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也笑了,“要是大娘你要,那我就五十块钱给。”
葛大娘笑容更深了。
“哎哟,你也不容易,俺们还能沾你的光!”
“平时二刚也给我帮不少忙哩!”
二刚也来凑热闹,“娘,要不咱就买下吧,我姐明年结婚,正好今年借我听听,我一定小心听,保证到时候还跟新的一样!”
葛大娘笑着拍了他一把,“你可想得真美!我不过这么一说!还是先紧着急要的人家!”
第二天一早,葛大娘就去了史玉花家。
没多大会儿,两个人就一起相跟着来到江家。
史玉花的脸上还是半信半疑,“江易,听说你家里有收音机?”
她家缺个四大件,恰好江易家里就有收音机?
怎么觉得这么玄乎呢!
“是啊!玉花大娘你看,就是这个……”
见把顾客忽悠来了,江易赶紧又打开收音机展示一番。
在听完了中老年妇女心目中的男神,某歌唱家的高歌一曲以后,史玉花的眼睛转了转。
“江易啊,这个收音机是还不错,你小根大哥结婚也确实用得上,就是……”
“就是你看这价钱,能不能再少点?毕竟,你这收音机都放了好几年了……”
史玉花掐着指头一算,“哎哟,都快小十年了!都有些旧了啊!”
江易脸上显出为难,“玉花大娘,这个收音机虽然在我家有小十年了,可是从来没用过啊,还是人家姚奶奶从国外带回来的最新式的,咱们国内现在都买不着。如今在县城商店里,买一个新式收音机也得六十多呢。”
史玉花眉头皱起,“可是你这个收音机这么小,结婚那天摆在新房,它也不排场,不如去县城买的新式收音机呀!”
当然了,买不买得着,那又是两说了。
葛大娘扯了扯老伙伴,“那倒也不是这么说的,这收音机小也有好处,它带着方便啊。”
史玉花摇了摇头,“唉,带着方便哪里是好处了?万一小根和媳妇不懂事,带着到处跑,那还不是容易丢?”
尤其是新媳妇,听说家里好几个兄弟姐妹,万一就想着贴娘家,把她好不容易买下的收音机给弄没了,那她上哪儿说理去?
江易也点点头,“玉花大娘这么说也有道理,那就算了罢,我先留着,看谁家需要轻便的小收音机再卖就是。”
他说着就关了收音机,去院子里摘了两个新鲜的西红柿,洗了给两位大娘一人一个。
一副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架势。
史玉花可不就傻了,愣愣地接过那个西红柿,心里迅速来回琢磨。
其实她不是看不上啊,就是想再省几块钱啊!
算了,反正这东西在江易手里,也跑不了,她不如先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看看其他人都是个什么想法?
江易倒也不算太着急。
他虽然不是这个时间线左右出生的人,但他站里那些大妈大爷可都是这个时代的。
光听他们说起过去的事,也听了不老少。
这个年代的人可跟江易他们那一代不一样。
江易算是10年代的人,电商当道,快消为王,看上什么立马下单,好多知名带货主播才把货品放上链接,几分钟清空甚至几秒光都是常见的事儿。
但这个年代可不一样,大伙儿都过得节俭,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几瓣花。
一件衣服要新三年旧三年,缝补再过三年,就那也舍不得扔,还要剪了纳鞋垫。
玉花大娘和葛大娘她们这些村里大娘们,一下子让她们掏出几十块钱来置办大件,那估计怎么也得经过好一番思想斗争才行。
送走了两位大娘,江易带上原主的破草帽,去自家的那两亩地看了看。
这会的地里,正种着玉米,如今已经快要结穗,前两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暂时倒是不用担心浇水的问题。
不过就算要浇水,江易也有法子偷懒。
他完全可以在随身空间里装上几大桶的水,拎个空桶到地里,再把空间里的水拿出来浇地。
江易巡视了遍自家的地,锄了几片野草,赶在日头热晒之前回到院子里。
他从空间里拿出原始种的小米,做了个小米饭,又拌了个香葱香干……吃到一半就觉得有点味淡,正琢磨着要不要从临期库里再拿出包榨菜呢,就听到院门外声音嘈杂,好几个人朝他家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97章 八零年代(6)
“江易, 江易,听说你家里有个新式收音机?还是从骁国来的?”
“能不能放开听听呀?听说你家这个收音机声音特别清楚?”
“听说你想把收音机卖了?我表哥也快结婚了,我姑就想买收音机呢!”
这来的有四五个人, 都是些小年轻, 跟江易的年纪差不多。
原主家里穷,因此这些年轻人跟原主平时来往不多,也就点头打个招呼而已。
倒是二刚端着饭碗匆匆跑过来,看见这么些人就嚷了起来。
“诶,你们怎么都上这儿来了?这可稀罕啊!”
“这不是听小根他娘说了, 江易家里有个外国收音机?我们来瞧瞧稀罕嘛!”
二刚撇了撇嘴,半开玩笑,“你们有没有钱买?有钱买就给你们看,胜军你家有钱,听说你娘要给你说亲事哩!要不你买下?”
被二刚点名的年轻人,身材比其他人要高一点, 穿了件绿色军裤, 上身是军绿短袖,黑不溜秋的皮肤,一张嘴就露出一口大白牙。不过看着确实打扮上要富裕一些。
江易想起这个叫江胜军的年轻人,其实跟他家还有一点远亲的关系, 江胜英和江胜军是平辈,说起来江易还要叫江胜军一声叔呢。
江胜军他爸当过兵,回来转业以后在村里当了队长, 有转业费,还有队长的补贴, 因此他家家境在村里算是富裕的。
江胜军笑了笑, “好呀!我看看, 要是真的比一般的还要好,我就买下!”
旁边一个年轻姑娘快言快语地接了话,“你们不知道,江胜军想去考大学,但是考试还要考外语呢!听说收音机里有教外语的呢!”
“哟呀,胜军的事儿,我们还不知道,改莲倒是知道了啊!”
另一个年轻姑娘打趣了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改莲扑过去就拧对方,“他家在我家隔壁,我知道有什么稀罕?”
一番笑闹过后,江易就把这几个人都请进屋。
收音机一开,还真巧,正好是学外语栏目。
其实江易和这些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上过高中的,就算有几个学习不好,没上高中,好歹也是初中毕业,但他们上小学那会儿不是还在打仗么?
全社会都在为前线战事工作和努力,就算是在学校里的初高中学生们,一周也会有两天是去军用物资厂里义务干活,还有一天是参加军训。
毕竟,如果前线战事失利的话,他们这些半大不小的,也是后备军。
别说学生了,就连老师们,精力都会分出来,用在支援前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