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的人本来都没想留下经营的。
除了几个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走不开的,这会儿就都动了心思。
石柱被这个找,那个说的,也是十分的头疼。
江易就给他出主意,“这客栈本来就是要经营的,不如试着开业迎客,哪些人表现得好,就留下好了。”
石柱一点就透,立马张罗着买肉开灶,对外营业。
石林客栈的地方大,在灶房前头摆出几张木桌和木椅给食客们坐……
这又是华城里没有的,先前跟风学他们开的张家摊子,食客们都是换了就走,谁能想得还要坐下来慢慢吃啊?
但石林客栈就不一样了。
一进院子就有人领到桌子边上坐,还笑眯眯地问要吃什么?
是吃烤肉,还是烤龙虫串,还是来碗热乎乎的蘑菇野菜肉汤?
吃烤肉的话,还会问你是要吃哪一种兽肉?
只要选好了要吃的,再把盐付了,就只管坐在那儿等着,既能歇脚,也能看石林商队的人切肉烤肉……用不了多大会儿,那烤好的香喷喷的肉,或者串,或者肉汤,就能端到面前,食客只管翘着腿,跟个大爷一样等着就行了!
就算是他家的吃食并不便宜,但华城中富裕的人本来就多,哪有不想去尝尝新鲜的?
池树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看着人来人往,石林村人忙活的景象,也不由得在心里暗自称奇。
人家有独家调料,这就先不提了,但开个铺子交换刚做好的吃食,并且在边上准备桌椅方便客人这种事情,看着挺简单的呀,可怎么这么些年,就没人想得到,让石林村给抢了先呢?
他一边啃着烤串,一边在人群里寻找着江易的身影。
这种奇怪又有用的想法,定然是江易想出来的!
一个石林村民端着两盘子烤肉走过来,摆在他对面食客面前,看到他东张西望地,就笑道,“是在寻江易吗?他带着妹子去逛了。”
这不是客栈也修好了,摊子也支起来了,剩下的人也要准备回石林村了。
江易先前一直在帮着大巫种仙米,又对大巫后院里移栽的各种树苗指点养护,忙碌得很,哪有工夫去逛街买东西呢?
这会儿总算是仙米种得差不多了,只要每几天浇水除野草就好,江易这才能抽空去陪着江二逛一逛。
池树点点头,三两下啃完了烤串,就让出了座位。
旁边一个华城本地居民立马笑嘻嘻地坐下了。
不容易呀!
现在城里最火的铺子,可不就是石林客栈了么?
也不知道人家那调味料是怎么弄的,一样的烤肉,一样的汤,偏偏石林村人做出来的就是那么香!
就那么十几个座位,每回来都是满的,他等了好半天才算能坐下了!
池树离开石林客栈,就沿着街道一路走过去,四处寻找着江家兄妹的踪影。
他还是想劝说江易留在华城。
大巫虽然慧眼识人,给江易开出了不错的条件,这个条件要是换成别的村子别的人,那肯定是两眼放光,巴不得留下。
但江易却跟那些人不一样。
要是江易留下,没准华城能有更惊人的变化呢!
他劝大巫再提高条件,但大巫却是摇头,说这已经是自建城以来最优厚的条件了,再加码,别说城主,就是城中的几位长老那边,都不一定能过去。
他说服不了大巫,可不就想从江家妹子这儿寻求突破?
小姑娘嘛,肯定喜欢新奇好看的东西啊!
他就跟着兄妹俩逛,只要小姑娘看上的,他都出盐买下来,再多说说留下的好处,没准就能成呢?
他东寻西找,都没瞧见他们的影子,不知不觉就到了野集。
才走进入口,他就听到一片哭闹吵嚷声。
“江一江二,我是你们的亲姨母!你们竟然见死不救?”
三个人影从集市的另一头走过来,他定睛一瞧,可不就是江易和江二?
江易和江二身边,还跟着一个披头散发,麻衣褴褛的老妇人。
而追在他们身后十来步远的,却是另一个麻衣褴褛的老妇人。
那些哭闹吵嚷声,就是这个老妇人发出来的。
这老妇人脖子上还栓着绳子,但绳子很长,另一头远远地拉在一个男人手里,那男人的眼睛紧盯着江家兄妹,眼里闪着贪婪的光芒。
虽然一时半会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但池树也瞬间看出来了。
这个男人,就是最近两年时不时出现在华城的贩奴商了。
池树眉头紧皱,三两步走上前去,大声喝道,“这是怎么回事?吵嚷什么?”
他身上系着象征大巫的红色腰带,华城人一看就知,那负责看管集市的华城守卫赶紧上前几步,行了个礼,“大人安好。”
又转过头去,朝着贩奴商破口大骂,“还不快看好你的人!要是冒犯了贵客,可饶不了你!”
大巫和城主都很讨厌这些贩奴商,曾经还开过会议讨论过,要不要禁止贩奴商进华城。
但是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禁止贩奴商进华城,那这些贩奴商会不会就带着人去了别的城池,或者别的大村子?”
那些被贩卖的人,如果被华城人买下,无非是在盐湖边上做工,虽然工作辛苦,但不会无故被打被杀,还能安稳地活下去,但如果被卖到那些野人般的村子里呢?
没准食物不足时,都会被吃掉了!
因此虽然当政者厌恶,也还是没有禁止贩奴商。
但却下了令,要严密看管这些人,免得他们起了坏心思,悄悄地对华城人下手。
贩奴商哪里惹得起野集的守卫?
赶紧低头赔笑,“是是!您说的是!”
就一拉手里的绳子,把那想要扑上去的老妇人给扯了回来。
“老实点!什么姨母不姨母的?人家认你,你当阿妈都行,人家不认你,你就屁也不是!”
老妇人两手扯着脖子上的绳索,气都喘不上来,自然也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唔!唔……”
不,不是!她明明就是江一江二的姨母江蔓,小时候看着他们长大的!
明明江一江二这几年来过得很好,吃得那么胖,长得又那么壮,手里也不缺盐,拿出三斤盐来,眼睛都眨一下,就把跟她同村的江鱼给交换走了。
为什么就不能把她也给救走?
难道她不比江鱼更亲吗?
池树看着江一江二,再看看两个老妇人,不由得挠挠耳朵。
有故事!
这里头有故事啊!
江易江二也没想到,不过是逛个街,赶个集,居然还能遇上故人?
要知道在石器时代,人的寿命本来就短,村落之间的距离又太远,而且所谓的道路,都要经过沼地和丛林,单独一两个人根本不敢穿越而过,因此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自己村子附近那几十里地。
但能在千里外的华城遇上红江村的人,着实让他们都惊了。
贩奴商的手里,就有两个红江村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