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若是有情,有没有可能让她成为他们的人。可惜没能如愿。
傅臻出言提醒了罗艺问得不妥当,罗艺一开始还能说是为了儿子问上一句,都让傅臻说到不妥的份上了,总不能再继续装作似是不经意脱口而出的话吧。
事至于此,想一照面就试出李昭来是不可能的,只能缓一缓。
苏烈并不傻,从罗艺的话一说出口他就已经知道罗艺的意思,可是他喜欢李昭是他自己的事,为李昭做事也是他心甘情愿的,并不是李昭强迫他。
挟恩而报并非苏烈的本意,而欠了罗艺的人是他。
他可以为罗艺抛头颅洒热血,却没有资格要求李昭也如此。
“算你还像样,知道什么是你能做的,什么是你不能做的。”傅臻看着苏烈如是说。
李昭不想再揪着这个话题不放,因此冲着苏烈开口道:“有些话我与方正将军说起过,方正将军没有带到?”
询问之意,苏烈微微一顿,“我昨日才归来,好些事并不清楚。”
才回来就被罗艺安排去请李昭,本来是没什么问题的,李昭却是问起道:“你我的事,燕王爷知道多少?”
方才罗艺都提到苏烈为她做下的事了,李昭自然也就问起,想要一句准话。
“我从未与义父提起过。”苏烈急忙地解释,想告诉李昭他并未与苏烈提起过他们之间的事。可是,罗艺是幽州的王爷,幽州的事没有能瞒得过他的。
不用苏烈再说,李昭也明白苏烈要表达的意思,却也让李昭挥挥手道:“那就好,只是知道一些皮毛罢了,我就放心了。”
苏烈也是一个小心的人,他知道李昭有很多秘密,而这些事是不适合让任何人知道的,哪怕他也是一知半解,剩下的全是猜的,就算是猜的,苏烈也从来没有与人提起过,因为他清楚事情的重要性,也明白有些事暴露出来,对李昭是灭顶之灾
李昭道:“苏将军帮过的忙,昭都记在心上。”
“帮你是我愿意,李将军无须放在心上的。”苏烈显得有些着急,他不想让李昭认为他是一个挟恩而报的人。
“苏将军不用解释,你不是一个挟恩而报的人,可是李昭同样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李昭想着应该说
清楚的好,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苏烈在罗艺的手下,作为一个义子是有些份量,可是这个份量不太够的。
李昭笑了笑,“王爷请苏将军带我熟悉幽州城,不知苏将军可得闲,若是不得闲我与傅先生自去逛逛,若是得闲,那就有劳苏将军。”
好像方才罗艺说起的事全然不放在心上,可是苏烈清楚地记得李昭说过的话,她说她对他也是有好感的?
如果不是因为罗艺点破的动机不对,苏烈定会欣喜若狂。
可是出了门,他还是记着这一句,牢牢地记在心上,想着念着,也希望可以再听一听。
然而他们不是独处,傅臻在一旁,还有飞云与灵韵在,他就算有无数的话想问,话到嘴边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李昭问他得闲或是不得闲,苏烈连忙地道:“李将军请。”
一句请足以说明他的意思,能带李昭去看看四下自然极好,李昭微微地笑了,傅臻一眼瞥过李昭,李昭收到却是无辜的看向傅先生,好像在说,先生你是什么意思?她这样做来有何不妥?
傅臻给了李昭一个你别装傻的眼神,李昭却还是眨眨眼睛,发乎情,止乎礼,她与苏烈都没逾礼。
再说了,他们是将军,将来还得一起共事的,要是现在说起男女之别,不是说不成,是不是往后李昭直接不用出门了?
李昭眼神带着询问之意,傅臻道:“有劳苏将军。”
别以为苏烈记住的话傅臻就记不得,李昭可是亲口承认了自己对苏烈略有好感。她还真是没看错,一见面她就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没想到李昭竟然看上苏烈。
不是说苏烈有什么不好,论相貌,苏烈算是温文儒雅,而且气定若闲,又是知书达礼,虽然看起来冷漠,但看到李昭的时候眼睛都亮了,可见把李昭放在了心上。
但是苏烈的家世,虽为罗艺的义子,义子罢了,本来的出身并不高,而且就算他是罗艺的亲生儿子,眼下杨广的意思是让李昭来分罗艺的权,要是李昭与苏烈在一起,朝廷那边非得炸了不可。
李家也是个问题,之前李家为李昭定下的婚事可是柴氏,那也是一个世族大家,李昭放着未来的大家宗妇不当,却要嫁给一个
一穷二白的人,不会有人反对?
“先生,你想得太远了吧。”李昭看到傅臻拧紧了眉头,小声的走了过去在她的耳边一阵轻语,提醒傅臻不必想得太多。
有些问题傅臻能想到,李昭当然想到的,既然都想到了,还不知道如何安抚?
傅臻看着李昭不以为然的样子,没能忍住地抬头瞪了她一眼,她操心都是为了谁?还不是因为李昭?
李昭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八字都没一撇,你倒心急如焚了,却是何必?”
她可是一点都不操心,所谓的略有好感,只是好感罢了,她又不是非苏烈不嫁?
“我又不是儿女情长的人,你确定我非要嫁一个人不可?”苏烈走在前面,有些话不能说得太大声,却可以小声地提醒傅臻,让她明白一点,李昭并不是寻常的女郎,像那些女郎认为自己一定要寻个良人的事,万不可能套在李昭的身上。
傅臻看了李昭一眼,李昭连忙地道:“你就相信我吧,我一定能将事情处理好的。”
不相信李昭傅臻又能相信谁呢,像李昭这样的聪明人,她总知道什么叫作取舍,苏烈,不过是一个有好感的郎君罢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像李昭说的,她太当一回事了。
“幽州城共有四门十六街……”苏烈不知身后的师徒二人几句话达成了一些共识。
走在街道上,他只顾着与李昭专心地讲解起幽州城来,简单明了,还说得绘声绘色,倒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李昭听完只这一个评价,却也将幽州的四下仔细地看,也仔细的记下。
往后她就得在幽州混了,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像罗艺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凡事都由自己做主。
思绪散开,李昭又开始发愁起高句丽的人了,要是明城那边的情况不妥,就得想办法把明城的人都弄回来。
可是想要穿过辽东,到达幽州谈何容易。
就算到了幽州,突然多出十几万的人,他们要拿什么来养?
而且得了十几万的人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吧。朝廷可是一直都没管叫高句丽俘虏的人,他们没有和朝廷汇报,私自做主将人救出来,还得解释一下这些本来是明城的人,为什么会逃到李
昭手里。
头痛头痛,问题太多了,幽州更是旁人的地盘,一个不慎还会把自己坑死。