
石宗年额头上的冷汗越发多了起来,急得他不顾士大夫形象直接拿袖子擦汗起来。
当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就在七年之前,他曾经派人给参加府试的考生送过字条,因为考官开卷较晚,他便安排了自己的一个门生专门去送,并保证那考生能在不被检查内衬的前提进入考场。
可就是那么不巧,当时他们交接在考场外的偏僻小巷,且大多数考生都已经进场,原本以为没人会看见看见,可季晏明考试那天车子不知道怎么回事轮子坏了,只能抄近道走过来,正好看到了自己派去那位门生和那考生的种种行径。
那门生回来对自己说了此事,并形容了一番那考生的衣着长相,石宗年一打听便知道,他们那日遇到的人是季晏明。
虽然季晏明之后一直没有再提这件事情,大概率心思都在考试之上根本没注意,但石宗年一想到那日季晏明看到了这件事,没准哪天会想起来指认出来那门生最后牵连到自己,心里就总是不能安生。
石宗年几次三番阻碍季晏明考试不成,眼睁睁看着他进了翰林院,后来想了这个法子,先请他在空白文书纸上签名用印,再行一些诬陷之事。
而这件事情无意中被睿王知晓,睿王便以此威胁自己提交“证据”,趁着太子出事拿下季晏明,断了楚王的得力臂膀。
近来利用废太子搞事打击政敌的人不少,浑水摸鱼也不差他一个。
石宗年听说了洛家介入,洛桃笙又开始重回皇帝跟前后心里越发没底,所以才会找睿王说话,没想到对方竟会推得这样干净。
睿王和石宗年分别之后,觉得心中很是有些不安宁,准备关起门来不管外界纷扰,画一副万年长青图进献父皇,以表自己寄情山水丹青,无暇顾及朝事纷扰之心。
结果画作尚未完成之时,就有宣政殿的太监过来传旨,说是皇上要见他。
睿王觉得有些诧异。
父皇知道他在翰林院安插人手更换名单后十分愤怒,即便他用色令智昏鬼迷心窍只想得到桃笙为理由,也没有混过去。
父皇还是觉得他安插人在翰林院挑战皇权的事情不能饶恕,猛一顿敲打之后便让他闭门思过,不再召见。
可今天突然请他又是因为什么?
宣政殿里,皇帝一脸阴沉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睿王:“老六,你可知罪?”
在不知道皇帝目的之前,睿王自然不能自曝。
“儿臣不知。”
一旁站着伺候的高镇看似好心地补充道:“季大人的事情大理寺已经查清,皇上已经亲自提审了翰林院石大人,他可是什么都说了。”
皇帝也道:“朕看那日你诚恳认罪,当你是老实了,便也只罚了你闭门思过,你当真以为朕老糊涂了不成?要这样糊弄于朕!你究竟在翰林院中安插了多少人?是不是要翰林院的李学士也要为你所用,入了东宫当储君才肯罢休?”
睿王跪在那里浑身发凉。
父皇的意思是说,这石宗年也是他一早安插在翰林院的人,可事实明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