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回收站(196)+番外
不过江易这段时间光收音机就卖出去三四台,小童车卖给他家就有两台,最近又做出了全村人热议的玉米收割机,村长倒觉得他有这念头不奇怪。
“我想去城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工作,也可以接一些修理的活儿。”
村长心想不愧是江胜英的娃啊!
一心想进城这事儿就没变过……
不过江易如今有本事了,这会儿的环境也跟江胜英卖菜那会儿也不一样了,没准还真能混得好呢?
“如今咱村的地本来就紧张,你想租出去倒是容易的很,我听说咱村老马家把地租出去,一亩地就收一百斤粮食,估计你这地也只能租到这个数儿。”
江易点点头,“一百斤可以。”
别说还给粮食,就是啥也不给,江易估计也会租的,不然这一年的农活可都得他来干。
把租地这事儿托给村长,效率很快。
上午说了,下午村长就带着人上门来问了。、
租地的是村里一户种地能手。
刘家夫妻俩勤快,两个儿子也都半大不小了,将来娶媳妇修新房都是压力,但他们除了种地也不会干别的,因此一听说有地可租,就赶紧来问了。
有村长做见证,打了个租地的条儿,两边都按了手印,一式三份,各自收好。
刘家两口子憨笑保证,“江易你放心,这地我们一定好好种,好好养。”
江易也没啥不放心的,要是村子里那种爱占小便宜的,那他肯定不能同意,不然种着种着就不还了,到时候可是麻烦。
江易自己不用种小麦,屋里又不缺吃的,趁着这几天空闲,就电子垃圾库里寻出了一些值钱又不显眼的小件。
什么全新的塑料壳电子表啊,火柴盒大小的迷你收音机啊,巴掌大的手持电风扇啊,遥控玩具飞机啊……
因为五件的限制,江易每样都拿了五个出来。
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哪个厂家的库存,原本就是低成本的货品,或是积压或是尾货……越放就越不值钱,像电子表和收音机就是。
至于电风扇和玩具飞机则可能是有些瑕疵,厂家低价卖出去的花费比直接送到回收站来还要高,所以就送回收站来再利用了。
江易检查了一番,确保上头没有什么能漏馅的品牌名称和字样,又亲自都试过,电子表放上钮扣电池都能显示,收音机也能收到台,电风扇大概是模具出了问题,把手上多了个划手的锯齿,江易用小刀和砂纸都打磨掉,也就看着正常了。
至于遥控玩具飞机,江易自己试了下就知道为啥被淘汰。
他拿着摇控器,左右前后,都没毛病,然而上到一米高的时候,它就不听使唤了,如同脱了线的气球一样,直直地朝天上飞……得亏江易是在屋里,飞到了顶,江易还能拿鸡毛掸子把它给打下来,要是在院子里,那岂不是就要任它自由飞翔一直到没电了自己掉下来?
江易这就来了兴致,拆开了这玩具飞机,发现是接收器的一个电路接口松了。
接了试试了接,终于发现是在飞到高处的时候,因为震动,这个小电路就会松,接收器收不到信号,可不就失控飞跑了么?
江易花了半天的工夫,终于把这个小问题给修好了。
也就顺手把另外四台都做了改动。
这个年代的的小朋友,有个上发条的铁皮青娃,会眨眼睛的布娃娃玩具,就已经是家庭条件还可以的了。
要是谁能有个遥控飞机,估计就跟江小宝的大红跑车一样,绝对能是整条街最拉风的崽!
所以这个遥控飞机要是卖的话,价格不可能低,最少也得六十多吧。
沁城这种五线城市里,估计能舍得买的家庭没几个。
有了这些物资准备,他就打算出趟远门。
在这个小村子里,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他一有个什么新奇的东西,都得想办法编个来处。
想挣钱也只能挣那些急等着结婚买四转一响的。
但结婚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他倒不如去如今辰国最为繁华的口岸城市欣城了。
之前他先入为主,以为辰国跟他的世界差不了太多,那最发达的城市一定是首都、海城和港城。
但他万没想到啊,因为文化渊源略有不同,就能让整个国家的气质也不一样了。
气质不一样了,历史发展也不一样。
原主是个村里少年,学历不过是放羊的高中毕业,对于国家大事经济发展什么的,知道的就很少。
也是江易这段时间天天听广播新闻,还有些跟经济有关的节目,这才知道,原来欣城这个位于东南国境附近的口岸城市,成为经济特区已经八年了,据说现在发展得特别好,简直就是一日千里。
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到欣城,找工作的,做生意的,冒险办厂的,现如今的欣城,那就是发家致富者们梦想的宝地!
从沁城到欣城没有直达的火车,要在中途倒一趟车。
江易买了车票,用了整整二十五个小时,可算是到了欣城。
欣城不愧是辰国最富的城市,火车站竟然有沁城的十倍大。
如果是一个完全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小伙,站在车站的广场前,一定是怯生生的,不知所措。
江易当然没有这个问题了。
这会儿的他,被五六个人给围住了。
“小伙子,进厂吗?干活不累,女工贼多,还都特别好看!慧丽纺织厂,一个月工资三百!”
“哎呀,大男人进什么纺织厂啊,要进就进我们电子厂喽!很酷的,干活也不累,我们厂不光生产收音机,还有录音机呢!没听说过吧?”
“电子厂的工资还没我们伐木厂高,来我们这儿吧,伙食特别好不说,一个月有三百八呢!”
第123章 八零年代(32)
当然了, 这些人也不光是来围江易,凡是出了站,看上去不老而且长得像外乡人的, 他们都围。
甚至还有几个年轻人, 提着行李,一脸外地人老实巴交的模样,怯生生地跟在这些招人的身边,显然是已经打算跟着去了的。
江易大学假期的时候,还真的进电子厂打过两个月的工。
一天一百, 月入两千,管吃管住。
从上午九点干到下午七点,确实挺累,吃的住的都只能算凑合。
然而这已经是发展了好多年的打工人待遇了。
据说早几十年,那就跟黑心资本家没啥两样,活又累吃的住的又差, 还时不时地有受工伤甚至意外伤亡的。
辰国虽然在军事政治上挺强的, 但在经济上,就没比江易所在的世界那个国家强多少,甚至在某些领域还略有落后,所以这么一推论, 这会儿的厂弟厂妹的工作条件,只有更差的,不可能好。
江易不想在大江村种地, 难道就想进厂打螺丝?车布料?
他可是来搞钱搞绿叶币的任务人啊!
江易连连摆手,谢绝了这些热情的招工头, 又掠过了一拨拨为旅馆揽客的, 走出一百米开外, 这才得到了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